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位獻身電影事業 始終走在電影改革前列的人——謹以此文深切緬懷耿西林同志

2017年12月27日夜, 中國電影人的朋友圈被一條令人難以置信的悲痛消息刷了屏:德高望重的資深電影人、電影發行專家、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常務副會長耿西林, 因車禍於2017年27日晚8點21分在北京安貞醫院不幸去世!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 如晴天霹靂讓聞者驚愕不已、悲哀難抑, 人們扼腕長歎, 已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痛惜之情。 這一夜, 多少電影人焦急探詢、輾轉難眠、淚飛如雨……

耿西林同志的不幸去世, 是中國電影事業的重大損失, 引起了全國電影行業的震動。 人們紛紛哀悼、思念成河。 在電影界, 一個人的逝去能引起如此廣泛的紀念,

實屬罕見。 我與耿西林從相識到並肩工作, 從北京市電影公司到中影公司一直共事, 長達35年之久, 作為她的老同事、老朋友, 我對她的逝世更感悲痛萬分, 至今我仍不願相信她真的這樣走了。 從我聽到這個消息的這些天來, 我與耿西林一起工作的諸多往事時時浮現腦海, 讓我無法忘卻。 現在, 電影界同仁們都在以各種方式表達著對耿西林的哀思, 我此時能做的, 就是用文字簡單記錄下她的一些事蹟, 讓大家更多地瞭解她, 以此表達我的無盡哀思和對耿西林同志的深切緬懷。

耿西林

我與耿西林相識於1982年, 她從鄭州電影公司調到了北京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宣傳科。 耿西林的父輩都是原省級領導, 但她一向低調做人, 從不炫耀自己的家庭, 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任何高幹子女的高傲和優越感, 幾乎所有跟她接觸過的人, 都喜歡用“平易近人”來形容她。

耿西林在北京市公司工作時是她的青年時代, 她那時也就三十出頭, 正是生命中最好的時光。

她性格開朗熱情、活潑豪爽, 說話乾脆俐落, 從不拖泥帶水, 是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她來到北京市公司後, 無論做什麼都以身作則,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她的朝氣蓬勃, 她的爽朗笑聲, 感染著她身邊的很多人。

耿西林在北京市公司工作了十餘年, 從宣傳科到發行科, 從影院排片到發行科第一副科長, 她都腳踏實地、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後來市公司組建電影經營部, 耿西林擔任了經理。 在市公司的十余年間, 耿西林兢兢業業, 埋頭苦幹, 做了大量的工作。 她始終要求業務人員提高自身水準, 為影院做好服務。 特別是排片時, 她總是精打細算, 利用最小的投入爭取最大的效益。 那時候, 北京市的單拷貝產出在全國位元列前茅。

前面右一為年輕時代的耿西林

耿西林在北京市電影公司從1981年到1993年工作了十餘年, 這十年是北京市電影發行公司非常輝煌的十年, 我們取得了連續十年以上發行收入連年增長的佳績, 這個成績是來之不易的, 而耿西林對此所做出的積極貢獻,

也是毋庸置疑的。

這個時期的中國電影行業改革仍滯後於全國的經濟改革, 基本上仍實行著由中影統一購片, 通過各省市統一發行、統購包銷的計劃經濟的發行辦法。 在全國經濟都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之時, 電影行業的改革比較緩慢。 雖然當時已出現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初期萌芽, 但如何往下操作大家的思路都不十分清晰。 當時各省市電影公司都在摸索, 北京市電影公司在此形勢下也進行了多項開創性的探索。

在那個充滿理想的年代裡, 耿西林和北京市公司的同仁們充滿熱情地投身到電影改革的大潮中。 其中有幾項工作, 我記憶猶新。

1.效益排片:在耿西林任影院排片和發行科長期間, 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進行了效益排片的嘗試,並取得了良好的收效。效益排片打破了原來平均分配的排片模式,加強了對影院、對影片的研究。耿西林帶領著發行人員對影片的投放時間、投放方法、拷貝使用數量等等進行了大量的統計,掌握了第一手的市場資料,使北京市的發行工作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進。

2.開拓科教紀錄片市場。當時故事片的票價最高二毛五,紀錄片專場是一毛到一毛五,專場必須是七本以上。故事片加映短片是免費的,一般也就加映兩本。北京市電影公司為了突破票價的限制、適當浮動票價,進行了放映故事片之前“加映短片編組三本以上、提高五分票價”的嘗試。事情雖小,但在當時這算是一個挺大的突破。在當時對票價嚴格控制管理的情況下,我們採取這種既不違反管理政策,同時又調動了影院積極性的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於能提高五分的票價,影院積極性很高,到處找科教片來加映,這個嘗試不僅提高了影院收益,也為科教紀錄片開闢了發揮更大作用的管道和映出方式,科教廠的宣發人員對此十分興奮。

