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吳軍:你到了哪個時代,就該唱哪個時代的歌

業務諮詢:010-58752828轉817

加入粉絲群及雜誌讀者群:後臺留言申請(姓名+公司+職務+聯繫方式), 審核通過後入群

我在“矽谷來信”的專欄裡寫了一篇怎麼填志願的文章, 有很多人找我諮詢。 我一看中國各個專業劃分得這麼細緻, 心想完蛋了, 80%的學生進了這個專業裡之後可能得後悔。 不過, 換一個角度想, 即使我們現在還不能自由地選擇大學的專業, 但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成長道路, 在四年以後成為非常有用的人。

1.從“碼農”到“開發一個產業”:工程師的五層境界

我是搞工程的, 就以工程師為例。 前蘇聯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朗道將物理學家劃分為五級,

我把工程師也劃成五類。

第五級:能獨立解決問題, 完成工程工作的工程師。

比如人民郵電出版社的社長讓你做一個資料統計, 你不需要人教你就能勝任, 你就是五級工程師。 如果還需要人教你演算法怎麼寫, 那你是碼農。

第四級:能指導和帶領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響力的工作。

我們知道今天的科學技術發展, 很難一個人單打獨鬥就把一件重要的事情完成, 一定需要一個團隊。 團隊裡的核心人物未必是人事上的領導, 而是技術上的領導。

比如說美國當年研製原子彈, 曼哈頓計畫的核心人物奧本海默並不是行政上的領導。 技術上所有的事情, 奧本海默都能夠帶領大家做好,

這是達到第四級的要求。 即使沒有人封你為小領導, 你在技術上也能做到這一點。

怎麼成為第四級的工程師?第五級的工程師學專業課就好了, 第四級你可能要學習一些跟人打交道的技巧, 跟產品、設計有關的東西。 所以在學校裡要有意識地培養一些其他的能力。

並不是說你在學校裡考了好成績就很成功, 如果是這樣, 最終也只能是第五級工程師, 可能和第四級收入差10倍了, 這就決定你在北京買不買得起房子。

第三級:能獨立設計和實現產品, 並且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例如, 你設計了一款類似小米手機的東西, 你是第三級的工程師。

第二級:能設計和實現別人不能做出的產品。

這在世界上就足夠具有影響力了。

蘋果公司做出了一款iPod, 能夠播放音樂, 讓大家眼前一亮。 做小米手機的時候前面還有參照物, 新產品是沒有參照物的。

這樣的人很少了。 我周圍的人, 可能在Google有這樣的人, 比如在Google有一個叫Jeff Dean的人, 穀歌雲計算的發明人。 這樣的人有他沒他, 世界是不一樣的。

第一級:開創一個產業的人。

例如本田汽車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 開創了日本汽車行業, 他的收入水準是指數級上升的。 在谷歌, 優秀的工程師和合格的工程師有百倍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代表你一定成功, 但收入某種程度上反映你的貢獻。 當你對這個城市的貢獻是平均水準100倍的時候, 你一定不會為學區房發愁。

2.你到了哪個時代, 就該唱哪個時代的歌

人一帆風順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了不起,

但其實成敗與否,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氣, 大部分人意識不到這一點。

股市上炒股的人, 99%的股民都做不過大盤。 他們不是智力不夠, 挑不好股票, 而是他們一開始思維方式就是錯誤的。 股民們連續幾次掙到錢, 就會覺得自己是股神有遠見, 賠錢就會覺得運氣不好, 或是整個大盤不好。 人不會一輩子是壞運氣, 也不會一輩子是好運氣。

媒體的報導我也不是很贊同, 例如報導阿裡巴巴上市時創造了一千個千萬富翁, 這些新聞讓很多學生很浮躁。 實際上在矽谷, 獲得融資能夠上市的公司不到1%, 這在全世界已經很高了。

