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海口丨寒冷的冬天,來這兒吃一碗熱辣的人情味

聽過水巷口,

也聽過辣湯飯,

這次終於有機會去探尋

水巷口與辣湯飯之間的故事。

流連於一間間辣湯飯店,

發現早年苦力工人最愛吃的老味道,

早已成為大眾美食。

水巷口位於海口市區東北部,

始于明代, 南接博愛老街,

北面與海甸島隔海甸河相望。

水巷口碼頭早年

是瓊州府的官渡和埠頭,

從大陸來島的大船,

在這裡卸下貨物,

改用小型帆船,

從水巷口碼頭運往

海口城區和島內各地。

▲海口老城沙盤中的水巷口

有碼頭的地方就會有工人。

在兩三百年前,

許多的苦力工人聚集在此,

以修補船隻、裝卸貨物為生。

繁重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體力,

如何用微薄的收入

給身體提供最大的能量?

如何用簡陋的食材

慰藉自己的口腹?

這是生活中最急需面對的問題。

於是, 搬運貨物時撒落的胡椒,

肉鋪中廉價多樣的豬下水,

再加上對幸福生活

日復一日的期盼,

結合在一起, 便有了辣湯飯。

▲今日海甸河

最可口的食物總是誕生於市井之中,

這是民間生活孕育出來的人生智慧。

在過去的百年時光裡,

無數個漫漫黑夜過去之時,

一碗碗辣湯飯,

溫暖了許多空蕩蕩的腸胃。

多年後的今天,

碼頭已無往日熱鬧,

辣湯飯卻穿過歷史走到現在,

成為海口人喜歡的草根美食。

▲ 翻新過的水巷口街道

從長堤路進入博愛南, 路口往東,

彎彎曲曲的一條水巷口老街,

沿路盡是辣湯飯店鋪,

大大小小, 大的是新店,

小的多是老字型大小,

門臉淺淺,

湯香飯香大大咧咧地撲上街來。

路上有慢悠悠吃早餐的老人,

也有步履匆忙的上班上學一族,

還有開著車專程過來打包的。

而遊客們, 翻著旅遊指南,

一路尋尋覓覓,

不知尋的是歷史還是美食。

▲門面小小的老店鋪

▲李玉祥 攝

早年來吃辣湯飯的多是老街坊,

騎樓老街修復後,

原本“上不得檯面”的辣湯飯

也成了熱門的民間小吃,

許多尋味的遊客漸漸接踵而來。

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夢鄉中時,

有辣湯飯店老闆已經開始工作。

許多店鋪每天從淩晨三四點

便開始著手準備早餐,

五點就可以營業,

讓早起的人們也能

溫暖而滿足地開始新的一天。

▲李玉祥 攝

一碗辣湯飯簡簡單單的口感中,

是一代代掌勺師傅多年經驗的累積。

辣湯飯的湯是關鍵,

大骨,豬雜,香料,

在巨大的湯鍋中熬上十幾個鐘頭,

掠去浮油,滋味盡出。

各家有各家的配方,秘不外宣,

唯一不可缺少的是胡椒,

辣湯的辣,便來自於此。

胡椒溫胃、消痰,

在早晨濕涼的海風裡,

一碗熱乎乎的辣湯,

能讓人從內暖到外,從頭暖到腳。

那些苦力工人

喝到暖身暖心的辣湯飯時,

該是怎樣的滿足。

辣湯飯的飯非海南米不可,

辣湯澆上去,粒粒分明,

絕不會糾纏不清,

卻又每一顆都包裹著湯的滋味,

讓人停不下來。

▲海南米才能煮出的粒粒分明

幾口飯下去之後已是滿足,

得空撈幾片豬雜,

才發現竟又有另一番滋味,

大腸綿軟,豬肚爽脆,

豬心豬舌粉腸,

口感各不相同,卻都火候剛好。

▲吳冠煒 攝

辣湯分大中小碗,

還有加一份蛋和

一根臘腸的“豪華”套餐,

老闆告訴我,蛋調了蔥花,

要大火煎,才能外焦裡嫩,

臘腸要在滾油裡炸得外皮酥脆。

滿滿當當的一份套餐吃下來,

那份滿足感,

大概是可以維持一整天的。

▲“豪華”版辣湯飯

▲除了辣湯飯,還可以來上一碗辣湯粉

傳統老店裡通常是一家子,

妯娌婆媳吵吵笑笑,

看著雜亂,

送湯收錢卻是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門口小小一間,

往巷子裡一探頭,

老房一間接著一間,

自己找張空桌子穩穩地坐下,

自有人招呼,

萬萬不可大呼小叫大驚小怪,

不然是定會遭到一院子

阿嫂阿嫲們嫌棄的。

▲老店裡能煎出美味雞蛋和臘腸的簡陋小灶

賣辣湯的也有夫妻店。

小小的一家店,

店裡客人絡繹不絕,

大姐切著豬雜,

每天要從清晨站到下午兩點,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店裡貼著“只收現金”的告示,

大哥傲嬌地笑笑,解釋:

