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鄧艾、鐘會、姜維、司馬昭誰厲害,一場滅蜀大戲,告訴你答案

司馬昭要想篡位, 必須建立功業。 怎麼立功呢?伐蜀。 他想大規模伐蜀, 可是多數群臣都認為不可, 就連一直在關中和薑維抗衡的鄧艾都持反對意見, 只有司隸校尉鐘會贊同。

這個時候的蜀漢是什麼情況呢?兵權確實在薑維手中。 可是費禕死後, 後主劉禪信用宦官黃皓, 黃皓弄權排擠薑維。 姜維雖有武略, 政治經驗欠缺, 不敢回成都, 只得在遝中屯田。

司馬昭派人勸服了鄧艾, 分三路大軍, 大規模伐蜀:以鐘會為主將, 領十多萬人從斜谷、駱谷南入漢中;鄧艾領三萬人牽制住姜維的主力;諸葛緒領三萬人,

切斷薑維的退路。

一場伐蜀大戲即將拉開帷幕, 鄧艾、鐘會、姜維、司馬昭誰厲害?誰才是最終的勝者?

鄧艾、鐘會、姜維、司馬昭誰厲害

鐘會是很有本事的, 而且自幼和司馬師、司馬昭交好, 是二人的心腹。 司馬師打毌丘儉, 司馬昭打諸葛誕, 其計謀多出自鐘會,

時人都把他比作西漢謀士張良。

魏延在守漢中的時候, 在漢中外面設置了很多據點, 敵人來攻, 進不了漢中, 自然就糧盡退走了。 薑維領兵後, 撤去據點, 堅守漢城、樂城, 準備放敵人進入平地, 進行殲滅。

鐘會進入漢中後, 分兵圍困漢、樂兩城, 自己往南攻破了陽安關。 陽安關是正面入蜀的第一道關隘, 攻破陽安關就直面劍閣了。

姜維知道鐘會大軍兵發漢中, 趕緊擺脫了鄧艾和諸葛緒, 從遝中奔赴劍閣。 鄧艾追擊薑維, 追到了陰平。 陰平有條小道可以繞過劍閣, 往南從江油、綿竹, 直奔成都。

鄧艾貢獻偷渡陰平之計

因為地勢險要, 蜀漢從不設防, 但是鄧艾的計畫提出來, 諸葛緒不同意, 因為他接到的命令是堵截薑維, 沒有叫他攻蜀。 諸葛緒就領兵去和鐘會的主力部隊匯合。

鐘會想獨攬軍權, 就秘告司馬昭, 說諸葛緒畏縮不前。 朝廷用囚車征回諸葛緒, 其部隊全部歸鐘會統轄。 鐘會匯合兵馬繼續攻打劍閣, 卻攻不進去, 沒辦法, 就準備退兵了。

這時鄧艾偷渡陰平成功, 已然打敗了守衛綿竹的諸葛瞻,

直奔成都而去。 鄧艾其實是死兵, 所謂死兵, 就是可以進去, 退不回去, 也可以說是孤軍, 所以拼命死戰, 銳不可當。

如果劉禪能夠堅守成都, 劍閣由薑維防守, 鐘會大軍根本進不去, 鄧艾沒有外援, 蜀軍很快就能甕中捉鼈了。 可惜的是, 劉禪沒那個意識, 聽從譙周的意見, 直接投降了。

蜀漢後主劉禪投降

薑維先是聽到諸葛瞻戰死的消息, 後又聽到鄧艾攻打成都的消息, 有的說劉禪死守成都, 有的說劉禪逃往東吳, 還有的說劉禪逃往現在的雲南, 薑維疑慮不已, 就往西南退。

不久, 姜維接到劉禪的消息, 讓他投降魏軍。 姜維命令士兵放下武器, 就帶著廖化等人到鐘會那裡投降了。 將士們都十分震怒, 氣的揮刀砍石。 其實薑維也不甘心, 但是沒辦法。

到了這裡蜀漢才是真正的滅亡了, 還沒完, 到這裡, 戲才唱了一半, 真正的高手較量開始。

滅蜀能手鄧艾率先登場, 他非常得意, 獨斷專行, 替朝廷頒佈了一系列的政策。 司馬昭知道後, 派監軍衛瓘告訴他, 任何命令要有朝廷准許。 鄧艾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個時候,司馬昭就不得不懷疑了。

滅蜀後,鄧艾居功自傲

鐘會和衛瓘就趁機說鄧艾的壞話,說他有謀反的表現。鐘會書法很好,善於模仿別人的字體,就截斷了鄧艾的奏章和上報的書信,把言辭改的狂悖傲慢,多處居功自誇。

朝廷下昭用囚車押回鄧艾。司馬昭怕鄧艾不從命,命令鐘會進入成都,賈充領兵入斜穀。司馬昭親率大軍,帶著皇帝到達長安。

鄧艾明顯沒有幹過鐘會。鄧艾被擒之後,所有伐蜀大軍就歸鐘會一個人統轄了,這個時候他就開始有反心了。薑維察覺到了,就和他交好,“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幫助他作亂。

