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絲綢路上駝鈴的故事

前面我們講過古代絲綢路上的駝隊, 昔日的駝隊是編為駝鏈出行的, 駝鏈的前後駱駝脖項裡各懸一枚駝鈴, 駝隊憑藉“咣當”“咣當”的駝鈴聲前後照應, 沿著我們腳下這條艱難漫長的黃沙駝道行進。 那麼, 絲綢路上駝隊的駝鈴是哪裡來的?這裡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40公里的峽口關隘,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遠在西漢初期, 我國北方匈奴強大, 每每進犯中原腹地, 峽口關就是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一道重要屏障。 為了防範少數民族的進犯, 歷朝歷代都有駐軍守關。 早在漢代時, 峽口就已經築有守軍屯駐的堡寨和古城,

明清兩代的峽口仍為重要的設防地區。

古城的居民除駐軍外, 大都為歷代隨軍家眷, 他們皆為軍戶不事農耕, 孩子生下來就由官府按月供給糧餉。 城中居民除當兵外, 部分人專做火藥、大炮。 絲綢之路暢通後不久, 峽口城城內的街道兩旁開設館堂、店鋪等共十家大店鋪。 為過往行人提供食宿, 成為世世代代生活在峽口古城的先民們的主要職業, 也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 迎送過無數來去匆匆的商賈過客。

40多種姓氏, 其中有一位紅鬍子老爹無姓無名, 開個鐵匠鋪, 打得一手好鐵。 人們就依他的行當, 稱他為“鐵老爹”或“貼老爹”。 絲綢路上峽口關, 軍卒商旅熙來攘往, 車馬駝隊填街塞巷,

紅鬍子老爹從小自口外(即西域)來峽口定居, 以打鐵為生, 專給過路商旅釘馬掌, 久而久之鐵老爹的美名就傳遍了河西絲綢之路。

就是憑著老臉雇了人家去西域, 如果遇到兇險, 怎麼向對方的家人交代?鐵老爹為難了。 然而, 鐵老爹畢竟是鐵老爹, 他要幫這位老鄉護送貨物去西域。 主意已定, 鐵老爹轉身出了門, 一下子雇來幾峰駱駝, 又將兒子鐵蛋叫過來, 如此這般吩咐一番, 便打發兒子護送客商上路。

客商做夢也沒有想到鐵老爹會打發兒子護送他, 感激的好話說了兩馱筐, 又拿出很多珍貴禮品送給鐵老爹。 鐵老爹堅決地說:

“老鄉哥哥啊, 俗話說‘黃金萬兩易得, 人間真情難尋’, 我捨得兒子護送你去西域, 不圖你的金銀財寶,

圖的是人間一片真情!我的這個鐵蛋雖不滿二十歲, 但他自小跟我打鐵, 練就了一身功夫, 你就當作你的兒子, 帶他上路吧!你們去了西域, 我兒子如果回不來, 你就給我捎個信來, 如果你們回來了, 我煮酒為你們慶賀。 ”說完, 鐵老爹謝絕了客商禮品, 送兒子和客商上路。 臨行前, 鐵老爹拿出他親手製作的兩枚小鐵桶似的駝鈴, 系在了前後兩峰駱駝的鞍架上。 一路上, 駝鈴悠悠, 駝隊首尾相互照應著, 行進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 安全地到達了遠在天邊的西域。

一年以後, 鐵蛋趕著駝鏈回到了峽口關, 鐵蛋的身板也練得跟鐵塔一般。 鐵老爹見兒子安全回來了, 高興得不得了, 親自煮了酒為兒子慶功。 從此, 鐵老爹和鐵蛋做出許許多多駝鈴,

每逢西域商旅的車馬駝隊路過峽口關, 他們就贈送一個駝鈴, 系在駱駝的鞍架上。 這無數小鐵桶般的駝鈴, 寄託了鐵老爹父子倆深深的西域情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