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連中六元”的兩位超級學霸

我們知道古代的科舉考試分為: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小學升初中考試, 中考, 高考。 我們一般常說的“連中三元”, 指的就是鄉試、會試、殿試中均斬獲第一名, 這難度可想而知, 然而還有更牛逼的人, 從縣試到殿試, 連中六元。

不過這樣的人絕對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從科舉制度首創到結束的1300多年時間裡, 只有兩位超級學霸完成了這項壯舉, 他們就是明朝的黃觀和清朝的錢棨。

黃觀, 今安徽省池州市人。 其父黃古出身書香門第, 後因家道落敗不得不入贅許家, 當了名上門女婿。 黃觀出生後, 就隨了母親的姓, 取名許觀, 一直到他做了禮部右侍郎之後, 才獲恩准恢復原姓, 改名黃觀。

洪武二十三年, 黃觀以貢生入太學, 同年八月, 在南京參加鄉試, 將第一名收入囊中;次年三月參加會試, 再次斬獲第一名;同年四月, 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自主持的殿試,

拿下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 至此, 明朝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者誕生。

就在大家回望他的科舉之路時, 發現他不但連中了三元, 而且在入太學之前的縣試、府試、院試中, 同樣也是次次第一, 創造了科舉史上的一個奇跡, 時人無不讚譽他“三元天下有, 六首世間無”。

如此成就者自然獲得了皇帝的賞識, 中得狀元後可謂官運亨通, 僅僅五年後就升任為了禮部右侍郎(正三品), 這可是僅次於尚書的副部級高官了, 而此時黃觀不過才32歲。

後來朱允炆即位, 是為建文帝, 黃觀和方孝孺、黃子澄一干人等, 都成為了股肱重臣, 參與重要國事的奏議。 一次燕王朱棣入京, 自恃皇叔身份, 態度傲慢無禮, 入朝不拜。 群臣畏懼其權勢, 都不敢做聲, 唯獨黃觀當面頂撞朱棣說:“虎拜朝天, 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顏垂地, 宮中敘叔侄之情。 ”致使朱棣懷恨在心。

再後來, 朱棣發動“靖難之變”, 成功奪取皇位, 是為明成祖。 上位後的朱棣大肆屠殺建文一朝的舊臣, 但凡是不合作的一律殺掉,

妻兒老小也沒收官府, 充當奴隸。 在這份五十多人的“奸臣”名單中, 黃觀名列第六。

在此期間, 黃觀還在長江上游督促各地前去赴援, 當船行至安慶時, 得知建文帝不知所蹤, 朱棣已經即位, 知道大勢已去, 於是選擇了投江自盡。

然而就在黃觀死後, 對其恨之入骨的朱棣仍沒放過他,

專門讓人紮了草人, 帶上黃觀的帽子, 放到街上斬首示眾。 更殘忍的是, 餘怒未消的朱棣下令屠殺黃氏家族的所有男丁, 據史料記載, 僅有黃觀的弟弟黃覯留下一子, 幸運地躲過一劫。 朱棣還命人刪改了登科錄, 將黃觀的名字劃掉, 剝去他的狀元名號。

一直到萬曆年間, 黃觀這才得以平冤昭雪, 補諡“文貞”。

錢棨是歷史上第二位“連中六元”的超級學霸,今江蘇省蘇州人。當時乾隆皇帝在聽聞了他的事蹟之後還親自作了一首《三元詩》來讚譽他,此詩曾刻碑樹立于蘇州文廟內,至今拓片猶存。

中得狀元之後,錢棨被授翰林院修撰,後任上書房行走,代教皇子。當時權臣和珅打算拉攏他,結果被拒絕,後遭和珅暗算,被乾隆皇帝革職留任。

和珅倒臺後,錢棨被嘉慶皇帝帝任命為曆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嘉慶四年(1799年),死于雲南任上,葬于蘇州府吳縣(今蘇州市)胥口鎮香山。

錢棨是歷史上第二位“連中六元”的超級學霸,今江蘇省蘇州人。當時乾隆皇帝在聽聞了他的事蹟之後還親自作了一首《三元詩》來讚譽他,此詩曾刻碑樹立于蘇州文廟內,至今拓片猶存。

中得狀元之後,錢棨被授翰林院修撰,後任上書房行走,代教皇子。當時權臣和珅打算拉攏他,結果被拒絕,後遭和珅暗算,被乾隆皇帝革職留任。

和珅倒臺後,錢棨被嘉慶皇帝帝任命為曆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嘉慶四年(1799年),死于雲南任上,葬于蘇州府吳縣(今蘇州市)胥口鎮香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