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茅忠群:成功之道與提升正能量的十大心法

作者:茅忠群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760篇原創首發文章

什麼是真正的成功?

成功之道包含三個問題:

什麼是真正的成功?

我們為什麼要追求成功?

如何才能真正成功?

就這三個問題, 我們一個個來談。

什麼是真正的成功?以前成功學很熱門的時候我們一般會認為達成目標就是成功, 但這個成功是短暫的, 真正的成功應該是持久的, 應該是我們一輩子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是我們要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擁有一個圓滿幸福的人生, 乃至擁有覺悟的人生, 這是我們對真正成功的定義。

我們也可以用一些公式來表示。 成功不僅僅是成事, 它是“成人+成事”。 我們首先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人, 或者有德的人, 然後再把事情做成, 這叫“成人+成事”。 因為如果缺了“成人”, 只有“成事”的話, 很有可能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過。

古人對成功的定義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立言難度是最高的, 一般只有聖賢才能做到, 所以把立言暫且刪掉, 成功就是“立德+立功”。 其實跟第一個公式是一致的, 立德就是成人, 立功就是成事, 是一樣的涵義。

第三個公式是“修身心+盡本分”, 修身心就是立德, 盡本分就是立功, 修身心、盡本分就是代表真正的成功。

我們方太也有一個成功方程式, “成功=能量×奮鬥×能力”。 要成功能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做事情肯定要有這方面的能力。 但是你有能力沒能量, 能力就發揮不出來, 所以既要有能力還要有能量。 那有能力有能量是不是就一定能成功呢?也不一定。 比如有一些所謂的世外高人, 隱居起來, 他可能能力很高, 能量也很大, 但是他不做事、不努力、不奮鬥, 那麼他對社會的貢獻幾乎是零,

那他也不叫成功。 所以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為什麼要追求成功?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要追求成功?這個就要從“人”字說起, 為什麼這個“人”字寫的這麼大, 這就意味著這是一個大人, 是一個君子, 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大學》裡面說,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什麼是大學?就是大人之學, 即如何成為大人的學問。 這其實也是給我們指出了作為人的一種使命, 就是要成為一個大人、一個君子。 “明明德”就是明瞭覺悟這種光明正大的德行, 就是在覺悟我們的良知, 明德就是良知。 “親民”就是要親近百姓, 要把百姓安頓好, 讓百姓安居樂業。 合起來就是修己以安人, 明明德是修己,

親民是以安百姓。 最終要達到一個至善、至高的境界。 這是《大學》的第一句話, 它告訴我們作為人的一種使命。

《中庸》的第一句話是:“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 ”一般來說, 經典的第一句話都是最重要、最核心的。 “天命之謂性”——天命就叫做人的本性、人的天性。 孟子認為這個所謂的天命之性裡面有“仁義禮智”在, 後人又增加一個“信”字, 所以“仁義禮智信”全在“天命之性”裡面。 孟子說,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認為人跟禽獸的差別很少, 幾希就是很小、很少的意思。 但是就因為這麼一點點差別導致人之所以為人, 這麼一點點差別就是“天命之性”。 很多人在談論孟子的“性本善”時, 覺得明明人性當中也有惡, 就可能懷疑孟子的說法。

其實不必去懷疑, 因為孟子已經把這個定義說明白了, 他說我所說的人性本善是指人跟禽獸的那一點點差別。 不是講所有的人性。

率性就是要遵循“天命之性”, 遵循著“天命之性”就是我們的人生大道, 也就是要去遵循“仁義禮智信”, 這才是人生大道。 但人生下來很多時候離這個境界還有很大的距離, 所以我們需要教育, 需要教化, 修道之謂教, 依照這個人生大道來修行,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教育, 或者說是教化。

《大學》的第一句話告訴我們人有使命, 《中庸》的第一句話告訴我們人有天命。 北宋五子之一的張載講的“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就是明明德, “為生民立命”就是親民, 其實都是統一的。 所以這幾句話其實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生而為人就擁有使命、擁有天命,所以我們作為人就要去實現人生的使命,去實現人被賦予的天命,從而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成就圓滿幸福的人生。

如何才能真正成功?

