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暖心!昆明:舉全社會之力溫暖留守兒童

掌上春城消息2017年9月, 12歲的張斌從祿勸縣屏山街道秀河小學被選拔進祿勸民族實驗中學。 讓貧困學生有機會到縣城讀書, 這是祿勸縣大力推進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一個舉措。

2017年, 昆明市將“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列為10件惠民實事之一。 據統計, 截至2017年11月底, 全市共有留守兒童22245人, 小學符合寄宿條件的留守兒童10833人, 有10578人寄宿, 占比達97.65%;初中符合寄宿條件的留守兒童7107人, 全部寄宿, 占比達100%。 昆明市兌現了“實現符合寄宿規定的農村留守兒童學生小學80%在校寄宿, 初中100%在校寄宿”的承諾。

留守兒童從內心感受到溫暖

樂觀、懂事的張斌是單親留守兒童, 父親在外打工。 因為學校離家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 張斌選擇住在學校, 每個月回家一次。 每學期, 他都有625元的住校生生活補助。 2018年, 張斌的新年願望是爭做全年級第一名, 現在, 他是年級第二。

張斌喜歡初中生活, 因為“很有趣”, 結識了不少小夥伴, 學習內容和科目也更加豐富。 每天做完作業, 他總會和同學一起去操場上打籃球。 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也讓他著迷。 張斌現在在讀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對於即將到來的寒假, 他準備再讀兩本課外書。 多讀一些書, 到北京上大學是張斌的心願。 對於從小在屏山長大、鮮有機會外出的他來說, 對於北京的全部印象皆來源於那次“留守兒童看北京公益行動”。

2015年10月中旬, 由昆明市文明辦、市婦聯、市教育局、共青團昆明市委、昆明報業傳媒集團主辦, 昆明日報社承辦的“留守兒童看北京公益行動”啟動, 20名優秀留守兒童走出相對閉塞單調的生活, 去首都北京, 遊覽天安門、八達嶺長城, 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等。 那次活動成為這個男孩腦海中抹不去的記憶, 他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

據瞭解, 昆明市積極整合資源, 完善社會、學校、家庭相結合的留守兒童教育體系, 推動社會各界進一步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相關職能部門、愛心志願者在結對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 傾注愛心, 開展了“大手牽小手”和“一對一”“多對一”等關愛活動, 對留守兒童給予物質幫助和情感關懷,

讓他們真正從內心感受到溫暖。

充分發揮留守兒童之家功能

2017年5月底, 尋甸縣雞街鎮古城小學、倘甸和轎子山兩區鳳合鎮楊家灣小學的53名留守兒童收到了特殊的大禮包。 禮包裡或是一個書包, 或是一塊學生手錶, 或是一台電磁爐……在這場由昆明市婦聯主導的“大手牽小手 巾幗助夢圓”留守兒童微心願徵集活動中, 通過公開募集, 社會各界共為53名留守兒童送去了價值1.5萬元的微心願禮物。 愛心人士還為兩校的留守兒童創建了愛心圖書屋, 送去10000余冊兒童圖書和300個愛心書包。 在前期的走訪中, 社會工作者深入每個留守兒童的家庭實地調研, 瞭解孩子的需求, 讓微心願禮物能真正滿足孩子們的願望。

因為家長外出務工, 留守兒童缺乏親情的撫慰, 大部分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為隔代監護人, 導致家庭教育缺位, 存在重養輕教的現象。 怎樣才能讓留守兒童度過一個豐富且不孤單的童年?昆明市建立了26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示範點, 32個昆明市留守兒童之家(四點半學校)。

昆明市婦聯按照“有一套留守兒童檔案和制度、有一支愛心媽媽志願服務隊、有一個留守兒童家長學校、有一個留守兒童服務站、有一個留守兒童閱覽室”的“五個一”標準, 充分發揮留守兒童之家的功能作用, 使之成為留守兒童學習、娛樂、親情聯繫的場所, 成為留守兒童進步成長的記錄與檔案管理場所。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豔萍

責編:李怡 一審:秦聰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