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最古老的運輸工具,操作原理至今是個謎

一部虎嘯龍吟正在熱播。 大家都被吳秀波老師精湛的演技所折服, 把司馬懿的一生表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小編更加喜歡的是另一位軍師, 既那位寧靜致遠, 淡泊名利。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千古賢相一一諸葛亮。

那麼諸葛亮, 又和汽車有什麼關係呢。 沒錯, 如果大家瞭解這段歷史, 諸葛亮還真發明過一種最原始的運輸車, 木牛流馬。 其中的運動原理至今還沒有人弄清楚。

相傳木牛流馬,

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 分為木牛與流馬。 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 其載重量為“一歲糧”, 大約四百斤以上, 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裡, 群行三十裡”, 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不過, 確實的方式、樣貌現在亦不明, 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

關於木牛流馬有多種解釋, 其中一種說法是單輪木板車, 是一種山路上用的帶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顆粒貨物的木制人力步行車。 設想有一離地三尺、長四尺、高六寸的水準木條, 木條左端削成車把形, 右端有品字形的三個孔。 再設想這樣的兩條木條被佈置成人力車的左右兩轅。 再設想在兩個品字形的頂孔間插有一條三尺長的軸, 在品字形的下面的兩個孔中各用小軸鉸裝著一條可以沿該小軸擺動的、另一端頂地的木柱, 這個有四條腿的人力車就是木牛。 流馬是一個向上開口的, 左右側壁近上緣的垂直中心線上各有一個孔的木箱。 木牛的那根三尺長的軸就穿過流馬的這兩個孔,

流馬可以在該軸上前後幌動。 為了不使箱中粟、米之類的載荷左右移動, 有一塊縱向隔板把箱一隔為二, 而且糧食是先裝入布袋再裝入箱中的。

當木牛叉開前後腿時隨時可以停在坡地上。 叉開度由在該四尺長的車轅上的限位釘限制。 把車轅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壓, 品字頂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 即重心移到前腿上, 此時品字右孔被撬高, 即後腿不受力並被淩空提起, 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馬上的梢釘推動下向前腿靠攏。 當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時, 木牛已向前移動了半步, 再向前就要顛覆了, 此時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並向前拉, 使品字頂孔向後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後腿上, 前拉的結果是使後腿叉開,

同時前腿被流馬上的銷釘推向前。 木牛就這樣走完餘下的半步。 木牛流馬究竟是帶輪子的還是四條腿的呢?北宋的陳師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記載:“蜀中有小車, 獨推載八石, 前如牛頭;又有大車, 用四人推, 載十石, 蓋木牛流馬也。 ”宋代高承寫的《事物紀原》中也有記載:“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 ”清代滿族水利專家麟慶也把當時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車說是陳師道記載的木牛流馬:“土車, 獨輪料土, 兼載稗編。 蜀相諸葛亮出征, 始造木牛流馬, 以運餉。 今之土車獨推, 猶存儲葛遺制。 ”木牛是有前轅的獨輪車, 流馬是沒有前轅的獨推小車, 這也是一種關於木牛流馬的主要觀點。 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記載, 也離三國時期有了1000多年,這種觀點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後人多有仿製,卻總感覺哪裡不對。對於距離現在兩千多年的中國來說,木牛流馬可謂是最古老的汽車交通工具了。希望有一天它能浮出水面,讓世人看到它的神奇之處。

也離三國時期有了1000多年,這種觀點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後人多有仿製,卻總感覺哪裡不對。對於距離現在兩千多年的中國來說,木牛流馬可謂是最古老的汽車交通工具了。希望有一天它能浮出水面,讓世人看到它的神奇之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