3.業務承包:1985年,我們借鑒其他行業的經驗,在全國率先採取了和影院進行全年業務承包的辦法,改變了計劃經濟時期下達每年計畫任務的慣例。這次的嘗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保證了我們發行業務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影院的放映積極性。這種辦法後來也被全國所採納:從1989年到1993年,隨著改革的深入,各省市也紛紛要求一包到底的大承包,中影在和全國各省市公司進行核定任務時,就是借鑒了北京市公司近三年的平均基數,超過部分進行獎勵的辦法下達計畫。這一方式穩定了計劃經濟最後幾年的市場運轉。

4.改變16毫米的發行方式:當時北京市公司借鑒了遼寧對16毫米的管理模式,對北京各區縣公司,改變了原來分配調度16毫米的辦法,根據北京地區的特點,制定和推廣了區縣公司“自購節目、自主經營、自行核算、自負盈虧”的16毫米發行辦法。這是當時一項非常重要工作,調動了區縣公司的積極性和經營自主權,有效地開拓了農村的廣大市場。

搞發行的同仁們都清楚,發行工作繁重而瑣碎,現在說起一個嘗試不過是一句話,但每一個嘗試的背後,都是發行人多少個不眠不休的日夜辛勞才能完成。除了北京市公司日常的發行工作,耿西林還積極參與和開展了華北大區五省市的業務合作,並開展與廣西、寧夏等老少邊地區的拷貝協作。而作為發行科的帶頭人,耿西林投身其中、樂此不疲,她永遠忙碌著,用她對電影的熱愛,在自己最好的年華全心投入到電影事業中。

耿西林深入基層

年輕時的耿西林活躍在電影行業中,她精力充沛、忘我投入,充滿熱情,猶如冬天裡的一把火,走到哪裡就把溫暖帶到哪裡,走到哪裡就能燃燒起哪裡的激情。耿西林的為人處世被大家所稱道:她不僅能和年輕的同志打成一片,也能和年長的老同志友好相處。比如河北省的發行科長聶長江、山西省的發行科長孫寶旺,被耿西林尊稱為聶大爺和寶旺大叔,這些稱呼很快就在全國同行中推廣開來,而平時沉默寡言的兩位老科長也因耿西林的帶動變得活躍起來。聶大爺五音不全,耿西林一句句教他唱歌,看片會上聶大爺“字字跑調”的《亞洲雄風》是傳統節目,而他的歌聲總能引起全國同行們的開懷大笑。如今已八十高齡的聶長江同志總是念叨:“是耿西林這個丫頭把我推成了全國名人。”

在1989年之後,省市公司與各製片廠、新興起的一些民營公司也有了更直接和密切的接觸,各省的發行科長是能右左全國訂購拷貝的人群,耿西林在其中很有影響力。因她對市場敏銳的判斷力,各省同仁們常常以她的訂片標準做參考,因此,她在製片行業也逐漸有了影響力。耿西林常常要接待大量的來訪者,她思維敏捷,說話條理清晰,待人沒有一點架子,點上一支煙、沏上一杯茶,她侃侃而談,身上散發出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這種人格魅力,使她贏得了市公司內部、各影院、各區縣公司、各省市公司以及各製片廠宣發人員的普遍尊敬。這,在行業內並不多見。

耿西林不僅用個人的能力在北京市拉近了市公司和區縣公司、各影院的距離,改善了關係,她在全國行業中也發揮了同樣的作用。比如在天津召開的一次全國發行科長業務會上,正逢耿西林38歲生日,大家得知此事,晚餐時全國同行紛紛向她敬酒,就有了後來耿西林豪飲38杯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有被渲染的成份,但也充分體現了當時耿西林在全國同行中深受大家的喜愛。

總之,在北京市電影公司的十餘年,市公司改革和探索,耿西林都積極地參與其中,並主持推行,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這一切,也為她後來到了中影公司這個更大的舞臺工作和施展自己的抱負,進行了磨練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霸王別姬》見面會後的工作照,前排右二為耿西林,後排左一為陳凱歌

1993年,全國電影事業改革正式拉開序幕,廣電部下達了3號檔,該檔最主要的兩條,一是國產影片由中影的統一發行改為各製片單位可以與各地方發行公司直接見面,進口影院仍由中影統一發行;二是電影票價原則上放開,具體由各地政府掌握。電影改革邁出了第一大步,計劃經濟的發行體制被徹底打破。

