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將相故里陝西蒲城貢院,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在未去蒲城之前, 我僅僅知道我們江南貢院——那時位於南京秦淮河邊、湘子廟旁的據說是我國過去最大的貢院。 還有一個就是位於川府之地的閬中貢院。

貢院對於現在這個年代的的人來說或許知道的不多, 就是我們60年代出生的或許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反正我們去秦淮河、閬中之前我就不知道。

貢院相對來說, 或如現在的考場, 是一種古代鄉試的考場, 即開科取士的地方。 貢, 就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貢獻給皇帝或國家的意思。 據資料記載, 貢院最早始於唐朝。 現在保存較好的有江南貢院、北京貢院、定州貢院、川北道貢院等遺址, 其中南京貢院是我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

說了這麼多, 還是說說蒲城貢院, 當然也是一個負責考試的考場, 因此也叫蒲城考院。 據說始建於清代, 位於蒲城縣城中心位置的城關鎮東槐院巷子裡面。 整個考院面積雖然不能和上面介紹的四大考院(貢院)相比, 但我們從在裡可以瞭解清朝時期如何選報人才的一個過程。

蒲城清代考院大約建於1891年, 應該是光緒年間, 距今差不多一百多年歷史, 由於時間距今較近, 所以房屋建築保持的較為完整。 考院裡的一些科考制度之前我是沒有見過的, 裡面還遺留下一些當時考生的試卷, 看了後讓人瞭解清代考舉制度嚴格的同時, 這種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制度也讓人歎為觀止。

再說說蒲城, 蒲城縣隸屬於咱陝西省渭南。 蒲城縣歷史悠久, 據資料記載, 自周代就有, 迄今有三千餘年歷史。 夏商屬雍州, 周封賈國, 春秋屬晉, 戰國初屬魏, 後隸秦。 秦孝公置重泉縣, 北魏廢重泉設南白水縣, 西魏更名為蒲城縣, 唐改名奉先縣,宋複名蒲城縣至今。

還有一個,蒲城縣還是北京時間的誕生地,有陝西歷史文化名城之稱,被稱為酥梨之鄉和焰火之鄉,周邊有唐橋陵、唐泰陵等雄偉的唐代帝王陵墓。蒲城還是國民革命軍上將楊虎城和清朝宰相王鼎的家鄉,故有'將相故里'美譽。

言歸正傳,一個週末,我們隨同尋覓陝西最美大院的攝影圈圈友就從古城西安出發,沿西臨高速,第一站就來到蒲城貢院。

或許每一個貢院不管大小,但門樓佈局或都大近相同,首先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石碑,上書“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院”幾個字,門樓上方是一塊黑色的牌匾,上面用黃色的字體書有“清代考院博物館”,據說這塊匾額還是梁思成的學生、古建築泰斗式人物羅哲文題寫。

紅色的柱子,灰色的磚牆,綠色的琉璃瓦,翹簷屋頂,屋頂上有雕刻的梅花或專塑的其他圖案,也或許雕刻的是一些龍鳳呈祥有激勵傳說之畫卷,就連那琉璃瓦的瓦沿也有圖案,至如像什麼我也說不清,反正看起來就很有年代感,讓人遐想之余懷有敬重之情。

從紅色的大門進去,就是一個過沿(也就是一個過廳),過沿四周的屋簷上也是花卉或龍的雕塑,圖紅色的窗櫺上圖案也特別新穎,要不是臘梅報春,就是牡丹綻放,灰色的磚牆上雕有如孔夫子的畫像,還有耕讀的學子 畫樣,看到這裡,我仿佛看到那個年代,許多莘莘學子,為了取得功名,正在刻苦學習,或在伏案應考。

站在過廳,看著二門,流利的綠瓦、磚雕的翹簷,特色的繪畫和雕塑,帶著無限的四海八荒的思索,我們就進入一個長廊,長廊的一邊就是考棚或者考場,裡面有各種展覽,其中有一個書說蒲案,看後很發人深思。

我們就這樣一邊探尋考院的歷史,一邊拍攝現代的古裝模特,仿佛把我們帶到那個年代,仿佛看到那個年代身著旗袍的女子學習之餘,帶著青春的俏皮,帶著對未來的遐想,給我們展現不一樣的美。

從考場我們繼續前行,後面就是一個現代的茶坊,綠色的翠竹,寬大的芭蕉,小橋流水,亭中間的各色花卉,還有模特手舉一把紅色的油紙傘,我們恍惚又來了次創越,從遙遠的清代考院就來到秀色的江南古鎮,青石板路上仿佛傳來柔軟而又帶著柔美的腳步聲,把我帶進戴望舒的《雨巷》中,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 ,冷漠、淒清,又惆悵。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淒婉迷茫。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站於此地,一杯清茶在手,在縷縷茶香中,我的思緒也隨著這縷茶香飄得很遠,想的很遠。

從這現代與古代相融合的茶苑我們就來到後院,後院不大,但是包羅的諸如石雕石像等很多,這些或許都和蒲城是個文物大縣有關,諸如喬陵等,這些石像包羅萬象,可以說是一個群雕博物館,拴馬樁、石獅子、過去的文武百官的石像等,雖然有的模糊,有的破損,但讓人想像之餘,還是給人有某些方面的啟迪和遐思。