老客都忙不過來,

沒空搞什麼微信付費。

▲“只收現金”的老店

這些積攢著人情的

零碎紙幣聚集在一起,

把他們的下一代送向遠方。

他們的下一代,

也許不想再回來這小小的巷子

接過父母的辣湯勺子。

那時候沿路的老店鋪

可能又會少一家。

▲老客自帶的餐具

這些年也開了一些新店,

窗明几淨,服務員熱情和氣,

但多少都有些門庭冷落,

不如老店熱鬧騰騰。

▲ 老字型大小新開的店面

帶有年代感的食物,

大概除了味道,

吃的不外乎那份人情。

時光在熱湯熱飯中一日日溜走,

新的面孔不斷加入進來,

但熟悉的面孔還在,

心就安定下來。

沒了這份人情,

食物下肚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再好食材熬出的湯

喝起來也薄而淡了。

▲老店裡的辣湯飯

如今的人們已經不必

在溫飽上苦苦計較,

但對幸福的期盼依舊始終如一。

一份份承載著美好慰藉的辣湯飯,

依舊從黎明時就開始

安撫著各式各樣的腸胃,

無論來往的人們

知道或不知道背後的故事,

都已經不再重要,

只要水巷口還在,

做辣湯飯的人還在,

那一碗人情味就始終會在。

▲水巷街口的辣湯飯店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海口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雜誌及“那一座城”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那一座城”聯繫。

▲李玉祥 攝

早年來吃辣湯飯的多是老街坊,

騎樓老街修復後,

原本“上不得檯面”的辣湯飯

也成了熱門的民間小吃,

許多尋味的遊客漸漸接踵而來。

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夢鄉中時,

有辣湯飯店老闆已經開始工作。

許多店鋪每天從淩晨三四點

便開始著手準備早餐,

五點就可以營業,

讓早起的人們也能

溫暖而滿足地開始新的一天。

▲李玉祥 攝

一碗辣湯飯簡簡單單的口感中,

是一代代掌勺師傅多年經驗的累積。

辣湯飯的湯是關鍵,

大骨,豬雜,香料,

在巨大的湯鍋中熬上十幾個鐘頭,

掠去浮油,滋味盡出。

各家有各家的配方,秘不外宣,

唯一不可缺少的是胡椒,

辣湯的辣,便來自於此。

胡椒溫胃、消痰,

在早晨濕涼的海風裡,

一碗熱乎乎的辣湯,

能讓人從內暖到外,從頭暖到腳。

那些苦力工人

喝到暖身暖心的辣湯飯時,

該是怎樣的滿足。

辣湯飯的飯非海南米不可,

辣湯澆上去,粒粒分明,

絕不會糾纏不清,

卻又每一顆都包裹著湯的滋味,

讓人停不下來。

▲海南米才能煮出的粒粒分明

幾口飯下去之後已是滿足,

得空撈幾片豬雜,

才發現竟又有另一番滋味,

大腸綿軟,豬肚爽脆,

豬心豬舌粉腸,

口感各不相同,卻都火候剛好。

▲吳冠煒 攝

辣湯分大中小碗,

還有加一份蛋和

一根臘腸的“豪華”套餐,

老闆告訴我,蛋調了蔥花,

要大火煎,才能外焦裡嫩,

臘腸要在滾油裡炸得外皮酥脆。

滿滿當當的一份套餐吃下來,

那份滿足感,

大概是可以維持一整天的。

▲“豪華”版辣湯飯

▲除了辣湯飯,還可以來上一碗辣湯粉

傳統老店裡通常是一家子,

妯娌婆媳吵吵笑笑,

看著雜亂,

送湯收錢卻是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門口小小一間,

往巷子裡一探頭,

老房一間接著一間,

自己找張空桌子穩穩地坐下,

自有人招呼,

萬萬不可大呼小叫大驚小怪,

不然是定會遭到一院子

阿嫂阿嫲們嫌棄的。

▲老店裡能煎出美味雞蛋和臘腸的簡陋小灶

賣辣湯的也有夫妻店。

小小的一家店,

店裡客人絡繹不絕,

大姐切著豬雜,

每天要從清晨站到下午兩點,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店裡貼著“只收現金”的告示,

大哥傲嬌地笑笑,解釋:

老客都忙不過來,

沒空搞什麼微信付費。

▲“只收現金”的老店

這些積攢著人情的

零碎紙幣聚集在一起,

把他們的下一代送向遠方。

他們的下一代,

也許不想再回來這小小的巷子

接過父母的辣湯勺子。

那時候沿路的老店鋪

可能又會少一家。

▲老客自帶的餐具

這些年也開了一些新店,

窗明几淨,服務員熱情和氣,

但多少都有些門庭冷落,

不如老店熱鬧騰騰。

▲ 老字型大小新開的店面

帶有年代感的食物,

大概除了味道,

吃的不外乎那份人情。

時光在熱湯熱飯中一日日溜走,

新的面孔不斷加入進來,

但熟悉的面孔還在,

心就安定下來。

沒了這份人情,

食物下肚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再好食材熬出的湯

喝起來也薄而淡了。

▲老店裡的辣湯飯

如今的人們已經不必

在溫飽上苦苦計較,

但對幸福的期盼依舊始終如一。

一份份承載著美好慰藉的辣湯飯,

依舊從黎明時就開始

安撫著各式各樣的腸胃,

無論來往的人們

知道或不知道背後的故事,

都已經不再重要,

只要水巷口還在,

做辣湯飯的人還在,

那一碗人情味就始終會在。

▲水巷街口的辣湯飯店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海口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雜誌及“那一座城”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那一座城”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