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戰時中國士兵腿上為啥都纏著布條?不僅用處多,關鍵時還能救命

文|輕言

經常看抗戰題材影視劇的朋友們不知道有沒有發現, 不管是八路軍還是國民黨士兵, 腿上都會綁著一條長長的布條, 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可千萬別小瞧了這塊布條, 它叫做綁腿, 是一種簡單但實用性非常強的腿部防護措施, 也是中國軍隊史上最悠久的裝備之一, 從古代時開始就是士兵的標配, 至於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已經無法考證了。 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及抗日戰爭中, 綁腿被發揚光大, 成為我軍最耀眼的裝備之一。

它的製作沒有嚴格的標準, 一般是一塊長度在1.5米到2米, 寬約10釐米的布條, 一端平頭, 另一端則叉成兩條線。 它的正確綁法是將平頭端從鞋幫開始繞腳腿平裹, 一兩圈後將其翻面, 一直繞到膝蓋下拐彎處綁好, 注意鬆緊適度。 綁腿能夠從古代一直沿用, 自然有它獨特的作用, 那麼它都有哪些用處呢?

第一, 緩解腿部疲勞。

在汽車、戰車、飛機等機動運輸工具普及之前, 步兵打仗靠的就是兩條腿, 可以說是遇山翻山, 遇河趟河, 一天下來小腿肯定是又酸又疼, 嚴重的第二天站都站不起來, 極大消減了士兵的戰鬥力。 綁腿可以有效減少下肢血液的沉澱和小腿部位血管的壓力, 能夠極大程度的緩解腿上肌肉的酸疼狀況, 即使緊急行軍千里, 第二天也不會感覺到太大的酸痛。

第二, 保護腿部。 在山地行軍時, 打上綁腿可以防止庫管掛著樹枝或荊棘, 便於行軍。 同時在緊急行軍或者衝鋒時, 保護腿部不被樹枝、石塊劃傷。 除此之外, 綁緊庫管也能防止蛇蟲毒蟻什麼的從庫管鑽進腿裡, 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第三, 充當繩索。 在攀登懸崖或者陡峭高地時, 幾根綁腿接在一起就能夠當繩索用了。 另外, 在抓到俘虜時, 綁腿也可以用來捆綁俘虜, 簡單實用。

第四, 製作簡易擔架。 在野外如果有人受傷又沒有擔架, 只需要砍兩根樹枝, 纏上幾副綁腿, 一個簡易的擔架就搞定了。 如果沒有綁腿, 在野外想製作一個擔架可不容易。

第五, 充當繃帶。 如果受了傷身邊又沒有繃帶或者是在繃帶用完的情況下, 可以用綁腿替代, 止血包紮傷口, 關鍵時刻能救戰士一命。 可能有人會說了, 綁腿那麼髒, 細菌那麼多, 怎麼能用來包紮傷口呢, 感染了怎麼辦?在和平年代,

這的確是個問題, 但在戰火紛飛的年代, 誰還顧得上這個?細菌感染總比馬上鮮血流盡身亡要好的多吧?

除此之外, 綁腿還有很多作用, 尤其是在山林作戰中, 它的效果更加顯著。 後來, 隨著機械化在部隊的普及, 士兵作戰再也不是單靠兩條腿了, 綁腿的作用也就不大了,從上世紀80年代起,綁腿開始逐漸從我軍的標配中退出,但至今仍有部分部隊繼續在使用。

綁腿的作用也就不大了,從上世紀80年代起,綁腿開始逐漸從我軍的標配中退出,但至今仍有部分部隊繼續在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