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未來科學與偽科學的唯一判官——量子力學時代的科學與偽科學之爭

徐飛教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哲學部主任

春節假期, 愜意的事情之一大概就是吃瓜群眾看神仙打架了。 這回對陣雙方陣容豪華,

正方:薩德里•哈薩尼(Sadri Hassani), 伊利諾州立大學物理學榮休教授, 積極向公眾傳播科學精神, 著有科普書籍《從原子到銀河系》, 似乎天然具有對什麼是科學的裁判權。 哈教授將近年來興起的在物理學領域進行的關於意識的研究痛斥為“通過借用、誤用在物理學領域普遍理解的術語和概念, 各種各樣的神秘主義給自己換了一身新行頭”;反方:勞瑞•鐸西(Larry Dossey), 醫學博士, 以宣導心靈和靈性對維護健康的重要作用而著稱。 重要的是, 他擁有話語權, 擔任同行評議期刊《探索:科學與康復》雜誌的執行主編。 鐸博士斷難認同哈教授觀點, 認為心靈被引入到量子物理學的基本概念結構中是因為人們發現在被觀察的粒子和觀察者之間的確存在某種聯繫,
而哈教授對此卻故意避而不談。 鐸博士進而將科學家分成了三類:主流科學家, 改變主流的主流科學家以及那些離開主流並成為偽科學家的科學家。 如此, 那些研究意識的物理學家們被成功洗白。

看熱鬧不嫌事大, 不妨就這一爭論再加把火。 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 從來都是哲學的基本命題, 如今量子物理學家堂而皇之踏入心靈問題的大門, 不但打破了19世紀以來約定俗成的物理學規範, 也刺激了傳統物理學家和哲學家的神經。 哈薩尼將此視為偽科學的擴張;鐸西則堅稱這不是偽科學, 而是基於證據的、負責任的科學, 並且還搬來了普朗克和薛定諤作為自己的後援團。 職稱不如哈薩尼的鐸西,

反唇相譏哈教授作為科學家, 經常給人以居高臨下和對別人的觀點不屑一顧的印象。

問題的關鍵是, 誰又能擔當判官呢?論口吐蓮花, 鐸博士引經據典語重心長, 那番道理說的咱看客都點頭稱是;哈教授也不吃素, 一句“偽科學是一種社會精神疾病, 它如此強大, 以至於無法在公共領域與之對抗。 ”足以橫掃千軍, 但其所言“教室是唯一能有效挑戰偽科學的地方。 ”又暴露出保守本質。 成熟的科學固然可以在教室傳授, 但還在探索中的科學, 誰又能成為對錯的判官呢?人類第一次拍攝出的X射線人體照片, 有多少人能立刻判斷出這是科學的勝利還是巫術的成功?至於量子糾纏、量子通訊這些超越日常經驗的科學探索,

到底是科學還是偽科學?對於從事科學探索的人而言, 或許還是慎言偽科學一詞。 電線杆上老軍醫的廣告, 不用說, 多數人都明白這是偽科學, 而嚴肅的科學探索, 原則上是不存在禁區的。 至於意識, 這一被鐸博士稱作科學的最大謎團, 無論你看或不看, 它都在那兒, 神出鬼沒。 可能人類要考慮的, 不是研究意識會不會走上偽科學的迷途, 而是人類用意識本身來琢磨意識, 是不是有點拎著頭髮要把自己提起來的滑稽。 儘管如此, 人類也依然會像頑皮的孩童一樣反復地拎起放下, 直到未來。

回首一望, 原來一切都那麼簡單。

在這一點上, 我同意鐸博士的觀點, 還是不加定義先去研究吧。

文/徐飛 世界科學(World-Science)

喜歡這類內容?也願意再閱讀其內容…?那麼敬請關注【博科園】今後我們會努力為你呈現更多科學知識。

科學·非科學·偽科學:劃界問題 ¥27.2 購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