很多時候你要幹成一件事, 需要長期的努力。 耐心是很重要的, 時間是我們的朋友,

但時機不是。 並不是說把握一個好時機, 就一定能成事。 幹一項永遠發展的事業, 早入門和晚入門差不太多。 如果這件事過了三年就完蛋了, 進去也沒有什麼意義, 短期輝煌一下, 三年後又回到原點。

生在什麼時代就是什麼時代的命。 在全世界歷史上最富有的75個人中, 比如洛克菲勒、福特、卡耐基等, 這幫人大概五分之一出生在十年間, 而且出生在美國, 這種事是小概率事件, 背後一定有原因。

原因很簡單, 他們都出生在1830-1840年的美國, 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這是大時代的命運, 你到了哪個時代, 就該唱哪個時代的歌。

我有同事就是這樣, 現在60歲快退休了什麼都不剩, 把現金存著, 現金貶值厲害。 也有人認傻理, 聽了房地產老闆的話, 買了一些房子,實際上他大量的財富來自于這些房子,而不是收入。

這兩個有什麼差別?中國處在高速發展的時期,一線城市房價上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必然性事件。如果你相信這個時代,就應該跟著這個時代走,不應該反著走。

成功與否,還取決於你做事的方式。吳曉波寫了一本書《大敗局》,總結了中國第一批“股神”們,沒一個有好下場的。因為他們都不是理性的投資者,而是過度的冒險家。

柴契爾夫人講,你要注意你的言行,你的言行表現你的教養,你的教養決定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你的命運。人有什麼樣的做事方式,最後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這是命運使然。運氣是把握不住的,但只要大環境不壞,剩下的事完全可以把握,你要相信這一點。不要一輩子不按照正常的程式做事,老在那兒抱怨,最後誰也救不了你。過去三十年的好時機已經過去了。

3.真實的世界超出我們想像,認知和見識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過去三十年的好時機沒趕上,將來依然有好時機。中國在世界上繼續發展是個大概率事件,中國之後的發展可能沒有過去那麼快,但會是一個比較順暢平穩的節奏。

在中國,你首先要相信大環境,其次就是個人要有見識。我們說出身是你的起跑線,因為不太富有或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有些時候會限制你的眼界。

物理學家伽莫夫,寫過一本科普讀物《從一到無窮大》,講了一個故事:有兩個酋長在比試,看誰能說的數大。一個酋長說了3,另一個酋長說你贏了。對那些酋長來說,什麼東西超過3就算不清楚了,稱為許多。

很可笑是嗎?今天電腦看大家也是這麼可笑。我們過去講圍棋是一種文化,因為你算不清楚。等阿爾法狗來了,說這就是個數學問題嘛。

圍棋的變化種類大概有3的361次方,約等於10的170次方。這是什麼概念,就是1後面跟著170個0。這個數有多大你想像不出來。把宇宙中每一個原子再變成一個宇宙,再把所有原子數一遍,大概是這個數目的一百億分之一。但它畢竟是個有限的數字。

這個問題一定是圖靈機上可以計算的數學問題,對電腦來講這就是一個數學問題。在電腦看來,人類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跟我們看那兩個酋長只能數到3一樣,都是眼界太窄的問題。

今天來講,不管你是學IT的,還是學文的,都要有一個認知升級的緊迫感。我們今天到了一個大數時代,而我們人從數萬年前進化到現在,從3到一個億,這個速度多慢啊。今天電腦按照摩爾定律的速度進化,18個月就翻一番,10年就漲100倍,這個速度難以想像。

真實的世界超出我們想像,認知和見識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最後,給大家提三點建議:

第一,除了學課以外,你要想,如果我不是做五級工程師,而是做一級的,哪怕不是做一級的,做三級的幾乎就是中國頂級的工程師了,你需要什麼能力。除了把書讀好,要做的事太多了。