在電影改革的浪潮中,中影作為計劃經濟的龍頭企業首先成為調整對象,同時中影又被賦予了行業改革排頭兵的重任。由近年調到中影的原省市公司人員組成的中影公司新的領導班子此時選中耿西林。新班子很堅決地把耿西林調入了中影並賦予重任,讓她擔任了新組建的電影分公司負責國內業務的執行經理。從此耿西林在全國電影事業的大舞臺上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

耿西林同志後出任中影公司副總,中影集團成立後任中影集團總經理助理、發行放映分公司經理、新農村發行公司經理。在此期間,中影公司的法人代表和主要領導先後換了四五屆,耿西林始終發揮著積極的助手作用。她能很好地擺正自己的位置,居功不自傲,功高不蓋主,這是她能與不同性格和工作作風的幾屆領導密切合作、當好助手的根本原因。

有人為當官而幹事,有人為幹事而當官,耿西林顯然是後者。

正因為如此,她政治上有責任心,業務上有敏銳洞察力,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她為電影的獻身精神和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令人讚歎不已。

初到中影公司擔任電影分公司執行經理時期,耿西林同志肩負國內業務的重任,她以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率領分公司的同志認真研究影片的行銷策略,分解佈置各大區經營部的計畫任務,保障了改革初期中影公司的業務經營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

這個時期,已經步入中年的耿西林,走向了成熟。在這個時期,耿西林要帶領同仁們完成中影的各項任務是很不容易的,這需要工作上的大智慧和駕馭業務經營的能力,也需要自身的人格魅力。耿西林以她高度的政治敏銳度和大局觀,憑藉她所擁有的市場把控力和工作激情,帶領著團隊實幹加苦幹,她工作執著,幾乎從不休假,成了公司的主心骨和頂樑柱,贏得了同事們的尊敬。

自1993年之後,耿西林度過了中影公司舉步維艱的日子,也經歷了中影快速發展的幸福時光。年復一年,她的影響力也在逐步增大,成了電影界叱吒風雲的人物。

從中影電影改革所經歷的幾件大事,就可以看出耿西林同志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1.山東突破。1993年底,因改革變動,全國各省市普遍出現了發行收入層層拖欠、省市公司普遍欠中影公司片款的情況,幾千萬的欠款嚴重影響了中影公司的正常運轉。為了解決這次經濟危機,中影公司領導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山東省公司為突破口,如果欠款問題不解決,中影公司就直接與山東地市公司對話、開展業務經營活動。這,就是當時影響巨大的山東突破。此事表現了中影公司在解決欠款問題上的態度和決心,在全國各省引起巨大反響,這一措施促進了各省市對欠款問題的解決,減輕了中影面臨的經濟危機。

耿西林率領分公司同志,始終在第一線處理這一矛盾。面對著昔日的老朋友,經受著友情和原則的強烈碰撞,並以個人的影響力緩解了矛盾,促進了問題的解決,堅決地完成了中影領導交給的任務。

2.分賬大片的引進。1994年下半年,廣電部批准了中影公司每年以國際通行的分賬發行的方式進口十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外國影片。中國電影事業堅持改革開放,與世界電影逐步接軌邁出了重大一步。

由於分賬影片經營方式與原有的發行辦法反差很大,主要是利益分配、中間代理公司利潤明顯大幅度減少,因而各省市公司普遍採取抵制觀望的態度,甚至有的人對此上綱上線、進行攻擊和反對,當時遇到的阻力很大。耿西林同志率領分公司的同志耐心地宣傳,反復地做工作。為了圓滿完成任務,分公司負責國內、國外業務的同志齊心合作,短時期制定了一整套的分賬影片引進操作的實施細則。保證了第一部影片《亡命天涯》按時按計劃在北京上海等六省市上映。《亡命天涯》上映後,取得了當時的輝煌成績,突破了三千多萬票房。此後,中影持續發行分賬大片,終於在兩年後將分賬大片這種先進的發行模式,遍佈到了全國的每個省市。

在推動分賬大片的過程中,耿西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這種分成辦法,國內以前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具體怎麼操作和運作,只能是大家不斷地共同研究。最終摸索出具體辦法,制定了分賬影片的操作細則。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泰坦尼克號》的發行。

1998年4月,中影發行了《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讓中國觀眾為之瘋狂,長達三個多月的映期為該片創造了3.6億元的票房,這一紀錄直到11年後的《阿凡達》才被打破。從1994年的《亡命天涯》算起,分賬大片已引進了第四年。但1998年也是中國電影市場的低谷,票房萎靡不振(全年不足10億),《泰坦尼克號》在中國銀幕上的火熱票房讓處在一線的發行人員感到異常興奮。可以說,在那個培育市場的時期,分賬片給電影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主持發行分公司工作中,耿西林既堅持了原則、維護了中影公司的利益,也替合作方著想,想盡各種辦法促成有益於雙方的市場經營活動。正是她這種誠懇的合作態度,贏得了大家對她的敬佩。耿西林喜歡抽煙,每次出差下了飛機,經常找不到打火機,而當地接她的人,不管抽不抽煙,都一定會隨身帶著打火機。這雖然是個很小的細節,但很能說明大家對她發自內心的尊敬。