如何才能真正成功?其實我們早就給出了答案,修身心、盡本分,快樂學習,快樂奮鬥。裡面包含了性命雙修、福慧雙修,缺了一塊就不行。只修身心,不盡本分,這樣人生是不會圓滿的,不會真正成功;只快樂學習,不去快樂奮鬥,也不會真正成功。所以這兩者一個是性,一個是命,一個是福,一個是慧,都需要雙修。就像我們說的需要陰陽平衡,光取一個方面就不平衡,中醫中講“獨陰不生,獨陽不長”,一個人即使有一點點陰陽不平衡就會生病,陰陽如果只剩下一個,那我們就不能活了。所以陰陽在萬事萬物當中一定是需要平衡的。

修身心

修身心就是《大學》裡面講的八條目的前五條,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什麼是格物?格物就是學而時習,就是學習。學傾向于學會,習傾向於反復地實踐、練習。通過學習,我們就可以致知。這個知既包含我們現在說的知識,又包含了我們先天的智慧,“仁義禮智信”,也包括知本末、知先後、知善惡等等。

我們通過學習,明瞭善惡,然後第三步就是誠意。因為一個明善惡的人,他不一定能夠做到為善去惡,否則就不會有一個詞叫做“偽君子”。偽君子就是他明白道理但是就是做不到。這就要有個“誠”字,而不是“偽”,“誠”和“偽”是相對的,“偽”就是假的,“誠”就是毋自欺,就是不欺不騙不假,就是不欺騙自己的良知,就是擇善固執。

導致心不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情緒,我們的怒恨怨惱煩或者大喜大悲,都會導致心不正。很多人的情緒一旦上來是不能控制的,所以說修行到什麼境界,就看你情緒上來的時候能不能控制,能不能控制到合理的度,或者收放自如。

盡本分

修身心接下來是盡本分,我認為盡本分是首善。我們每個人有很多角色,每一個角色怎麼樣能夠盡好本分,這是我們的首善。盡本分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我們來講就是齊家、治企、立功德。

關於齊家,我們知道家庭裡面核心的有三種關係,一個是夫妻關係,一個是父子關係,一個是兄弟關係,每一種角色如何盡好自己的本分。夫剛妻柔或者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古人總結的各盡本分的人倫關係的大道。那治企呢?企業裡面也有三種基本的關係,一種是企業跟員工的關係,第二種是上下級之間的關係,第三種是泛泛的同事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也歸納了企愛員忠、上愛下忠、同事信和這樣一種各盡本分的大道。

提升正能量

正能量代表了我們每個人的福氣,正能量越高,福氣越大。能量的秘密在“念頭”,如果我們動的是幫人、利他、感恩的念頭,那麼我們就增長能量;如果我們動的是求人、利己、怨恨的念頭,那我們的能量就會虧損。所以能量也好比我們的一個帳戶,動正向的、幫人的、利他的念頭,能量的帳戶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正;動求人利己的、怒恨怨惱煩的念頭,我們的帳戶就會下降,就會虧損,這是能量最大的秘密。

為了讓我們更加容易操作,除了我們明白了能量的秘密是念頭之外,有更加具體的一些操作方法、心法能夠提升我們的能量。所以我進一步提煉了能量提升的十字心法:

“恩”就是感恩,就是連接。我們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國家、天地,還有一切。我們要感恩,就要有所表示,就是要連接。我們對父母的感恩,就要表現為孝;對國家的感恩,就要表現為忠;對天地的感恩就要表現為敬,敬畏天地;對其他一切的感恩我們都要表現為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連接,然後我們就能從父母、祖宗、國家、天地、一切萬事萬物當中接受到巨大的能量,這是一種連接。你不連接,就接受不到能量。現在有一種最新的科技叫做無線充電,表面上沒有線,其實通過無線連接了。就像我們講的孝、忠、敬、愛,這個都是無線連接。你連接了,這一切的能量都會過來。

有一些有巨大能量的短句,比如:“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我錯了”、“我幫你”,我們如果平時能夠經常地默念這些話,就是在給自己充電,給自己增加能量。

“志”就是立志,是發願,當然不同的志就有不同的能量。總體上說,這個志越善能量越大,志越強能量越大,志越大能量越大。

利他為善,就是說我們的志越利他能量就越大,所以說立志也是很有講究的,不是說我自己達到一個什麼目的,自己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這些都是比較自我的一些目標,而不是完全利他的利社會的目標。比如說我立志要成為一個君子,另外一個人說我立志要成為一個聖賢,當然這兩個志能量就不一樣,成為聖賢的能量要大的多。

