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弘揚“紅船精神”憶“芳華”歲月——長治軍分區幹休所組織老幹部講長治“好故事”

新年初雪, 萬物迎新。 室外大雪皚皚, 屋內歡聲笑語。 “我們的‘芳華’歲月, 與理想信念相伴, 與硝煙戰爭為伍。 從一個戰場奔赴另外一個戰場, 歷經無數次冰天雪地沒有棉衣、棉鞋的長途跋涉……”於樹芬老戰士講述著她的青春故事。 1月6日, 長治軍分區幹休所的會議室裡, 三十餘名長治醫學院口腔系的學生圍坐在老戰士們周圍, 聆聽他們不平凡的青春故事。

長治軍分區幹休所組織老幹部講長治故事

常建良老同志與同學們做交流

常建良 山西潞城微子鎮馮村人, 1930年8月出生, 1945年6月入伍, 1948年12月入黨、離休前任平順縣人武部政委。 曾參加過石家莊、天津、北京、太原等戰役, 榮立三等功一次, 小功一次。 現在已年近九旬的老人在自家陽臺開闢出一方“學習天地”, 堅持每天讀書看報, 做到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他告訴記者, 雖然眼花了、耳聾了, 思維也時常 “斷片”, 但是這碎片的記憶還能拼湊出他的“芳華”歲月。

高拴芝講糧票的故事

高拴芝老戰士拿出自己的老照片給同學們看她的戰友

高栓芝 1931年出生,

1945年3月入伍, 1949年3月入黨, 曾參加過晉中、太原戰役, 後轉戰西北西南, 1950年隨部隊解放西昌。 高拴芝奶奶臉上始終洋溢著慈祥的微笑, 她曾在我軍前線擔任衛生員, 部隊走到哪裡, 她就跟到哪裡, 及時救治戰場負傷的官兵。 她意味深長地告訴大家“我們每一個勝利都來之不易, 都是戰友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於樹芬老戰士為大家演唱紅歌

長治軍分區幹休所所長姜曉文為同學們介紹高拴芝老戰士

于樹芬 1935年出生, 1949年在家鄉膠東半島革命根據地加入共青團組織, 説明解放軍做地方群眾工作, 1950年12月參軍,隨榴炮三師駐福建前線,擔負防止國民黨反攻大陸並待機解放臺灣的任務,1953年入朝,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記者走進會議室時,于奶奶正滿懷深情的為大家歌唱志願軍戰歌,時而高亢、時而婉轉。幹休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于奶奶平日裡特別喜歡幫助他人,身邊的老同志,社區的鄰居,甚至連所裡的小戰士、工作人員的老母親,都是她熱心説明的物件,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同學們暢談感受

送上象徵著愛心的U型枕

此次活動,老人們回憶崢嶸歲月,展現黨員風采,大家表示“第二課堂”搞的生動、感人。他們在老戰士的歌聲中領悟著先輩們積極向上、熱血澎湃的精氣神;在老戰士講述“芳華”歲月中,感受著他們開天闢地、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同志們滿懷感恩崇敬之心,為老人送上深情的擁抱和象徵著愛心的U型枕。

合影

據長治軍分區幹休所所長姜曉文介紹,該所老同志平均年齡超過90歲,儘管他們離開工作崗位多年,但一如既往地心系國家建設,對革命傳統、血脈傳承始終飽含熱情。政委梅百清講到,剛剛過去的一年,在軍分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該所積極開展“爭當學習標兵,爭做優秀黨員,爭創長治特色,創建國防動員系統一流軍分區”活動,幹休所全面建設品質和服務保障水準得到了新的提升。

記者:高雅楠

編輯:郭帥

1950年12月參軍,隨榴炮三師駐福建前線,擔負防止國民黨反攻大陸並待機解放臺灣的任務,1953年入朝,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記者走進會議室時,于奶奶正滿懷深情的為大家歌唱志願軍戰歌,時而高亢、時而婉轉。幹休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于奶奶平日裡特別喜歡幫助他人,身邊的老同志,社區的鄰居,甚至連所裡的小戰士、工作人員的老母親,都是她熱心説明的物件,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同學們暢談感受

送上象徵著愛心的U型枕

此次活動,老人們回憶崢嶸歲月,展現黨員風采,大家表示“第二課堂”搞的生動、感人。他們在老戰士的歌聲中領悟著先輩們積極向上、熱血澎湃的精氣神;在老戰士講述“芳華”歲月中,感受著他們開天闢地、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同志們滿懷感恩崇敬之心,為老人送上深情的擁抱和象徵著愛心的U型枕。

合影

據長治軍分區幹休所所長姜曉文介紹,該所老同志平均年齡超過90歲,儘管他們離開工作崗位多年,但一如既往地心系國家建設,對革命傳統、血脈傳承始終飽含熱情。政委梅百清講到,剛剛過去的一年,在軍分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該所積極開展“爭當學習標兵,爭做優秀黨員,爭創長治特色,創建國防動員系統一流軍分區”活動,幹休所全面建設品質和服務保障水準得到了新的提升。

記者:高雅楠

編輯:郭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