3.賣斷影片的競價發行。在解決了分賬大片的推廣工作後,解決中影公司賣斷影片售價成了新的任務。此時各省市對分賬影片的態度發生了根本轉變:從不接受、抵觸到後來搶著來做、不讓做都不行。在此形勢下,中影把賣斷影片和分賬影片結合在了一起,以此帶動一直低迷的賣斷片價格。此時全國電影市場已經出現了省市公司相互競爭的局面,中影發行分公司為了尋求更大範圍的與各級公司進行合作,積極進行了賣斷影片競價發行的嘗試並取得了成功,當時這種誰操作賣斷影片誰就操作分賬大片的形式,有效地調動了各級發行公司的積極性。

耿西林在擔任分公司經理期間,類似“競價發行”的嘗試做過很多,她始終在進口影片操作上不斷地改變和調整著經營策略,不斷改變經營模式,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4.五元票價風波。2001年,一個五元票價運動從成都刮向全國(五元看進口大片)。這本來是四川地區兩個公司之間不平等競爭的一個事件,經新聞媒體帶有傾向性的報導,成了全電影行業關注的大事,在全國也影響很大。這一事件,再次把矛頭指向了獨家引進外國片的中影公司。此時處在風口浪尖上的中影公司,猶如面對網路暴民:解釋挨駡,不解釋也挨駡,成都方面更喊出了“打倒中影公司”的荒謬口號。如果針鋒相對直接正面反擊,肯定會加劇此事件矛盾的擴大、造成更負面的影響;而回避和縱容,又傷害了正常的平等競爭的市場秩序。

在如此被動的情況下,耿西林挺身而出,和領導們一起向社會各界出面解釋,而與新聞媒體打交道、進行溝通最多的是耿西林。乒乓球運動員出身的耿西林,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像她嫺熟地運用球技一樣,精准解決。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恰到好處:面對各方的說法,她既不能讓不懂發行業務的新聞媒體記者產生抵觸情緒,更不能違背自己的專業常識對“五元票價”隨聲附和。耿西林用她極好的口才和坦誠的態度,向記者們介紹電影市場的規律及法則,並有理有據地分析了如果這種不公平的無序競爭成了氣候,中國電影人艱辛建立起來的市場秩序將被徹底打亂。她遇事不慌,臨危不懼,綿裡藏針,既堅持了原則又不使矛盾擴大化,代表中影出面婉轉表明了中影的態度。在此過程中,她所展現出來的智慧和個人魅力,令很多記者折服。最終,在中影領導的帶領下,在耿西林及中影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影頂住了巨大壓力,緩解了事態的擴大和在全國範圍內更大的波及。

中國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耿西林接受媒體採訪

5.院線的成立。2001年底,廣電總局下發1519號檔,強力推進院線制的改革,凡是在2002年6月1日之前沒有形成院線的地方,將停止向其供應進口分賬影片。按檔要求,各省市公司面臨選擇,要麼退出舊發行體、順應形勢建立院線;要麼退出發行的歷史舞臺。中影公司又受到了新的衝擊:各省市公司又一次出現普遍拖欠中影公司片款,中影帳面上出現了巨額欠款。這時,耿西林跟大家共同研究對策,並提出了借院線發行來解決新的欠款問題。她認為,省市公司不可能真的退出歷史舞臺,那麼誰來搞院線、誰解決欠款,不解決欠款問題就不能放映分賬影片。同時,中影發行分公司的同仁們下到各省市,幫助各地組建院線。通過不懈的努力運作,追回了大部分欠款,而這其中的辛酸與艱難,唯有身在其中的同仁們能深切理解。

6.與華夏共同發展。2003年,我國第二家擁有進口影片全國發行權的機構華夏電影發行公司(簡稱華夏)正式掛牌成立。華夏的成立,對中影公司又是一個衝擊。華夏成立後,分走了一半的分賬大片和賣斷影片,當時不少人對此是有抵觸情緒的。而中影的領導以及耿西林,作為領導者,非常有大局觀,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華夏的成立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耿西林當時反復跟同仁們說:不要說什麼你死我活,華夏不成立,早晚也會有其他公司成立,國內獨家發行進口片這種局面不可能長期存在,早晚得有競爭對手。在搞市場經濟的大形勢下,獨家發行跟市場規律是背離的,肯定會被打破。

