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肉食主義者也會愛上的素食:流淌著粉色肉汁的全素漢堡排

之前我們就提到, 無論是為了健康、環境可持續還是動物保護, 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方式越來越盛行, 市面上也出現越來越多肉類替代品。 其中“充滿肉汁”的模擬素肉風潮就勢不可擋, 未來甚至可能攻佔肉品市場。

過去素肉往往給人口感單薄、調味過重的印象, 但模擬素肉據說下鍋前肉色鮮紅、起鍋後表層焦香, 不論口感和味道都能媲美真肉。

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零食香菇肥牛嗎?那就是一種調味大豆蛋白素肉。

去年五月, “超越肉類”(Beyond Meat) 食品公司在美國知名有機超市 Whole Foods 科羅拉多州波德分店開賣“超越漢堡肉”(Beyond Burger), 不到一小時就被全數搶光。 這款漢堡肉採用豌豆蛋白、馬鈴薯澱粉、椰子油、胡蘿蔔纖維等原料製成, 並添加甜菜根汁模擬“鮮紅肉汁”, 外型頗逼真。

創辦人 Ethan Brown 致力於用植物做出外型和味道都幾可亂真的素肉, 最終目的是減輕畜牧業對環境的傷害。 所以, 他要賣的對象其實不是素食者, 而是想吃肉的人。 這樣的可持續願景成功說服不少人, 包括比爾蓋茲、萊昂納多、麥當勞前執行長 Don Thompson, 甚至美國最大肉商 Tyson Foods 等都加入投資。

用“超越漢堡肉”製成的漢堡, 看起來相當誘人。

基於打進主流市場的目標, Beyond Meat 主攻超市圈, 如今全美超過 19,000 家超市都能買到旗下素雞柳條、牛絞肉、漢堡肉等商品“真要讓植物蛋白替代肉品進入主流市場, 就必須在大眾習慣的採購地點販售。 ”植物性食品協會主理人 Michele Simon 接受採訪時分析到。 更重要的是, 其中 Beyond Burger 商品不是擺在冷凍櫃, 而是肉品貨架上,

直接和真肉排排站, 代表其產品已經跳脫肉類替代品的定位, 並可能開始改變消費者的習慣。 然而, 目前每包兩片共約 220 克的素漢堡排, 要價 5.99美元(相當於40元人民幣), 在美國相當於真正牛肉的兩倍售價。

耗時五年研發, 旗下首款商品“不可能漢堡肉”(Impossible Burger) 於 2016 年推出,

一樣採用小麥蛋白、馬鈴薯蛋白、椰子油等植物蛋白, 但最重要的秘密武器是人造血紅素, 創造出的肉排呈現紅色, 甚至能流出血水肉汁。 不過當然不是真的血紅素, 而是使用酵母提煉出的蛋白質製造。 長得像是一回事, 那最重要的滋味又如何呢?號稱不賣素食的紐約名廚David Chang 完全被收服, “這味道太令我震驚了!”他表示。 而這家公司的投資者陣容也不遑多讓, 比爾蓋茲、李嘉誠、矽谷創投公司 Khosla Ventures 等都在其列。

David Chang

與 Beyond Meat 先打超市再攻餐廳的做法恰好相反,Impossible Foods 最初的策略就是與名廚合作打入餐飲圈,目前不僅供應全美約四百間餐廳,更與物流網遍及美國五十州的食材供應商 DOT Foods 合作。另外,該公司財務長 David Lee 表示,他們打算開始與團膳產業合作,把商品送進大學與公司行號食堂,並於這幾年進攻零售商店,最終希望定價能與真肉抗衡。

Beyond Burger(左)與

Impossible Burger(右)製成的漢堡

中國人口占全球五分之一,卻只有 8% 可耕種地,對肉品的需求更極為龐大(比如愛吃肉的你),到了 2016 年中國肉類進口總額已經超過 100 億美元。當畜牧業成為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人造肉或將分擔龐大需求,中國無疑是重要市場。

隨著需求看漲,人造肉種類也將越來越多元。像是去年底 Beyond Meat 研發出用藻類模擬腸衣的方法,全新推出三種口味的香腸,據外媒報導不論外型與風味都相當擬真。另外像是 Impossible Foods 也表示正在研發豬、雞、魚肉與乳製品。