鐘會想讓薑維統領蜀軍,兵出斜穀,自己則帶著大軍,緊隨其後,很快就可到達長安。到了長安,騎兵陸行,步兵由渭水進入黃河,五日到達孟津,和騎兵匯合於洛陽,天下可定了。

鐘會生反意

司馬昭能同意嗎?當然不同意!就在鐘會準備動手的時候,接到了司馬昭的一封信,說他為防止鄧艾不聽話,已然領兵十萬駐紮在長安,賈充領兵一萬屯駐樂城,我們相見在即了。

司馬昭把鐘會的造反路,全都堵死了,是偶然嗎。當然不是。最初,鐘會因為才能,受到司馬家的重用,司馬昭的夫人就曾向司馬昭說過,鐘會見利忘義,不能授予重任。

甚至,鐘會伐蜀之前,也有人向司馬昭進言,說鐘會領十多萬兵伐蜀,家裡孤身一人,沒有子弟做人質,不好約束。司馬昭當時就了然於胸,表示已有對策。

所以司馬昭10萬大軍駐紮長安,打著防備鄧艾的名義,實際上防備的卻是鐘會。這一番較量下來,鐘會完全敗在了司馬昭的手裡。

司馬昭識破鐘會陰謀

鐘會接到書信,大吃一驚,知道司馬昭懷疑他。當時正好郭太后死,就矯太后昭,起兵討伐司馬昭。然而,他卻下了一個錯誤的命令,關起城門想殺死北邊的將士,還猶豫不決。

結果事發,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了,這些兵將率先發難,聯合起來殺死了姜維和鐘會。衛瓘整頓了幾天,才安定下來。

鄧艾手下知道鐘會死了,追上去打破囚車,放鄧艾出來。衛瓘認為他和鐘會一起陷害鄧艾,鄧艾出來會對自己不利,於是殺死了鄧艾父子。三員大將,姜維、鐘會、鄧艾身殞。

戲唱完了。誰厲害?鄧艾武略最牛,年紀最大,可惜政治白癡,死的稀裡糊塗。鐘會年紀最小,陰謀最深,可惜敗在了司馬昭手上。姜維年紀居中,武略不如鄧艾,陰謀不如鐘會,失敗自是理所當然了。

鄧艾和鐘會過招,談笑間,一封書信,卻讓司馬昭撿了便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算來算去,還是是司馬昭最厲害。

鄧艾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個時候,司馬昭就不得不懷疑了。

滅蜀後,鄧艾居功自傲

鐘會和衛瓘就趁機說鄧艾的壞話,說他有謀反的表現。鐘會書法很好,善於模仿別人的字體,就截斷了鄧艾的奏章和上報的書信,把言辭改的狂悖傲慢,多處居功自誇。

朝廷下昭用囚車押回鄧艾。司馬昭怕鄧艾不從命,命令鐘會進入成都,賈充領兵入斜穀。司馬昭親率大軍,帶著皇帝到達長安。

鄧艾明顯沒有幹過鐘會。鄧艾被擒之後,所有伐蜀大軍就歸鐘會一個人統轄了,這個時候他就開始有反心了。薑維察覺到了,就和他交好,“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幫助他作亂。

鐘會想讓薑維統領蜀軍,兵出斜穀,自己則帶著大軍,緊隨其後,很快就可到達長安。到了長安,騎兵陸行,步兵由渭水進入黃河,五日到達孟津,和騎兵匯合於洛陽,天下可定了。

鐘會生反意

司馬昭能同意嗎?當然不同意!就在鐘會準備動手的時候,接到了司馬昭的一封信,說他為防止鄧艾不聽話,已然領兵十萬駐紮在長安,賈充領兵一萬屯駐樂城,我們相見在即了。

司馬昭把鐘會的造反路,全都堵死了,是偶然嗎。當然不是。最初,鐘會因為才能,受到司馬家的重用,司馬昭的夫人就曾向司馬昭說過,鐘會見利忘義,不能授予重任。

甚至,鐘會伐蜀之前,也有人向司馬昭進言,說鐘會領十多萬兵伐蜀,家裡孤身一人,沒有子弟做人質,不好約束。司馬昭當時就了然於胸,表示已有對策。

所以司馬昭10萬大軍駐紮長安,打著防備鄧艾的名義,實際上防備的卻是鐘會。這一番較量下來,鐘會完全敗在了司馬昭的手裡。

司馬昭識破鐘會陰謀

鐘會接到書信,大吃一驚,知道司馬昭懷疑他。當時正好郭太后死,就矯太后昭,起兵討伐司馬昭。然而,他卻下了一個錯誤的命令,關起城門想殺死北邊的將士,還猶豫不決。

結果事發,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了,這些兵將率先發難,聯合起來殺死了姜維和鐘會。衛瓘整頓了幾天,才安定下來。

鄧艾手下知道鐘會死了,追上去打破囚車,放鄧艾出來。衛瓘認為他和鐘會一起陷害鄧艾,鄧艾出來會對自己不利,於是殺死了鄧艾父子。三員大將,姜維、鐘會、鄧艾身殞。

戲唱完了。誰厲害?鄧艾武略最牛,年紀最大,可惜政治白癡,死的稀裡糊塗。鐘會年紀最小,陰謀最深,可惜敗在了司馬昭手上。姜維年紀居中,武略不如鄧艾,陰謀不如鐘會,失敗自是理所當然了。

鄧艾和鐘會過招,談笑間,一封書信,卻讓司馬昭撿了便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算來算去,還是是司馬昭最厲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