對於華夏的成立,耿西林始終給予支持,不僅扶持他們的業務人員,向華夏介紹中影的經驗以及具體的經營方式、操作辦法、市場監察等,還大力向華夏推薦業內優秀的發行人才。正是由於耿西林的態度,使原本處於激烈競爭關係的兩家公司,始終能融洽共處。這些年來,雙方既有競爭更有合作。這種關係,一直被業內稱道不已。

7.組建各地聯合體。中影公司從1994年開始,為了穩定電影市場,根據各地區的要求,與一些省市公司組建了經營聯合體。比如最早的貴州影業公司。當時貴州省公司已無法運作,中影公司參與跟省市公司、當地地市公司共同組織了貴州影業公司。此後陸續在北京市成立了新影聯影業公司、在四川組建了西南影業公司、在江蘇參與了長江影業公司、在中南參與了中影南方影業公司等。每一個聯合體從組建到運營,耿西林都全過程關注和參與,並在一些公司中,擔任了董事長、董事等重要職務。

人到中年的耿西林自從調入中影后,率領著中影的發行團隊,用她卓越的工作能力和超凡的人格魅力,團結同仁共同完成了各項改革工作,解決了不斷出現的各種難題,經受了考驗,度過了難關。在此期間,她所付出的巨大心血與精力非常人能及。從上述文字簡單介紹的若干大事件中,大家已不難想像她的工作有多麼繁重。每天她都要會見很多的人,這些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人,操著各種方言,與她討論各種問題。無論對誰,她始終滿面笑容、熱情洋溢。這一切都在告訴著人們:耿西林,是最愛電影的人。

2008年初,耿西林退休了。雖然她已開始進入老年人行列,但多家民營公司仍高薪高職位來聘請她,耿西林都婉轉謝絕了。她接受了中影的返聘,組建了中影新農村數位電影發行公司,去開闢和發展二級市場。當年,開啟了電影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的田聰明部長曾表示:“只要農民看電影的問題沒解決,就不能說我們的電影工作搞好了。”退休後的耿西林撲進了這個更辛苦、更廣大的領域。“新農村”的組建、市場開發和運作,耿西林可以說是開創性的,這個市場從無到有,有太多的事需要她操心。公益服務讓農民免費看電影、爭取院線盈利的廣告贊助、新農村數位放映的設備、農村公益電影的標準化放映等等,一個個課題耿西林在逐步解決著;甚至新農村“放映員著統一制服集合,乘車前往放映點,發海報、掛銀幕、放電影”的公益電影放映標準,她也親自參與制定,並向全國推廣“標準範本”。

耿西林談讓電影服務好新農村建設

退休後的耿西林,除了新農村的工作,還一直擔任著發行放映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她所做的工作很難用簡單而乏味的文字進行描述。僅就發行放映協會每年編撰的《中國電影市場報告》一書,就可想見她的辛勞。這本書報告已編了十年,每年一本,都是由她組織修訂的。如今,民營影視公司眾多,原來的統計已被徹底打亂了,很多資料難以統計。而耿西林通過發行放映協會的方式,把這些民營公司都聯繫到了一起。因此,協會編撰的這個調查報告非常權威。這項工作,為總局、電影局提供了比較準確的、沒有水分的統計數字和市場報告。諸如此類的工作,不勝枚舉。

尤其是在協會工作期間,已六十多歲的耿西林不停地在外奔波、經常性的出差,她不顧當運動員時腿上落下的舊傷,不知疲倦地下到各個地區去調研、考察和解決各種問題。難怪有人讚歎:終生獻身電影,唯有耿西林。

很多人說耿西林是中國電影改革的見證者、親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而我認為,她不僅是出色的業務幹部,更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在中國電影改革的幾十年裡,耿西林義無反顧、拼盡全力,始終走在中國電影改革大潮的最前列。

多年以來,耿西林那種獻身電影事業的極大熱忱,獲得了同行們的讚賞,而她的敬業精神與專業水準更贏得了人們的敬重。中國電影業內的人,一般不叫她耿總、耿會長,很多人喜歡叫她耿大姐或西林大姐。還有的人稱她是“電影發行界的明星”、“女中豪傑”、“永遠不知疲倦、拉車不松套的老太太”,在這一個個獨特的稱呼中,透著大家對她的親近與愛戴。無論與她親疏遠近,凡與她接觸過的人,對她都留存著深刻的記憶。她對電影事業的摯愛和坦蕩無私的品格,在電影界留下了巨大影響;她的人生,在幾十年的沉澱中成為了傳奇!

2017年的歲末,對很多中國電影人來說,是悲傷的!

