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這3個套路專騙老年人

近日, 《成都商報》的一篇報導引發社會輿論關注。 報導稱, 近三年來, 四川宜賓的郭大爺癡迷于保健品(器械), 不僅花光了13萬餘元拆遷賠償款, 還花掉了老伴撿垃圾多年積攢的4萬餘元。

當老人突然辭世時, 留下的只有堆滿大半間屋子的保健品。 家人稱, 即使在發病時, 他也拒絕去醫院治療, 而是盼著天亮後去賣保健品的店鋪開門“拿藥吃”。

花52.7元就能騙到1個老年人

保健品騙老人主打三張牌子女的關愛是最好的保健品

近來, 坑害老年人的保健品行銷事件頻頻見諸報端。 這些保健品行銷騙取老人財物,

損害老人健康, 甚至還有老人被騙後走上絕路。 人們不禁思索, 為什麼有那麼多老年人鍾愛保健品, 保健品行銷究竟利用了老人哪些心理?

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銷售保健品已成為行業內的“標配”推銷手段, 不法分子往往通過相同的招數, 向老年人變相推銷高價保健品。 與此同時, 隨著老人的警惕性提高, 一些新的招數也應運而生, 但萬變不離其宗。

以“免費牌”吸引上鉤

保健品公司在前期推銷時通常會採取免費發放日用品、贈送藥物、免費義診等方式, 放長線釣大魚, 給老年人製造不花錢就能看病的假像。 有的企業打出送100個雞蛋的口號:第一次領10個雞蛋, 第二次帶人來給20個雞蛋, 第三次30個……以此“套牢”老年人。 甚至有銷售人員稱, 利用大資料的方法統計發現, 一個顧客被成功轉換, 只需要52.7元錢。

以“專家牌”強力洗腦

部分不法商家利用所謂的專家做宣傳, 通過專家講座、專家義診等形式, 打消老年人的顧慮。 為了宣傳保健產品的效果, 講座人往往被冠以國家高級營養顧問、軍醫、老專家等頭銜。

為了讓老年人對產品深信不疑, 講座者在宣傳方面大做文章, 為產品銷售做足鋪墊。 有些所謂的專家, 竟然是保健品店店主, 經過一番包裝, “大忽悠”變成了“大專家”。 而在“義診”過程中, 這些騙子經常憑空捏造出一些病症, 以此嚇唬老年人,

騙其掏腰包買高價保健品。

以“親情牌”騙取信任

一些保健品行銷人員採取“溫情攻勢”, 通過各種“話術”與老人拉近關係。 一旦獲取老人的聯繫方式、家庭情況等資訊, 會表現得非常熱情, 不斷對老人們噓寒問暖, “關心”老人的疾病, 逐漸騙取老年人的信任。

避免讓老年人成為保健品的過度消費者, 子女的作用至關重要。 專家建議, 子女和社會要多關心空巢老人群體。 子女的關愛也是重要的保健品, 別讓騙子代替你“盡孝”;幫助老人提高鑒別真偽的能力, 避免輕信、誤信;鼓勵老人多參加科學的健康普及活動, 以正確的方式養生、治病;常回家看看, 避免讓老人感到孤單, 防止不法分子乘虛而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