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榆次打鹵豆腐腦、三郝西瓜和灌腸

榆次打鹵豆腐腦:這一小吃, 各地均有, 榆次豆腐腦別具特色, 以材料和“打鹵”見長。 清朝年間, 榆次小東關有個叫白海馬的人, 以製作豆腐腦而聞名四方。 其豆腐腦由“三鍋”組成:大銅鍋裡, 是以上好的粉條、黃豆、澱粉及個中調料煮沸制面成的鹵汁, 出售時, 將銅鍋架在籠圈套盆裡, 下置木炭火盆, 保持鍋內溫度;小火鍋裡鈍著丸子、豬肉片、油炸豆腐條等;另一個直徑尺餘的大砂鍋, 俗稱“皮鍋”, 內盛腦豆腐。 食時, 先將大鍋裡的鹵汁一勺盛入碗底, 再把腦豆腐放在鹵汁上, 最後把丸子、肉片、油炸豆腐條放在最上面,

滴幾滴香油, 真是鮮嫩可口, 香氣四溢, 再配以蒸饃、餅子, 食畢渾身暖烘烘的, 令人流連忘返

三郝西瓜人稱“密罐子”又稱“冰糖罐”, 因產於榆次瀟河南岸的東郝、西郝、中郝三個村而得名。 在榆次方言中“郝”“合”同音, 也稱“三合”瓜。

“三郝瓜”源於何時, 無據可考。 據史料記載,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7月, 康熙皇帝巡遊三晉, 來到榆次, 酷暑難耐, 吃榆次土產三郝西瓜解渴消消暑, 結果瓤脆澤豐, 甘甜可口, 頓感清心氣爽, 暑解渴去, 喜悅之餘, 提筆親書“劇暑悲難度, 清秋喜卻回”, 禦定為朝庭貢瓜。 從此“每歲瓜熟之時, 知縣即挑選精品, 筐裝騾運, 專人護送到京城, 貢於朝廷, 歲貢640枚。 至嘉慶三年(1798)後, 奉上諭免其半, 每歲正貢二百, 隨供一百。 至光緒六年(1880)才得永遠豁免”。

據《榆次史法》記載;進貢皇上“三郝瓜”, 前後達176年之久。 故“三郝瓜”聞名天下。

“三郝瓜” 瓜型端正, 個頭不大, 但很均勻, 皮薄而堅韌, 易保存, 瓜瓤沙脆, 糖分高, 連瓜皮都帶甜味。 它最大特點是:將瓜切成兩半, 瓜瓤即能凸起, 瓜皮不能閉合, 盛夏酷暑, 切開的瓜放置兩天而不爛。 清末大學者王平格(榆次西長壽人)曾為“三郝瓜”提詩雲:“一股清味釀瓜園, 不敢先嘗奉至尊, 幸得升乎安樹藝, 甘分滁瀝是君恩。 ”

榆次灌腸:榆次灌腸分紅、白兩種。 紅灌腸用鮮豬血與面知成;白灌腸不用豬血, 故呈灰白色。 榆次灌腸歷史悠久, 用蕎面蒸制而成, 形狀大小與燒餅相似, 中間稍厚, 四周略薄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相比之下, 春、夏、秋三季以冷食為上, 隆冬季節,

熱炒最佳。 冷食時, 灌腸劃菱形塊, 輔以鹽、醋、蒜、香油等佐料, 涼爽、利口、香辣清香, 令人食欲大增;熱食時, 把切好的灌腸用豬油烹炒, 快出鍋時, 烹上醋蒜汁兒, 香味誘人, 食之清香可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