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古人觀人智慧,教你怎樣識人不走眼!

人與人交往的基礎主要是人品和為人的狀況, 絕大多數人的人品為人都會在與人相處中真實自然地表現出來, 只有少數心計較多人例外。 《呂氏春秋·論人》:“凡論人, 通則觀其所禮, 貴則觀其所進, 富則觀其所養, 聽則觀其所行, 止則觀其所好, 習則觀其所言, 窮則觀其所不受, 賤則觀其所不為。

通則觀其所禮, 貴則觀其所進

一個人發達了, 要看他是否還謙虛有禮, 待人溫和、遵守規則。 有地位時看是否趾高氣揚, 蠻橫無禮。 富足之後他結交什麼樣的人, 他提拔什麼樣的人, 他就是什麼樣的人。

富則觀其所養, 聽則觀其所行

當一個人富有時, 觀察他養的是哪些門客。 現在有錢, 最有價值的, 是哪個地方培養傳道的人才, 這個是最重要的、最急迫的。 當一個人聽取別人的意見後, 觀察他採納的是哪些內容, 看他過後的行動和做為。

止則觀其所好, 習則觀其所言

當一個人無事可做時, 觀察他有哪些愛好。 “習”, 就是他比較能接近領導者的時候, 看他講的話有沒有跟道相應。 其實人沒有去掉貪名利的時候, 一跟領導者愈接近, 他就會講好聽話, 有時候不知不覺, 那個習氣會冒出來, 自己沒有察覺, 這是“觀其所言”。 或者這個“習", 就是平常他日常生活的言行。

窮則觀其所不受, 賤則觀其所不為

人窮沒關係, 窮人不占小便宜, 這樣的人有大出息。 賤則觀其所不為。 人地位低沒關係, 不卑不亢, 保持自己的尊嚴, 這樣的人活得有境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