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湖北省的一個市轄區,名字你可能沒聽說過,更可能讀不對

猇亭區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轄區, 瀕臨長江, 是長江出三峽後的第一塊沖積平原, 總面積120平方公里, 總人口5.08萬。 是宜昌市城區的東南門戶、工業區、渝東鄂西對外交通的樞紐,

三國著名戰役“夷陵之戰”即發生於此。

一、歷史沿革

1、據傳三國時期在此建有小亭, 其椽柱上似虎似犬的獸形, 是為猇(xiāo), 故名。 又名興善坊、虎腦背、古老背。

2、1949年屬宜都縣古老背區, 1958年屬紅花區。 1975年撤區, 置古老背鎮公社。

3、1981年劃歸枝江縣, 更名為猇亭公社。

4、1984年設鎮, 1994年劃歸宜昌市城區。 1995年置猇亭區。

二、地名來歷

猇亭始名於漢代, 《說文解字》、《康熙字典》、《辭源》等辭書解釋“猇”為“虎吼之聲”, “亭”為古代之行政區域, 十裡為一亭。 猇亭得名亦蘊藏地勢險峻之意, 如同“猛虎吼嘯”之地。 猇亭亦有“虎腦背”、“古老背”之稱。 同時, 歷史演繹又為猇亭之“猇”蒙上了神秘色彩, 謂“猇”乃虎生翅膀之物, 有“如虎添翼”之說。 相傳三國時期, 蜀漢虎將張飛任宜都郡太守, 見此地懸崖峭壁, 江水湍急, 暗礁叢生, 便令工匠修亭紀念, 亭上楹欄處刻有動物圖案, 虎生雙翅, 張飛視之勃然大怒, 質問工匠此乃何物, 工匠急中生智:此乃猛虎獵食之態, 名為“猇”也, 以顯將軍之威, 張飛遂轉怒為笑, 命人在亭上刻“猇亭”二字。

三、古跡及景點

1、三國古戰場。 猇亭三國古戰場風景區占地40000平方米, 集三國古戰場、旅遊度假村和奇石文化城為一體, 是中國古戰場三國軍事文化的一個連接點。

織布街

2、織布街與碼頭。 織布街位於古老背, 建於元末明初, 織布街現存古建築較多, 老街建築多為天井小院, 廂房旁列, 馬頭牆翹脊, 飛挑裹簷, 外觀古樸, 風格迥異, 抱鼓石、門楣、石雕、木雕窗櫺隔扇, 既有明清時期峽江建築風格特徵, 又與徽派建築相融的特色。 是宜昌市城區保存較好的歷史古鎮古街區。 猇亭碼頭由青石質條石砌成,

呈東西向沿長江分佈。 以新正街道口為中心, 主碼頭直伸江中, 現存48級臺階, 每一步臺階寬35釐米高20釐米。 東、西兩端碼頭護岸沿長江二級臺地延伸, 是長江航道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碼頭。

古碼頭

3、天湖。 天湖風景園位於宜昌市猇亭區高湖村, 占地約670000平方米,風景區內主要景點有天然溶洞候龍洞、天坑地縫和孔雀園等。

占地約670000平方米,風景區內主要景點有天然溶洞候龍洞、天坑地縫和孔雀園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