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場中國本該全盛的戰爭,將領說一句:給我抓活的,最終全軍覆沒

清朝初年, 八旗鐵騎橫掃大江南北, 可謂天下無敵。 李自成的闖軍, 南明的明官軍, 甚至, 連鄭成功的水師都在八旗鐵騎的兵鋒下寸寸瓦解。 然而, 就是這樣的一支軍隊, 卻在與俄國人的戰鬥中遭遇大敗。

那麼, 連蒙古騎兵都抵擋不住的八旗士兵究竟敗給了怎樣的一支軍隊呢?此後, 清朝在對待俄國的時候始終採取守勢, 是否與這場戰鬥有關呢?

事實上, 這場戰鬥發生在順治年間, 戰鬥規模也並不大, 但是, 卻帶給八旗騎兵的教訓異常慘烈。 當時清軍和俄方的戰損比例已經達到了6:1, 這是一個駭人的資料。 這意味著, 清軍每殺死一個敵人, 就需要付出六倍的代價!這樣的驚人差距, 是清軍出關之後不曾有過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場戰爭的詳情。

時值1651年, 清軍大軍南下橫掃神州大地已經過了七年。 南明朝廷雖然依舊負隅頑抗, 可實際上, 他們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可以說, 形勢對清軍非常有利, 事實上, 此時, 清軍士兵的士氣也非常高。 但是, 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 就在清軍在南方大肆屠戮的時候, 他們的後院起了火。

一夥來自俄國的哥薩克騎兵突然進入了中國的疆域, 他們在黑龍江以北地區燒殺劫掠,

當地生活的赫哲人根本就不是這些強盜的對手。 於是, 哥薩克武裝在這裡作威作福, 終於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

當時鎮守甯古塔地區的海色聽聞赫哲人的報告以後大驚失色, 他意識到, 這些哥薩克騎兵已經越界了!遼東地區是滿人的龍興之地, 是根本不允許別人染指的私家地盤。

所以, 作為大清的官員, 海色必須立馬組織反抗。

其實, 這夥所謂的哥薩克騎兵不過是私人武裝, 他們的頭領哈巴羅夫是個熱衷於冒險的強盜頭子。 他是17世紀中葉繼波雅爾科夫後第二個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俄國殖民軍頭目。 原為暴發富商, 後因服刑破產, 乃向雅庫次克總督弗蘭茨別科夫請自籌隊伍遠征黑龍江。

就是在哈巴羅夫的組織下, 一支一百人的小隊才成立了起來。 他們從亞庫次克南下進入中國的領地, 最開始不過是在外興安嶺地區劫掠而已。

但是, 哈巴羅夫卻驚喜的發現, 這些地區的武裝力量非常薄弱, 在他們的熱武器之下簡直不堪一擊!於是, 哈巴羅夫的野心越來越大,

他萌生了深入東北的想法。

身為是一個冒險家, 哈巴羅夫的行動力自然非常強。 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南下的辦法, 坐船從黑龍江順流而下, 一直到了松花江口。 但是, 松花江口已經有正規清軍駐紮, 所以, 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海色雖然早就得到了赫哲人的報告, 但是,他還是沒有給予哥薩克武裝足夠的重視。他認為這夥一百來號人的武裝不過是些流寇,不足為懼。可以說,這種自信讓他很快就嘗到了惡果。

由於當時這夥流寇已經在烏紮拉建立了一個堡壘。海色身為留下看家的清軍頭領之一,自然要將這個建築拔出。他決定帶領士兵前去剿匪,順便將這個所謂的堡壘摧毀。

然而,海色帶領的六百餘名清軍並不熟悉火器的使用方式,所以,儘管他們趕到堡壘的時間雖然很巧妙,正是清晨,哥薩克人還在睡夢之中,戒備並不嚴,但是,偷襲還是沒能成功,反而弄巧成拙變成了正面強攻。在這種不利境況下,海色只能硬著頭皮開戰。

清軍的士兵固然對於火器並不熟悉,可他們卻有火炮加持。

海色沒有想到,這些用慣了大刀長矛的士兵根本就不會用大炮,拉來的火炮也成了擺設。而哥薩克人在堡壘之中用火器對他們集中攢射。很多士兵根本就沒有接近哥薩克武裝便已經失去了戰鬥力,這是武器差別造成的緣故,清軍的攻勢遭到了遏制。