總體上說,越明理正能量越大,“明”其實就是致知,明善惡、明本末、明先後、明終始,這些都是明,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地明理明善惡明天理,這些都明瞭,那我們的正能量就大了。

“誠”前面介紹過了,就是毋自欺、慎獨、擇善固執,這就是誠意的誠,我明白了還要做到,誠就是要做到。所以《中庸》裡面講的“自明誠,教也”,先明白道理,然後我們做到,這就是我們人生教育的過程。從幼稚園、小學、中學,我們先慢慢明理,然後再一步一步做到,這就是教育的過程。

“信”的內涵比較豐富,我列了四個詞彙,正信、守信、信心、信任。

首先我要有正信,正確的信念。你如果擁有邪信那一定是負能量。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是正信,世界上有名的幾大宗教也都是正信,共產主義信仰也是正信,擁有正信,我們就擁有正能量。第二就是要守信,承諾了就要做到。第三個是信心,信心更多的是對事而言,對我們要做的事情、工作、任務、目標,我們一定要有信心。第四個是信任,對人要信任,對我們的同事要信任,對我們身邊的人要信任。

“和”是家和萬事興、和為貴、和而不同。任何一個團隊如果可以做到和而不同,那就是一個優秀的團隊。什麼是不同?不同是我們這個團隊每一個崗位應盡的責任是不同的,每個成員都能夠在各自崗位盡心盡責,然後再和,和就是和諧、協同。

第七個字是“省”,即反省。反省、懺悔,知錯就改也是很難做到的。“我錯了”,能夠真正去實行的並人不多。傳統文化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其實要做到還真不容易。

王陽明說:“人人都有良知”,而且每個人的良知都是一樣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的一個良知,既然是同一個良知,我們任何一個人只要清理自己的內心,就等於在清理別人的內心,這是等同的。那你說別人有錯嗎?別人一定也有錯,那為什麼不讓別人去改,因為你沒有辦法要求別人去改,你唯一能要求的就是要求自己去改,這不是最容易的嗎?如果每個人都要求別人去改那就會沒結果,如果每個人都要求自己去改,分分鐘就有結果了,所以這個就是這句話的真理所在。

“健”,就是健康。我們應該都有體會,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精氣神就不足了,能量不足了,工作的勁頭也少了一半,所以人能量要足,首先要健康。中醫文化的一個基本其實是預防,即預防疾病的發生,不是說等我生了病,用中藥去治,最好我們先通過一定的養身,不讓自己生病,這是最好的。

比如我們要常鍛煉,適飲食,好睡眠,不生氣。百病從氣生,一生氣什麼病都會出來,怒恨怨惱煩都跟生氣有關。

第九個字是“修”,我們說修行其實有很多方法。學習就是在修行,每天早上讀經就是在修行,行孝就是在修行,改過就是在修行,積善就是在修行,工作也是在修行。

比如說讀經,猶太人從一歲半就開始讀經,基本上到5歲就要求把舊約都背下來。因從小開始讀經,讀他們民族的經典,所以才有這樣的成就。讀經至少有三大好處,一是變化氣質,二是提升能量,三是開發智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很多智慧是我們良知本來就有的。王陽明說,良知好比太陽,我們普通人都是那個陰天,陰天是看不到太陽的,看不到太陽不是因為白天沒有太陽,是因為太陽被厚厚的烏雲擋住了,這裡烏雲就代表我們的貪嗔癡慢疑,通過讀經可以把我們的烏雲慢慢地撥開,然後太陽就露出來了。

改過也是一樣的,過就是我們的烏雲,過把我們的良知擋住了,所以我們要把這個烏雲改掉。那過包含哪些方面呢?有四種:偏見、私欲、不良情緒、不良習氣。

修行,王陽明說修行就是要從事上去修行,所以我們說工作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的平臺,我們改過也好,積善也好,一定要落到具體的事上。

最後一個字是“行”,也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前面九個方面都要不斷地努力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明白了就要去做,這就是知行合一。

作者為方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所以這幾句話其實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生而為人就擁有使命、擁有天命,所以我們作為人就要去實現人生的使命,去實現人被賦予的天命,從而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成就圓滿幸福的人生。

如何才能真正成功?

