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從把皇帝都不放在眼裡的人,最終,卻死在了一幫娃娃手上

在很多清朝的歷史劇中, 對於鼇拜這個人的評價是極為糟糕的, 而且, 在官方發佈的史書中, 更是把這個人描繪成專權結黨營私, 橫行霸道, 對於當時的康熙皇帝也是從不放在眼裡。 可以說, 這就是為臣者的大忌, 任何一個上位者都不可能容忍自己的下屬眼中沒有自己, 而且, 還時刻心中想著怎麼推翻自己的人。

但是, 我們都知道, 史書在記載歷史的時候也會有所偏頗, 那麼, 對於鼇拜的記載真的是那麼準確嗎?他在真實的歷史中確實是一個窮凶極惡的人嗎?

其實, 在看一些早期的資料的時候, 鼇拜是一個對大清有著巨大貢獻的人。 出身瓜爾佳氏, 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 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 可以這樣說, 如果沒有他, 清軍不可能順利入關, 正是他在戰場上奮力廝殺, 打敗眾多敵軍, 才緩解了當時清軍入關的壓力, 為大清的建立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皮島之戰, 鼇拜以首功晉爵三等男, 賜號“巴圖魯”(勇士)。 松錦會戰, 關係明、清雙方的生死存亡。 鼇拜衝鋒陷陣, 五戰皆捷, 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 西充之戰, 打垮李自成, 清軍開始對付大西軍, 最終, 擊破大西軍, 鼇拜實居首功。 甚至, 鼇拜不僅是戰場上的一員驍將, 也是皇太極忠心耿耿的心腹, 期間, 對次抗多爾袞。

也正因如此, 他才成為朝堂上說話有分量的大臣, 否則, 在一開始這種全部都是打江山的功臣中, 他如何能夠立足。 因此, 順治帝才會在放棄皇位的時候, 選擇鼇拜作為“四大輔臣”(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之一, 輔佐小皇帝康熙。

雖然這一盟誓意義重大, 但事實證明, 四大臣並不能抱成一團, 忠心輔主。

但是, 這樣一位功臣為什麼最後被除掉了呢?

雖然, 當時是有四大輔臣, 但是, 鼇拜在其中卻是處於最末等的, 因為, 他畢竟是武將, 對於政治上的一些東西, 並不精通。 他並不是一個甘於落後的人, 因此, 他一直和其他三位權臣爭權奪利。 隨著時間的流逝, 鼇拜的權利越來越大, 足夠和其他幾位大臣相抗爭, 因此, 當蘇克薩哈和他相互爭奪權力的時候, 他用反間計最終利用康熙皇帝成功的扳倒了這位昔日的對手。

之後, 隨著索尼的病逝, 四位大臣就剩下了另外一個無足輕重的遏必隆了, 對於這個人,

可能之前還會有所顧忌, 畢竟那個時候鼇拜的勢力還不是最雄厚的。 而現在, 他集中了另外兩位的勢力, 就不再顧忌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了。

而這個時候皇帝對於權力的需求也逐漸增加, 任何阻止他把權力集中在手中的人都是擋路的石頭, 而很不幸鼇拜就是這塊大石頭。 這時候的鼇拜手握兵權,在朝堂上一提議或者反對一件事就會得到大批見風使舵的大臣擁護,而此時的康熙皇帝卻不想當一個傀儡皇帝。

因此,鼇拜的存在就成為了康熙的眼中釘肉中刺,時刻想要將其除去。

但是,康熙帝也知道鼇拜雖然有著一呼百應的能力,但是,他卻不會那麼做,因為,如果想要造反,他早就架空了小皇帝了,根本就不會給小皇帝培植自己勢力的機會。鼇拜身邊的謀士曾經勸他說:現在他的權力過大容易引起皇家的不滿,就算這時候他把所有的權力還給皇帝,也不一定會有善終,還不如現在就反了呢!

