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未都:古董市場已現貨源危機

所有人都應意識到, 收藏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繁榮, 中國古董市場的貨源危機已來臨。 信不信由你!

馬未都在做客最近兩期的《曉說》節目中說,

文革之後, 像這些古董的價格都極為便宜, 幾塊錢就可以買一件, 而且還沒有假的, 最多是光緒的瓶子當成了康熙的瓶子。 這事讓我們今天聽著都非常的羡慕, 恨爹媽沒把自己早生幾年。 還有一位收藏界泰斗, 王世襄先生, 他收藏了大量明式黃花梨的傢俱, 其中相當大一部分都是走街串巷, 收破爛的時候收來的。 老先生說有一張黃花梨的桌子是他拿一對電鍍的折疊椅換來的, 今天不知道那電鍍的折疊椅還在哪了, 不管在哪, 用了幾十年, 都幾乎報廢了, 可是那張桌子後來卻拍了幾千萬。

這突出表現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期:市場上夠年份夠路份(檔次)的古董再難覓身影。

瓷器.明及明以前各代名窯的瓷器自不必說,

10多年前尚可求到的“清三代”官窯瓷器也近絕跡。 清中期至民國(1949年以前)的細路和大型瓷器均告奇缺。 連國際市場不屑經營的“殘瓷”, 只要夠檔次, 在國內也呈旺銷。

再如木器.歷來難得的明代黃花梨、清代紫檀傢俱, 上世紀80年代時有所見, 上世紀90年代前期雖稀缺,

但收藏者尚可勉力染指, 但今天卻再無力結緣;十多年前市場尚多的清代和民國硬木傢俱, 今也難見上品。

其他古董門類如字畫、漆器、玉器、竹牙器等, 情況大抵相同。

從近一兩年各藝術品拍賣公司春秋拍賣的形勢看, 雖數量未減少, 品質卻明顯降低, 或是拍賣大量幾十多年間交易過的藏品, 屢屢天價!

今天的古董價格, 也印證了危機的存在。 近10多年, 古董身價扶搖直上, 國內頂級拍賣公司拍出驚天高價的例子時有所見, 貼近普通收藏者的一般古董品種價格也呈十幾倍、幾十倍上漲。 市場較多見的清嘉道青花小“喜”字將軍罐, 為中檔瓷器, 10多年前一對售價在千元左右, 今已漲至萬元至數萬元;舊時居家幾乎必備的撣瓶, 曾是市場最俗最多見的品種, 幾乎無人問津, 一對隻有數百元, 如今路份稍高的撣瓶, 竟有數萬元的買賣;明末清初的青花蓮仔罐, 算是普通人能收藏的高檔瓷器, 10多年前約在三五千元上下, 今10萬元已難企及。

木器中蘇(州)作紅木“拉錢”八仙桌存世量不少, 可作價格尺度, 5年前一張上品桌約為7000元, 今5萬元已算便宜。 前年北京一次藝術品展銷會上, 一隻康熙五彩花觚, 已重殘, 開價7萬元, 10多年前最多超不過2000元;一隻清末青花卷缸, 也重殘, 開價4萬元, 10多年前不過千元。 如以10年為一坐標系, 除去物價平均指數變化因素,古董價格上升曲線呈愈近愈疾態勢。以瓷器為例,近2年與過去8年上漲速率相比,這一特徵極為明顯。

假貨充斥,也是貨源危機的重要“症狀”。真貨斷檔,假貨應運而生。

無論瓷器、木器、銅器、玉器、字畫;無論“高仿”還是粗仿,假貨幾乎覆蓋了真貨中所有年代的所有品種。全國聞名的潘家園舊貨市場,今天幾乎成了假貨的世界!全國各大城市的古董店各種規模的拍賣公司,都難抵假貨侵襲!以至於國際低端藝術品市場上,中國貨較日本、韓國貨價格低得多!歸結貨源危機的原因大致有幾點:

90年代中期以後,社會文化生活取向日趨多元化,物質生活水準提高,媒體啟蒙助推,全民收藏意識覺醒,收藏隊伍迅猛壯大。古董不是工業品,存量衡定,導致市場存貨日稀。

近年,收藏即更多地被“異化”為投資行為,拍賣市場不乏機構吸貨者。百姓也因投資管道缺乏和不暢,嘗試把餘資投向古董市場,造成市場進一步乾涸。

那些年我們看過的拍賣會天價藏品:蘇富比6500萬想買只玉壺,他連座位都沒混上!——別認為你有錢,這就是古玩!北宋汝窯2.6億港幣天價成交,再次刷新世界紀錄!一口報價9000萬,1.32億港幣成交,香港保利天價“金剛”,刷爆全場!!!不負眾望,近110萬美元!紐約蘇富比“南宋建盞”拍出高價,還是漏了!拍出1.4億的單色釉天價瓷器,買家不付款,佳士得告上最高法院!一件筆筒拍出近1000萬天價!全球第一件拍出1.24億的單色釉官窯瓷器,刷新世界紀錄,亞洲買家用買導彈的錢買了一把槍,價值198.5萬英鎊,刷新世界紀錄!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

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速刪

除去物價平均指數變化因素,古董價格上升曲線呈愈近愈疾態勢。以瓷器為例,近2年與過去8年上漲速率相比,這一特徵極為明顯。

假貨充斥,也是貨源危機的重要“症狀”。真貨斷檔,假貨應運而生。

無論瓷器、木器、銅器、玉器、字畫;無論“高仿”還是粗仿,假貨幾乎覆蓋了真貨中所有年代的所有品種。全國聞名的潘家園舊貨市場,今天幾乎成了假貨的世界!全國各大城市的古董店各種規模的拍賣公司,都難抵假貨侵襲!以至於國際低端藝術品市場上,中國貨較日本、韓國貨價格低得多!歸結貨源危機的原因大致有幾點:

90年代中期以後,社會文化生活取向日趨多元化,物質生活水準提高,媒體啟蒙助推,全民收藏意識覺醒,收藏隊伍迅猛壯大。古董不是工業品,存量衡定,導致市場存貨日稀。

近年,收藏即更多地被“異化”為投資行為,拍賣市場不乏機構吸貨者。百姓也因投資管道缺乏和不暢,嘗試把餘資投向古董市場,造成市場進一步乾涸。

那些年我們看過的拍賣會天價藏品:蘇富比6500萬想買只玉壺,他連座位都沒混上!——別認為你有錢,這就是古玩!北宋汝窯2.6億港幣天價成交,再次刷新世界紀錄!一口報價9000萬,1.32億港幣成交,香港保利天價“金剛”,刷爆全場!!!不負眾望,近110萬美元!紐約蘇富比“南宋建盞”拍出高價,還是漏了!拍出1.4億的單色釉天價瓷器,買家不付款,佳士得告上最高法院!一件筆筒拍出近1000萬天價!全球第一件拍出1.24億的單色釉官窯瓷器,刷新世界紀錄,亞洲買家用買導彈的錢買了一把槍,價值198.5萬英鎊,刷新世界紀錄!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

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速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