幸好,清軍之中還有幾個會開火炮的士兵,在他們的操作下,哥薩克人的堡壘被炸開了幾個口子。這一下形勢急轉直下,眼看哥薩克人就要被全部消滅。

正在此時,後方的清軍將領卻發出了一個愚蠢的命令,他下令:“抓活口,不允許殺死哥薩克武裝。”這個命令一下,清軍的士兵頓時變得畏首畏尾。哈巴羅夫看准這個機會,立馬組織手下反攻,清軍被這一波反擊打的措手不及,最終,全軍覆沒。

清政府因為這次失利,震動很大,海色因為其指揮錯誤,導致烏紮拉之戰的失敗,最終被處死。哈巴羅夫之後被清朝邊防軍圍攻,放棄城寨而逃,因侵華有功,被沙皇封為服役貴族,繪有《阿莫爾河圖》。

並且,大清在1653年把盛京昂邦章京所轄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黑龍江上游的石勒喀河流域和庫頁島在內的海中諸島,劃為單獨的行政區,設置甯古塔昂邦章京。至此,甯古塔昂邦章京轄區成為與盛京昂邦章京轄區並列的行政區。

後來在1658年7月接替哈巴羅夫的奧努弗裡·斯捷潘諾夫帶領的270名哥薩克在松花江被清軍包圍,朝鮮李朝也派軍隊趕來參加了這次圍剿,朝鮮稱為羅禪征伐。

這回大清是毫不客氣,全殲了入侵的哥薩克。

自此以後,清軍對於俄國都沒有主動出擊過。康熙時期,為了擺平準噶爾部,清朝還暗中和俄國斡旋,要求他們袖手旁觀,並且,給了不少好處。

參考資料:

『《世界探險史》、《羅禪征伐》、《烏紮拉之戰》』

但是,他還是沒有給予哥薩克武裝足夠的重視。他認為這夥一百來號人的武裝不過是些流寇,不足為懼。可以說,這種自信讓他很快就嘗到了惡果。

由於當時這夥流寇已經在烏紮拉建立了一個堡壘。海色身為留下看家的清軍頭領之一,自然要將這個建築拔出。他決定帶領士兵前去剿匪,順便將這個所謂的堡壘摧毀。

然而,海色帶領的六百餘名清軍並不熟悉火器的使用方式,所以,儘管他們趕到堡壘的時間雖然很巧妙,正是清晨,哥薩克人還在睡夢之中,戒備並不嚴,但是,偷襲還是沒能成功,反而弄巧成拙變成了正面強攻。在這種不利境況下,海色只能硬著頭皮開戰。

清軍的士兵固然對於火器並不熟悉,可他們卻有火炮加持。

海色沒有想到,這些用慣了大刀長矛的士兵根本就不會用大炮,拉來的火炮也成了擺設。而哥薩克人在堡壘之中用火器對他們集中攢射。很多士兵根本就沒有接近哥薩克武裝便已經失去了戰鬥力,這是武器差別造成的緣故,清軍的攻勢遭到了遏制。

幸好,清軍之中還有幾個會開火炮的士兵,在他們的操作下,哥薩克人的堡壘被炸開了幾個口子。這一下形勢急轉直下,眼看哥薩克人就要被全部消滅。

正在此時,後方的清軍將領卻發出了一個愚蠢的命令,他下令:“抓活口,不允許殺死哥薩克武裝。”這個命令一下,清軍的士兵頓時變得畏首畏尾。哈巴羅夫看准這個機會,立馬組織手下反攻,清軍被這一波反擊打的措手不及,最終,全軍覆沒。

清政府因為這次失利,震動很大,海色因為其指揮錯誤,導致烏紮拉之戰的失敗,最終被處死。哈巴羅夫之後被清朝邊防軍圍攻,放棄城寨而逃,因侵華有功,被沙皇封為服役貴族,繪有《阿莫爾河圖》。

並且,大清在1653年把盛京昂邦章京所轄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黑龍江上游的石勒喀河流域和庫頁島在內的海中諸島,劃為單獨的行政區,設置甯古塔昂邦章京。至此,甯古塔昂邦章京轄區成為與盛京昂邦章京轄區並列的行政區。

後來在1658年7月接替哈巴羅夫的奧努弗裡·斯捷潘諾夫帶領的270名哥薩克在松花江被清軍包圍,朝鮮李朝也派軍隊趕來參加了這次圍剿,朝鮮稱為羅禪征伐。

這回大清是毫不客氣,全殲了入侵的哥薩克。

自此以後,清軍對於俄國都沒有主動出擊過。康熙時期,為了擺平準噶爾部,清朝還暗中和俄國斡旋,要求他們袖手旁觀,並且,給了不少好處。

參考資料:

『《世界探險史》、《羅禪征伐》、《烏紮拉之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