有人說,耿西林是為電影而生的,也是為電影而死的。我覺得,耿西林雖因電影事業而驟亡,卻也因電影而得永生,她的音容宛在,笑語長存,她會永遠活在電影人的心中。

我知道,如此簡單的文字,不能表達我對耿西林驟然離世的痛惜之情。謹以此,寄託我的哀思,與大家一起深切緬懷耿西林同志。

2017年的歲末,我很悲痛,無以言表……

2018年元月五日 于北京

舒振成口述

王丹如整理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郵件:285295690@qq.com

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進行了效益排片的嘗試,並取得了良好的收效。效益排片打破了原來平均分配的排片模式,加強了對影院、對影片的研究。耿西林帶領著發行人員對影片的投放時間、投放方法、拷貝使用數量等等進行了大量的統計,掌握了第一手的市場資料,使北京市的發行工作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進。

2.開拓科教紀錄片市場。當時故事片的票價最高二毛五,紀錄片專場是一毛到一毛五,專場必須是七本以上。故事片加映短片是免費的,一般也就加映兩本。北京市電影公司為了突破票價的限制、適當浮動票價,進行了放映故事片之前“加映短片編組三本以上、提高五分票價”的嘗試。事情雖小,但在當時這算是一個挺大的突破。在當時對票價嚴格控制管理的情況下,我們採取這種既不違反管理政策,同時又調動了影院積極性的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於能提高五分的票價,影院積極性很高,到處找科教片來加映,這個嘗試不僅提高了影院收益,也為科教紀錄片開闢了發揮更大作用的管道和映出方式,科教廠的宣發人員對此十分興奮。

3.業務承包:1985年,我們借鑒其他行業的經驗,在全國率先採取了和影院進行全年業務承包的辦法,改變了計劃經濟時期下達每年計畫任務的慣例。這次的嘗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保證了我們發行業務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影院的放映積極性。這種辦法後來也被全國所採納:從1989年到1993年,隨著改革的深入,各省市也紛紛要求一包到底的大承包,中影在和全國各省市公司進行核定任務時,就是借鑒了北京市公司近三年的平均基數,超過部分進行獎勵的辦法下達計畫。這一方式穩定了計劃經濟最後幾年的市場運轉。

4.改變16毫米的發行方式:當時北京市公司借鑒了遼寧對16毫米的管理模式,對北京各區縣公司,改變了原來分配調度16毫米的辦法,根據北京地區的特點,制定和推廣了區縣公司“自購節目、自主經營、自行核算、自負盈虧”的16毫米發行辦法。這是當時一項非常重要工作,調動了區縣公司的積極性和經營自主權,有效地開拓了農村的廣大市場。

搞發行的同仁們都清楚,發行工作繁重而瑣碎,現在說起一個嘗試不過是一句話,但每一個嘗試的背後,都是發行人多少個不眠不休的日夜辛勞才能完成。除了北京市公司日常的發行工作,耿西林還積極參與和開展了華北大區五省市的業務合作,並開展與廣西、寧夏等老少邊地區的拷貝協作。而作為發行科的帶頭人,耿西林投身其中、樂此不疲,她永遠忙碌著,用她對電影的熱愛,在自己最好的年華全心投入到電影事業中。

耿西林深入基層

年輕時的耿西林活躍在電影行業中,她精力充沛、忘我投入,充滿熱情,猶如冬天裡的一把火,走到哪裡就把溫暖帶到哪裡,走到哪裡就能燃燒起哪裡的激情。耿西林的為人處世被大家所稱道:她不僅能和年輕的同志打成一片,也能和年長的老同志友好相處。比如河北省的發行科長聶長江、山西省的發行科長孫寶旺,被耿西林尊稱為聶大爺和寶旺大叔,這些稱呼很快就在全國同行中推廣開來,而平時沉默寡言的兩位老科長也因耿西林的帶動變得活躍起來。聶大爺五音不全,耿西林一句句教他唱歌,看片會上聶大爺“字字跑調”的《亞洲雄風》是傳統節目,而他的歌聲總能引起全國同行們的開懷大笑。如今已八十高齡的聶長江同志總是念叨:“是耿西林這個丫頭把我推成了全國名人。”

在1989年之後,省市公司與各製片廠、新興起的一些民營公司也有了更直接和密切的接觸,各省的發行科長是能右左全國訂購拷貝的人群,耿西林在其中很有影響力。因她對市場敏銳的判斷力,各省同仁們常常以她的訂片標準做參考,因此,她在製片行業也逐漸有了影響力。耿西林常常要接待大量的來訪者,她思維敏捷,說話條理清晰,待人沒有一點架子,點上一支煙、沏上一杯茶,她侃侃而談,身上散發出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這種人格魅力,使她贏得了市公司內部、各影院、各區縣公司、各省市公司以及各製片廠宣發人員的普遍尊敬。這,在行業內並不多見。