第二,沒有見識就沒有一切,再辛苦也沒用,只是低水準的重複。有人講一萬小時能把技能練熟了,但你一萬小時都在低水準重複,就沒有進步。怎麼往上走,見識這件事很重要。

第三,除了讀書以外還要生活。大學應該是最好的、最開心的時間,除了讀書,還要談戀愛、交朋友等等,總歸把生活過好。

作者:吳軍 矽谷投資人、豐元資本創始合夥人、電腦科學家

說明:本文編選自吳軍博士題為《“預”見未來》的講座,如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連結,獲得華夏基石圖書資訊)

買了一些房子,實際上他大量的財富來自于這些房子,而不是收入。

這兩個有什麼差別?中國處在高速發展的時期,一線城市房價上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必然性事件。如果你相信這個時代,就應該跟著這個時代走,不應該反著走。

成功與否,還取決於你做事的方式。吳曉波寫了一本書《大敗局》,總結了中國第一批“股神”們,沒一個有好下場的。因為他們都不是理性的投資者,而是過度的冒險家。

柴契爾夫人講,你要注意你的言行,你的言行表現你的教養,你的教養決定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你的命運。人有什麼樣的做事方式,最後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這是命運使然。運氣是把握不住的,但只要大環境不壞,剩下的事完全可以把握,你要相信這一點。不要一輩子不按照正常的程式做事,老在那兒抱怨,最後誰也救不了你。過去三十年的好時機已經過去了。

3.真實的世界超出我們想像,認知和見識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過去三十年的好時機沒趕上,將來依然有好時機。中國在世界上繼續發展是個大概率事件,中國之後的發展可能沒有過去那麼快,但會是一個比較順暢平穩的節奏。

在中國,你首先要相信大環境,其次就是個人要有見識。我們說出身是你的起跑線,因為不太富有或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有些時候會限制你的眼界。

物理學家伽莫夫,寫過一本科普讀物《從一到無窮大》,講了一個故事:有兩個酋長在比試,看誰能說的數大。一個酋長說了3,另一個酋長說你贏了。對那些酋長來說,什麼東西超過3就算不清楚了,稱為許多。

很可笑是嗎?今天電腦看大家也是這麼可笑。我們過去講圍棋是一種文化,因為你算不清楚。等阿爾法狗來了,說這就是個數學問題嘛。

圍棋的變化種類大概有3的361次方,約等於10的170次方。這是什麼概念,就是1後面跟著170個0。這個數有多大你想像不出來。把宇宙中每一個原子再變成一個宇宙,再把所有原子數一遍,大概是這個數目的一百億分之一。但它畢竟是個有限的數字。

這個問題一定是圖靈機上可以計算的數學問題,對電腦來講這就是一個數學問題。在電腦看來,人類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跟我們看那兩個酋長只能數到3一樣,都是眼界太窄的問題。

今天來講,不管你是學IT的,還是學文的,都要有一個認知升級的緊迫感。我們今天到了一個大數時代,而我們人從數萬年前進化到現在,從3到一個億,這個速度多慢啊。今天電腦按照摩爾定律的速度進化,18個月就翻一番,10年就漲100倍,這個速度難以想像。

真實的世界超出我們想像,認知和見識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最後,給大家提三點建議:

第一,除了學課以外,你要想,如果我不是做五級工程師,而是做一級的,哪怕不是做一級的,做三級的幾乎就是中國頂級的工程師了,你需要什麼能力。除了把書讀好,要做的事太多了。

第二,沒有見識就沒有一切,再辛苦也沒用,只是低水準的重複。有人講一萬小時能把技能練熟了,但你一萬小時都在低水準重複,就沒有進步。怎麼往上走,見識這件事很重要。

第三,除了讀書以外還要生活。大學應該是最好的、最開心的時間,除了讀書,還要談戀愛、交朋友等等,總歸把生活過好。

作者:吳軍 矽谷投資人、豐元資本創始合夥人、電腦科學家

說明:本文編選自吳軍博士題為《“預”見未來》的講座,如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連結,獲得華夏基石圖書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