Beyond Meat的模擬香腸

此外,前面提到的人造肉都是使用植物蛋白製成,概念類似素肉;另外其實還有一種是採用細胞培養技術,借由細胞增殖“生長”出肉類,去年春天矽谷新創食品科技公司 Memphis Meats 就已經找出在實驗室製造雞肉的方法,此外 Hampton Creek、Finless Foods 等企業也正在努力研發中。然而,人為培育動物細胞的背後也存在倫理隱憂,包含違反人與自然的關係等等。

凡人總難捨棄口腹之欲,當你彷徨在大口吃肉的快感與自我道德之間掙扎時,或許以植物性蛋白製造的模擬素肉會是新的選擇。以 Impossible Burger 來說,官方表示生產只需使用一般漢堡 1/4 的水量、1/12 的土地,且減少了近九成的溫室氣體。不僅如此,其蛋白質含量也與牛肉不相上下。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預估,目前 14.5% 碳排放量來自畜牧業。比爾蓋茲曾於個人博客上說:“我們不可能要求全人類都吃素,因此需要找到不消耗天然資源的方式生產肉品。”如果模擬素肉真的能征服肉食主義者的味蕾,對可持續發展將是一大助力。

今日話題:如果味道相近,你能接受人造肉代替天然肉嗎?

對孩子的食育教育,也是食物可持續的重要一環,期待你也加入我們的“中國食育宣導者行動”,請掃一掃二維碼,現在就行動起來,不把問題留給未來。

(掃描二維碼,獲得申請表格)

關於食物可持續,你還可以流覽這些文章:

責任編輯丨食小花

資料來源丨nommagazine.com

點擊名字,查看食話分享大會現場視頻

David Chang

與 Beyond Meat 先打超市再攻餐廳的做法恰好相反,Impossible Foods 最初的策略就是與名廚合作打入餐飲圈,目前不僅供應全美約四百間餐廳,更與物流網遍及美國五十州的食材供應商 DOT Foods 合作。另外,該公司財務長 David Lee 表示,他們打算開始與團膳產業合作,把商品送進大學與公司行號食堂,並於這幾年進攻零售商店,最終希望定價能與真肉抗衡。

Beyond Burger(左)與

Impossible Burger(右)製成的漢堡

中國人口占全球五分之一,卻只有 8% 可耕種地,對肉品的需求更極為龐大(比如愛吃肉的你),到了 2016 年中國肉類進口總額已經超過 100 億美元。當畜牧業成為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人造肉或將分擔龐大需求,中國無疑是重要市場。

隨著需求看漲,人造肉種類也將越來越多元。像是去年底 Beyond Meat 研發出用藻類模擬腸衣的方法,全新推出三種口味的香腸,據外媒報導不論外型與風味都相當擬真。另外像是 Impossible Foods 也表示正在研發豬、雞、魚肉與乳製品。

Beyond Meat的模擬香腸

此外,前面提到的人造肉都是使用植物蛋白製成,概念類似素肉;另外其實還有一種是採用細胞培養技術,借由細胞增殖“生長”出肉類,去年春天矽谷新創食品科技公司 Memphis Meats 就已經找出在實驗室製造雞肉的方法,此外 Hampton Creek、Finless Foods 等企業也正在努力研發中。然而,人為培育動物細胞的背後也存在倫理隱憂,包含違反人與自然的關係等等。

凡人總難捨棄口腹之欲,當你彷徨在大口吃肉的快感與自我道德之間掙扎時,或許以植物性蛋白製造的模擬素肉會是新的選擇。以 Impossible Burger 來說,官方表示生產只需使用一般漢堡 1/4 的水量、1/12 的土地,且減少了近九成的溫室氣體。不僅如此,其蛋白質含量也與牛肉不相上下。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預估,目前 14.5% 碳排放量來自畜牧業。比爾蓋茲曾於個人博客上說:“我們不可能要求全人類都吃素,因此需要找到不消耗天然資源的方式生產肉品。”如果模擬素肉真的能征服肉食主義者的味蕾,對可持續發展將是一大助力。

今日話題:如果味道相近,你能接受人造肉代替天然肉嗎?

對孩子的食育教育,也是食物可持續的重要一環,期待你也加入我們的“中國食育宣導者行動”,請掃一掃二維碼,現在就行動起來,不把問題留給未來。

(掃描二維碼,獲得申請表格)

關於食物可持續,你還可以流覽這些文章:

責任編輯丨食小花

資料來源丨nommagazine.com

點擊名字,查看食話分享大會現場視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