耿西林不僅用個人的能力在北京市拉近了市公司和區縣公司、各影院的距離,改善了關係,她在全國行業中也發揮了同樣的作用。比如在天津召開的一次全國發行科長業務會上,正逢耿西林38歲生日,大家得知此事,晚餐時全國同行紛紛向她敬酒,就有了後來耿西林豪飲38杯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有被渲染的成份,但也充分體現了當時耿西林在全國同行中深受大家的喜愛。

總之,在北京市電影公司的十餘年,市公司改革和探索,耿西林都積極地參與其中,並主持推行,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這一切,也為她後來到了中影公司這個更大的舞臺工作和施展自己的抱負,進行了磨練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霸王別姬》見面會後的工作照,前排右二為耿西林,後排左一為陳凱歌

1993年,全國電影事業改革正式拉開序幕,廣電部下達了3號檔,該檔最主要的兩條,一是國產影片由中影的統一發行改為各製片單位可以與各地方發行公司直接見面,進口影院仍由中影統一發行;二是電影票價原則上放開,具體由各地政府掌握。電影改革邁出了第一大步,計劃經濟的發行體制被徹底打破。

在電影改革的浪潮中,中影作為計劃經濟的龍頭企業首先成為調整對象,同時中影又被賦予了行業改革排頭兵的重任。由近年調到中影的原省市公司人員組成的中影公司新的領導班子此時選中耿西林。新班子很堅決地把耿西林調入了中影並賦予重任,讓她擔任了新組建的電影分公司負責國內業務的執行經理。從此耿西林在全國電影事業的大舞臺上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

耿西林同志後出任中影公司副總,中影集團成立後任中影集團總經理助理、發行放映分公司經理、新農村發行公司經理。在此期間,中影公司的法人代表和主要領導先後換了四五屆,耿西林始終發揮著積極的助手作用。她能很好地擺正自己的位置,居功不自傲,功高不蓋主,這是她能與不同性格和工作作風的幾屆領導密切合作、當好助手的根本原因。

有人為當官而幹事,有人為幹事而當官,耿西林顯然是後者。

正因為如此,她政治上有責任心,業務上有敏銳洞察力,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她為電影的獻身精神和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令人讚歎不已。

初到中影公司擔任電影分公司執行經理時期,耿西林同志肩負國內業務的重任,她以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率領分公司的同志認真研究影片的行銷策略,分解佈置各大區經營部的計畫任務,保障了改革初期中影公司的業務經營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

這個時期,已經步入中年的耿西林,走向了成熟。在這個時期,耿西林要帶領同仁們完成中影的各項任務是很不容易的,這需要工作上的大智慧和駕馭業務經營的能力,也需要自身的人格魅力。耿西林以她高度的政治敏銳度和大局觀,憑藉她所擁有的市場把控力和工作激情,帶領著團隊實幹加苦幹,她工作執著,幾乎從不休假,成了公司的主心骨和頂樑柱,贏得了同事們的尊敬。

自1993年之後,耿西林度過了中影公司舉步維艱的日子,也經歷了中影快速發展的幸福時光。年復一年,她的影響力也在逐步增大,成了電影界叱吒風雲的人物。

從中影電影改革所經歷的幾件大事,就可以看出耿西林同志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1.山東突破。1993年底,因改革變動,全國各省市普遍出現了發行收入層層拖欠、省市公司普遍欠中影公司片款的情況,幾千萬的欠款嚴重影響了中影公司的正常運轉。為了解決這次經濟危機,中影公司領導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山東省公司為突破口,如果欠款問題不解決,中影公司就直接與山東地市公司對話、開展業務經營活動。這,就是當時影響巨大的山東突破。此事表現了中影公司在解決欠款問題上的態度和決心,在全國各省引起巨大反響,這一措施促進了各省市對欠款問題的解決,減輕了中影面臨的經濟危機。

耿西林率領分公司同志,始終在第一線處理這一矛盾。面對著昔日的老朋友,經受著友情和原則的強烈碰撞,並以個人的影響力緩解了矛盾,促進了問題的解決,堅決地完成了中影領導交給的任務。

2.分賬大片的引進。1994年下半年,廣電部批准了中影公司每年以國際通行的分賬發行的方式進口十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外國影片。中國電影事業堅持改革開放,與世界電影逐步接軌邁出了重大一步。