從後院我們緩緩而出,看著那綠色的茶苑,想像著那個年代科舉制度,寒窗十載,經過鄉試、會試、殿試,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中為解元、會元、狀元——“連中三元”,那份苦讀,那份苦讀後的榮耀,但是,又有多少學子能夠有如此榮耀,能夠中得狀元,甚至有的連解元、會元都難得中舉。

不知不覺,來到一個門楣上有“鳳起蛟騰”字樣的園林門前,雖然有鐵匠把門,但裡面滿園的春色透著鐵門透出芳香,正可謂滿園春色關不住,芬芳秀色出牆來。

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時光,恍惚一百多年的穿越,既瞭解到那個年代的科舉制度,也看到現代大學生的青春氣息,青春趕考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我們永久的話題。活在當下,趕在青春,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有所成績,才能不負春光。或許這就是我參觀蒲城貢院的最大感受。

僅作後記。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在此感謝)

圖文由江南紅葉原創

更多的戶外旅行攻略,敬請關注頭條號:內蒙古龍騰戶外旅遊網

唐改名奉先縣,宋複名蒲城縣至今。

還有一個,蒲城縣還是北京時間的誕生地,有陝西歷史文化名城之稱,被稱為酥梨之鄉和焰火之鄉,周邊有唐橋陵、唐泰陵等雄偉的唐代帝王陵墓。蒲城還是國民革命軍上將楊虎城和清朝宰相王鼎的家鄉,故有'將相故里'美譽。

言歸正傳,一個週末,我們隨同尋覓陝西最美大院的攝影圈圈友就從古城西安出發,沿西臨高速,第一站就來到蒲城貢院。

或許每一個貢院不管大小,但門樓佈局或都大近相同,首先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石碑,上書“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院”幾個字,門樓上方是一塊黑色的牌匾,上面用黃色的字體書有“清代考院博物館”,據說這塊匾額還是梁思成的學生、古建築泰斗式人物羅哲文題寫。

紅色的柱子,灰色的磚牆,綠色的琉璃瓦,翹簷屋頂,屋頂上有雕刻的梅花或專塑的其他圖案,也或許雕刻的是一些龍鳳呈祥有激勵傳說之畫卷,就連那琉璃瓦的瓦沿也有圖案,至如像什麼我也說不清,反正看起來就很有年代感,讓人遐想之余懷有敬重之情。

從紅色的大門進去,就是一個過沿(也就是一個過廳),過沿四周的屋簷上也是花卉或龍的雕塑,圖紅色的窗櫺上圖案也特別新穎,要不是臘梅報春,就是牡丹綻放,灰色的磚牆上雕有如孔夫子的畫像,還有耕讀的學子 畫樣,看到這裡,我仿佛看到那個年代,許多莘莘學子,為了取得功名,正在刻苦學習,或在伏案應考。

站在過廳,看著二門,流利的綠瓦、磚雕的翹簷,特色的繪畫和雕塑,帶著無限的四海八荒的思索,我們就進入一個長廊,長廊的一邊就是考棚或者考場,裡面有各種展覽,其中有一個書說蒲案,看後很發人深思。

我們就這樣一邊探尋考院的歷史,一邊拍攝現代的古裝模特,仿佛把我們帶到那個年代,仿佛看到那個年代身著旗袍的女子學習之餘,帶著青春的俏皮,帶著對未來的遐想,給我們展現不一樣的美。

從考場我們繼續前行,後面就是一個現代的茶坊,綠色的翠竹,寬大的芭蕉,小橋流水,亭中間的各色花卉,還有模特手舉一把紅色的油紙傘,我們恍惚又來了次創越,從遙遠的清代考院就來到秀色的江南古鎮,青石板路上仿佛傳來柔軟而又帶著柔美的腳步聲,把我帶進戴望舒的《雨巷》中,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 ,冷漠、淒清,又惆悵。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淒婉迷茫。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站於此地,一杯清茶在手,在縷縷茶香中,我的思緒也隨著這縷茶香飄得很遠,想的很遠。

從這現代與古代相融合的茶苑我們就來到後院,後院不大,但是包羅的諸如石雕石像等很多,這些或許都和蒲城是個文物大縣有關,諸如喬陵等,這些石像包羅萬象,可以說是一個群雕博物館,拴馬樁、石獅子、過去的文武百官的石像等,雖然有的模糊,有的破損,但讓人想像之餘,還是給人有某些方面的啟迪和遐思。

從後院我們緩緩而出,看著那綠色的茶苑,想像著那個年代科舉制度,寒窗十載,經過鄉試、會試、殿試,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中為解元、會元、狀元——“連中三元”,那份苦讀,那份苦讀後的榮耀,但是,又有多少學子能夠有如此榮耀,能夠中得狀元,甚至有的連解元、會元都難得中舉。

不知不覺,來到一個門楣上有“鳳起蛟騰”字樣的園林門前,雖然有鐵匠把門,但裡面滿園的春色透著鐵門透出芳香,正可謂滿園春色關不住,芬芳秀色出牆來。

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時光,恍惚一百多年的穿越,既瞭解到那個年代的科舉制度,也看到現代大學生的青春氣息,青春趕考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我們永久的話題。活在當下,趕在青春,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有所成績,才能不負春光。或許這就是我參觀蒲城貢院的最大感受。

僅作後記。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在此感謝)

圖文由江南紅葉原創

更多的戶外旅行攻略,敬請關注頭條號:內蒙古龍騰戶外旅遊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