如何才能真正成功?其實我們早就給出了答案,修身心、盡本分,快樂學習,快樂奮鬥。裡面包含了性命雙修、福慧雙修,缺了一塊就不行。只修身心,不盡本分,這樣人生是不會圓滿的,不會真正成功;只快樂學習,不去快樂奮鬥,也不會真正成功。所以這兩者一個是性,一個是命,一個是福,一個是慧,都需要雙修。就像我們說的需要陰陽平衡,光取一個方面就不平衡,中醫中講“獨陰不生,獨陽不長”,一個人即使有一點點陰陽不平衡就會生病,陰陽如果只剩下一個,那我們就不能活了。所以陰陽在萬事萬物當中一定是需要平衡的。

修身心

修身心就是《大學》裡面講的八條目的前五條,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什麼是格物?格物就是學而時習,就是學習。學傾向于學會,習傾向於反復地實踐、練習。通過學習,我們就可以致知。這個知既包含我們現在說的知識,又包含了我們先天的智慧,“仁義禮智信”,也包括知本末、知先後、知善惡等等。

我們通過學習,明瞭善惡,然後第三步就是誠意。因為一個明善惡的人,他不一定能夠做到為善去惡,否則就不會有一個詞叫做“偽君子”。偽君子就是他明白道理但是就是做不到。這就要有個“誠”字,而不是“偽”,“誠”和“偽”是相對的,“偽”就是假的,“誠”就是毋自欺,就是不欺不騙不假,就是不欺騙自己的良知,就是擇善固執。

導致心不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情緒,我們的怒恨怨惱煩或者大喜大悲,都會導致心不正。很多人的情緒一旦上來是不能控制的,所以說修行到什麼境界,就看你情緒上來的時候能不能控制,能不能控制到合理的度,或者收放自如。

盡本分

修身心接下來是盡本分,我認為盡本分是首善。我們每個人有很多角色,每一個角色怎麼樣能夠盡好本分,這是我們的首善。盡本分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我們來講就是齊家、治企、立功德。

關於齊家,我們知道家庭裡面核心的有三種關係,一個是夫妻關係,一個是父子關係,一個是兄弟關係,每一種角色如何盡好自己的本分。夫剛妻柔或者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古人總結的各盡本分的人倫關係的大道。那治企呢?企業裡面也有三種基本的關係,一種是企業跟員工的關係,第二種是上下級之間的關係,第三種是泛泛的同事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也歸納了企愛員忠、上愛下忠、同事信和這樣一種各盡本分的大道。

提升正能量

正能量代表了我們每個人的福氣,正能量越高,福氣越大。能量的秘密在“念頭”,如果我們動的是幫人、利他、感恩的念頭,那麼我們就增長能量;如果我們動的是求人、利己、怨恨的念頭,那我們的能量就會虧損。所以能量也好比我們的一個帳戶,動正向的、幫人的、利他的念頭,能量的帳戶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正;動求人利己的、怒恨怨惱煩的念頭,我們的帳戶就會下降,就會虧損,這是能量最大的秘密。

為了讓我們更加容易操作,除了我們明白了能量的秘密是念頭之外,有更加具體的一些操作方法、心法能夠提升我們的能量。所以我進一步提煉了能量提升的十字心法:

“恩”就是感恩,就是連接。我們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國家、天地,還有一切。我們要感恩,就要有所表示,就是要連接。我們對父母的感恩,就要表現為孝;對國家的感恩,就要表現為忠;對天地的感恩就要表現為敬,敬畏天地;對其他一切的感恩我們都要表現為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連接,然後我們就能從父母、祖宗、國家、天地、一切萬事萬物當中接受到巨大的能量,這是一種連接。你不連接,就接受不到能量。現在有一種最新的科技叫做無線充電,表面上沒有線,其實通過無線連接了。就像我們講的孝、忠、敬、愛,這個都是無線連接。你連接了,這一切的能量都會過來。

有一些有巨大能量的短句,比如:“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我錯了”、“我幫你”,我們如果平時能夠經常地默念這些話,就是在給自己充電,給自己增加能量。