但是,這些話卻被鼇拜一口回絕了,並且,讓這個謀士不要再提,他甚至說過:大不了我什麼都不幹,就當一個聾子不就行了嗎?難道這樣皇上還會容不下我嗎?當時有人對於康熙的存廢進行密謀時,其他人都主張廢掉皇帝,只有鼇拜反對這個說法,由此可見,他對於皇室還是忠誠的。

但是,康熙作為當權者的想法自然和他不一樣,任何有可能對他皇位構成威脅的人和事都要被消滅在萌芽中。但是,皇帝清楚鼇拜的忠誠,因此,他不知道是不是要採取極端的措施對待這位往日的忠臣,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

最後,還是當時的孝莊太后對康熙說:

“正是因為他的忠心打動了你,所以,你才一定要殺了他,不然,他在以後就會成為你做皇帝的最大障礙,如果,你不現在就把這個障礙消滅了,今後你一定會後悔。況且,你也不能通過這件事吸取一個很好的教訓。其實,這樣的事情是在成為一個好皇帝的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不然,就會像你的父親那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懦夫。你是我看著長大的,所以,我一定不會希望你成為那樣的人,去吧,按照你所想的那樣去做。”

最終,康熙在和祖母孝莊太后談話以後,康熙帝才終於決定除去這個今後的絆腳石。

康熙八年五月,等到鼇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鼇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接著,康熙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鼇拜。

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鼇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鼇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

但是,如果讓後人知道自己殺了一位忠臣,此事一定對自己影響不好,所以,他在史書上對於鼇拜就進行了醜化。加上他也確實存在一些不當的行為,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影視劇和史書上對於鼇拜的描寫都是很負面的。最終,康熙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

其實,從這件事情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君王的疑心和對於權力的佔有欲是難以想像的。

不久,鼇拜就在禁所死去。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第三十六》、《權臣:與少年康熙的較量》』

這時候的鼇拜手握兵權,在朝堂上一提議或者反對一件事就會得到大批見風使舵的大臣擁護,而此時的康熙皇帝卻不想當一個傀儡皇帝。

因此,鼇拜的存在就成為了康熙的眼中釘肉中刺,時刻想要將其除去。

但是,康熙帝也知道鼇拜雖然有著一呼百應的能力,但是,他卻不會那麼做,因為,如果想要造反,他早就架空了小皇帝了,根本就不會給小皇帝培植自己勢力的機會。鼇拜身邊的謀士曾經勸他說:現在他的權力過大容易引起皇家的不滿,就算這時候他把所有的權力還給皇帝,也不一定會有善終,還不如現在就反了呢!

但是,這些話卻被鼇拜一口回絕了,並且,讓這個謀士不要再提,他甚至說過:大不了我什麼都不幹,就當一個聾子不就行了嗎?難道這樣皇上還會容不下我嗎?當時有人對於康熙的存廢進行密謀時,其他人都主張廢掉皇帝,只有鼇拜反對這個說法,由此可見,他對於皇室還是忠誠的。

但是,康熙作為當權者的想法自然和他不一樣,任何有可能對他皇位構成威脅的人和事都要被消滅在萌芽中。但是,皇帝清楚鼇拜的忠誠,因此,他不知道是不是要採取極端的措施對待這位往日的忠臣,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

最後,還是當時的孝莊太后對康熙說:

“正是因為他的忠心打動了你,所以,你才一定要殺了他,不然,他在以後就會成為你做皇帝的最大障礙,如果,你不現在就把這個障礙消滅了,今後你一定會後悔。況且,你也不能通過這件事吸取一個很好的教訓。其實,這樣的事情是在成為一個好皇帝的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不然,就會像你的父親那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懦夫。你是我看著長大的,所以,我一定不會希望你成為那樣的人,去吧,按照你所想的那樣去做。”

最終,康熙在和祖母孝莊太后談話以後,康熙帝才終於決定除去這個今後的絆腳石。

康熙八年五月,等到鼇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鼇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接著,康熙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鼇拜。

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鼇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鼇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

但是,如果讓後人知道自己殺了一位忠臣,此事一定對自己影響不好,所以,他在史書上對於鼇拜就進行了醜化。加上他也確實存在一些不當的行為,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影視劇和史書上對於鼇拜的描寫都是很負面的。最終,康熙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

其實,從這件事情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君王的疑心和對於權力的佔有欲是難以想像的。

不久,鼇拜就在禁所死去。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第三十六》、《權臣:與少年康熙的較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