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大寒來襲 莫忘3件事

除了氣溫低, 此時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所謂“陰極之至, 陽氣始生”, 記住下面這三件最重要的事, 平安度過這一段最冷的時間,

就能健健康康到明春!

第一件事

防寒

小寒、大寒期間, 天寒地凍, 寒邪侵人, 易使人體氣血流行不暢, 血脈筋脈拘急, 所以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 保暖也就變得異常重要, 中醫認為, 頭是各條陽經會聚之處, 心為陽髒貫通胸背, 寒易從腳而生, 因此, 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 年老陽氣弱者更應注意。 具體來說, 防寒一定要護好下面這4處!

護頭頸

頭部是神經中樞所在地, 中醫講為“頭為諸陽之會”;而頸部脂肪少, 又是勁動脈所在地, 散發的熱能較大。 頭頸受風寒侵襲, 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頭痛, 甚至心腦血管疾病。

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 在寒冷的條件下, 如果只是穿得很暖, 而不戴帽子, 體熱就會迅速從頭部散去。

建議:高領衣服、圍脖等可以保護頸部。 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 最好是能蓋住前額的。 頭部出汗後不要立刻摘下帽子, 應先到室內慢慢消汗, 避免冷風直吹。

此外, 每天清晨梳頭百餘次, 使頭皮微熱,

有利於頭部經絡氣血通暢, 促進諸陽上升, 氣血不衰。

護腰背

後背是人體督脈的循行之處, 督脈被稱為“陽脈之海”, 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腰部是腎之腑, 腎喜溫惡寒, 一旦它覺得冷就會立刻“鬧情緒”, 男性會腰膝酸軟, 陽痿早洩, 女性則容易月經紊亂、痛經等。

建議: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曬太陽, 有太陽的時候, 背對太陽而曬, 可壯養人體之陽氣, 使全身氣機調和暢達。

平時可用雙手搓腰, 兩手對搓發熱後, 緊按腰眼處, 每天早晚各一次, 每次做50~100遍, 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護腹部

腹部是連接身體上下的樞紐, 人體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 如神闕、氣海、關元等。

建議:腹部保暖除了平時要保證穿著外, 也可兩手搓熱後按摩腹部, 來提高自身的驅寒能力。

護雙足

腳踝部有200多個穴位, 是人體“小心臟”。 而腳離心臟最遠, 供血少, 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 “腳冷則全身冷”, 寒氣很容易從腳底侵入。

建議:每天用熱水泡腳, 促進周身血液迴圈, 使全身都暖和起來。 每次泡腳20分鐘, 水溫42℃左右最佳, 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湧泉穴, 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 鞋襪最好保暖透氣、吸濕性好。

第二件事

多吃溫

中醫有“寒者溫之”的原則, 認為溫性食物, 如羊肉、牛肉、雞肉、豬腰等, 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 能夠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非常適合冬季食用。 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講到:“三九溫補食藥療,固腎養心羊肉嘗”,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藥羊肉湯、羊肉羹、當歸山雞湯等,都是此時溫補的佳品。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在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但補的同時別忘了,中醫還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蘿蔔性涼,有生津化痰、消食和胃之效,燉肉時不妨加幾塊蘿蔔,或搭配素炒蘿蔔絲、蒸蘿蔔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進補太過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羊肉可稱得上是這個時節的“明星食物”!《本草綱目》中對羊肉作用的描述:“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考慮到目前我國居民中體重超重肥胖的人較多,建議多採用燉、或涮的方法烹調羊肉,少用炸或烤的方法。在燉羊肉的同時,可以配上蘿蔔、山藥、栗子、核桃仁一起燉,營養會更加全面。做羊肉的時候,蔥、薑等調料不可少,可以去掉膻味,增加羊肉的鮮香味。

蘿蔔燉羊肉

原料:蘿蔔500克、羊肉250克

做法:

1、將羊肉、蘿蔔洗淨切塊,分別焯水備用。鍋內放入油,油熱至七成時,加白糖,用鏟子不斷地攪拌至糖冒泡時放肉翻炒,待肉均勻上色後,放醬油,同時放蔥段、薑片。

2、蓋上鍋蓋燉 5 分鐘後放入熱水,用大火燉開後,放料酒,改為文火燉。待肉六成熟時,將蘿蔔倒鍋內,放鹽,把肉和蘿蔔燉爛熟即可。

第三件事

防乾裂

冬季是手足皸裂症多發季節,不少人手指頭、腳後跟裂口、出血,嚴重者甚至繼發感染,疼痛難忍。

如果只是單純的由於冬季氣溫低、皮脂腺分泌減少造成乾裂問題,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保濕。不妨試試這幾招:

1.減少用涼水的次數,避免皮膚因受涼而減少對皮脂的分泌。

2.晚上用熱水浸泡手足後,塗上防裂油、甘油、凡士林等,再戴上手套或用塑膠袋裹上,促進皮膚吸收營養。

3.每次洗手後都要塗抹護手霜。

4.有足跟開裂的,不妨試試橘子皮泡水。橘子皮3—5個,放入盆里加開水泡2分鐘,先洗手再泡腳至水不熱為止,每天晚上洗一次,連洗3—4天,手腳乾裂粗糙就消失了。

如果家裡有維生素E,不妨在泡腳過擦乾後把維E膠囊剪開塗在腳跟乾裂的地方,一個膠囊可以用2次,並輕輕按摩一下,然後塗上厚厚的凡士林,最後有紗布包住,一周後腳跟就好了,也不容易再犯哦。

5.冬天開暖氣比較幹,可以在室內放置清水,或將乾淨的濕布放在暖氣片上。也可以使用噴壺在你覺得乾燥時或每隔2小時左右在屋內噴灑乾淨的清水。

6、長凍瘡可以取艾葉6g、花椒7粒、蔥白7根,洗淨切好,都放在鍋裡熬成湯,每天晚上清洗凍瘡處。對於手腳部位的凍瘡,可以用橄欖油等植物油外塗並按摩,可緩解症狀。每天塗抹2-3次。耳朵被凍傷,用生薑熬湯,直接塗抹在患處。堅持塗抹即可。如果凍瘡破潰,及時到醫院做清創處理。

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講到:“三九溫補食藥療,固腎養心羊肉嘗”,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藥羊肉湯、羊肉羹、當歸山雞湯等,都是此時溫補的佳品。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在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但補的同時別忘了,中醫還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蘿蔔性涼,有生津化痰、消食和胃之效,燉肉時不妨加幾塊蘿蔔,或搭配素炒蘿蔔絲、蒸蘿蔔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進補太過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羊肉可稱得上是這個時節的“明星食物”!《本草綱目》中對羊肉作用的描述:“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考慮到目前我國居民中體重超重肥胖的人較多,建議多採用燉、或涮的方法烹調羊肉,少用炸或烤的方法。在燉羊肉的同時,可以配上蘿蔔、山藥、栗子、核桃仁一起燉,營養會更加全面。做羊肉的時候,蔥、薑等調料不可少,可以去掉膻味,增加羊肉的鮮香味。

蘿蔔燉羊肉

原料:蘿蔔500克、羊肉250克

做法:

1、將羊肉、蘿蔔洗淨切塊,分別焯水備用。鍋內放入油,油熱至七成時,加白糖,用鏟子不斷地攪拌至糖冒泡時放肉翻炒,待肉均勻上色後,放醬油,同時放蔥段、薑片。

2、蓋上鍋蓋燉 5 分鐘後放入熱水,用大火燉開後,放料酒,改為文火燉。待肉六成熟時,將蘿蔔倒鍋內,放鹽,把肉和蘿蔔燉爛熟即可。

第三件事

防乾裂

冬季是手足皸裂症多發季節,不少人手指頭、腳後跟裂口、出血,嚴重者甚至繼發感染,疼痛難忍。

如果只是單純的由於冬季氣溫低、皮脂腺分泌減少造成乾裂問題,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保濕。不妨試試這幾招:

1.減少用涼水的次數,避免皮膚因受涼而減少對皮脂的分泌。

2.晚上用熱水浸泡手足後,塗上防裂油、甘油、凡士林等,再戴上手套或用塑膠袋裹上,促進皮膚吸收營養。

3.每次洗手後都要塗抹護手霜。

4.有足跟開裂的,不妨試試橘子皮泡水。橘子皮3—5個,放入盆里加開水泡2分鐘,先洗手再泡腳至水不熱為止,每天晚上洗一次,連洗3—4天,手腳乾裂粗糙就消失了。

如果家裡有維生素E,不妨在泡腳過擦乾後把維E膠囊剪開塗在腳跟乾裂的地方,一個膠囊可以用2次,並輕輕按摩一下,然後塗上厚厚的凡士林,最後有紗布包住,一周後腳跟就好了,也不容易再犯哦。

5.冬天開暖氣比較幹,可以在室內放置清水,或將乾淨的濕布放在暖氣片上。也可以使用噴壺在你覺得乾燥時或每隔2小時左右在屋內噴灑乾淨的清水。

6、長凍瘡可以取艾葉6g、花椒7粒、蔥白7根,洗淨切好,都放在鍋裡熬成湯,每天晚上清洗凍瘡處。對於手腳部位的凍瘡,可以用橄欖油等植物油外塗並按摩,可緩解症狀。每天塗抹2-3次。耳朵被凍傷,用生薑熬湯,直接塗抹在患處。堅持塗抹即可。如果凍瘡破潰,及時到醫院做清創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