“志”就是立志,是發願,當然不同的志就有不同的能量。總體上說,這個志越善能量越大,志越強能量越大,志越大能量越大。

利他為善,就是說我們的志越利他能量就越大,所以說立志也是很有講究的,不是說我自己達到一個什麼目的,自己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這些都是比較自我的一些目標,而不是完全利他的利社會的目標。比如說我立志要成為一個君子,另外一個人說我立志要成為一個聖賢,當然這兩個志能量就不一樣,成為聖賢的能量要大的多。

總體上說,越明理正能量越大,“明”其實就是致知,明善惡、明本末、明先後、明終始,這些都是明,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地明理明善惡明天理,這些都明瞭,那我們的正能量就大了。

“誠”前面介紹過了,就是毋自欺、慎獨、擇善固執,這就是誠意的誠,我明白了還要做到,誠就是要做到。所以《中庸》裡面講的“自明誠,教也”,先明白道理,然後我們做到,這就是我們人生教育的過程。從幼稚園、小學、中學,我們先慢慢明理,然後再一步一步做到,這就是教育的過程。

“信”的內涵比較豐富,我列了四個詞彙,正信、守信、信心、信任。

首先我要有正信,正確的信念。你如果擁有邪信那一定是負能量。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是正信,世界上有名的幾大宗教也都是正信,共產主義信仰也是正信,擁有正信,我們就擁有正能量。第二就是要守信,承諾了就要做到。第三個是信心,信心更多的是對事而言,對我們要做的事情、工作、任務、目標,我們一定要有信心。第四個是信任,對人要信任,對我們的同事要信任,對我們身邊的人要信任。

“和”是家和萬事興、和為貴、和而不同。任何一個團隊如果可以做到和而不同,那就是一個優秀的團隊。什麼是不同?不同是我們這個團隊每一個崗位應盡的責任是不同的,每個成員都能夠在各自崗位盡心盡責,然後再和,和就是和諧、協同。

第七個字是“省”,即反省。反省、懺悔,知錯就改也是很難做到的。“我錯了”,能夠真正去實行的並人不多。傳統文化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其實要做到還真不容易。

王陽明說:“人人都有良知”,而且每個人的良知都是一樣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的一個良知,既然是同一個良知,我們任何一個人只要清理自己的內心,就等於在清理別人的內心,這是等同的。那你說別人有錯嗎?別人一定也有錯,那為什麼不讓別人去改,因為你沒有辦法要求別人去改,你唯一能要求的就是要求自己去改,這不是最容易的嗎?如果每個人都要求別人去改那就會沒結果,如果每個人都要求自己去改,分分鐘就有結果了,所以這個就是這句話的真理所在。

“健”,就是健康。我們應該都有體會,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精氣神就不足了,能量不足了,工作的勁頭也少了一半,所以人能量要足,首先要健康。中醫文化的一個基本其實是預防,即預防疾病的發生,不是說等我生了病,用中藥去治,最好我們先通過一定的養身,不讓自己生病,這是最好的。

比如我們要常鍛煉,適飲食,好睡眠,不生氣。百病從氣生,一生氣什麼病都會出來,怒恨怨惱煩都跟生氣有關。

第九個字是“修”,我們說修行其實有很多方法。學習就是在修行,每天早上讀經就是在修行,行孝就是在修行,改過就是在修行,積善就是在修行,工作也是在修行。

比如說讀經,猶太人從一歲半就開始讀經,基本上到5歲就要求把舊約都背下來。因從小開始讀經,讀他們民族的經典,所以才有這樣的成就。讀經至少有三大好處,一是變化氣質,二是提升能量,三是開發智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很多智慧是我們良知本來就有的。王陽明說,良知好比太陽,我們普通人都是那個陰天,陰天是看不到太陽的,看不到太陽不是因為白天沒有太陽,是因為太陽被厚厚的烏雲擋住了,這裡烏雲就代表我們的貪嗔癡慢疑,通過讀經可以把我們的烏雲慢慢地撥開,然後太陽就露出來了。

改過也是一樣的,過就是我們的烏雲,過把我們的良知擋住了,所以我們要把這個烏雲改掉。那過包含哪些方面呢?有四種:偏見、私欲、不良情緒、不良習氣。

修行,王陽明說修行就是要從事上去修行,所以我們說工作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的平臺,我們改過也好,積善也好,一定要落到具體的事上。

最後一個字是“行”,也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前面九個方面都要不斷地努力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明白了就要去做,這就是知行合一。

作者為方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