由於分賬影片經營方式與原有的發行辦法反差很大,主要是利益分配、中間代理公司利潤明顯大幅度減少,因而各省市公司普遍採取抵制觀望的態度,甚至有的人對此上綱上線、進行攻擊和反對,當時遇到的阻力很大。耿西林同志率領分公司的同志耐心地宣傳,反復地做工作。為了圓滿完成任務,分公司負責國內、國外業務的同志齊心合作,短時期制定了一整套的分賬影片引進操作的實施細則。保證了第一部影片《亡命天涯》按時按計劃在北京上海等六省市上映。《亡命天涯》上映後,取得了當時的輝煌成績,突破了三千多萬票房。此後,中影持續發行分賬大片,終於在兩年後將分賬大片這種先進的發行模式,遍佈到了全國的每個省市。

在推動分賬大片的過程中,耿西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這種分成辦法,國內以前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具體怎麼操作和運作,只能是大家不斷地共同研究。最終摸索出具體辦法,制定了分賬影片的操作細則。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泰坦尼克號》的發行。

1998年4月,中影發行了《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讓中國觀眾為之瘋狂,長達三個多月的映期為該片創造了3.6億元的票房,這一紀錄直到11年後的《阿凡達》才被打破。從1994年的《亡命天涯》算起,分賬大片已引進了第四年。但1998年也是中國電影市場的低谷,票房萎靡不振(全年不足10億),《泰坦尼克號》在中國銀幕上的火熱票房讓處在一線的發行人員感到異常興奮。可以說,在那個培育市場的時期,分賬片給電影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主持發行分公司工作中,耿西林既堅持了原則、維護了中影公司的利益,也替合作方著想,想盡各種辦法促成有益於雙方的市場經營活動。正是她這種誠懇的合作態度,贏得了大家對她的敬佩。耿西林喜歡抽煙,每次出差下了飛機,經常找不到打火機,而當地接她的人,不管抽不抽煙,都一定會隨身帶著打火機。這雖然是個很小的細節,但很能說明大家對她發自內心的尊敬。

3.賣斷影片的競價發行。在解決了分賬大片的推廣工作後,解決中影公司賣斷影片售價成了新的任務。此時各省市對分賬影片的態度發生了根本轉變:從不接受、抵觸到後來搶著來做、不讓做都不行。在此形勢下,中影把賣斷影片和分賬影片結合在了一起,以此帶動一直低迷的賣斷片價格。此時全國電影市場已經出現了省市公司相互競爭的局面,中影發行分公司為了尋求更大範圍的與各級公司進行合作,積極進行了賣斷影片競價發行的嘗試並取得了成功,當時這種誰操作賣斷影片誰就操作分賬大片的形式,有效地調動了各級發行公司的積極性。

耿西林在擔任分公司經理期間,類似“競價發行”的嘗試做過很多,她始終在進口影片操作上不斷地改變和調整著經營策略,不斷改變經營模式,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4.五元票價風波。2001年,一個五元票價運動從成都刮向全國(五元看進口大片)。這本來是四川地區兩個公司之間不平等競爭的一個事件,經新聞媒體帶有傾向性的報導,成了全電影行業關注的大事,在全國也影響很大。這一事件,再次把矛頭指向了獨家引進外國片的中影公司。此時處在風口浪尖上的中影公司,猶如面對網路暴民:解釋挨駡,不解釋也挨駡,成都方面更喊出了“打倒中影公司”的荒謬口號。如果針鋒相對直接正面反擊,肯定會加劇此事件矛盾的擴大、造成更負面的影響;而回避和縱容,又傷害了正常的平等競爭的市場秩序。

在如此被動的情況下,耿西林挺身而出,和領導們一起向社會各界出面解釋,而與新聞媒體打交道、進行溝通最多的是耿西林。乒乓球運動員出身的耿西林,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像她嫺熟地運用球技一樣,精准解決。力量、速度、旋轉和落點,恰到好處:面對各方的說法,她既不能讓不懂發行業務的新聞媒體記者產生抵觸情緒,更不能違背自己的專業常識對“五元票價”隨聲附和。耿西林用她極好的口才和坦誠的態度,向記者們介紹電影市場的規律及法則,並有理有據地分析了如果這種不公平的無序競爭成了氣候,中國電影人艱辛建立起來的市場秩序將被徹底打亂。她遇事不慌,臨危不懼,綿裡藏針,既堅持了原則又不使矛盾擴大化,代表中影出面婉轉表明了中影的態度。在此過程中,她所展現出來的智慧和個人魅力,令很多記者折服。最終,在中影領導的帶領下,在耿西林及中影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影頂住了巨大壓力,緩解了事態的擴大和在全國範圍內更大的波及。

中國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耿西林接受媒體採訪

5.院線的成立。2001年底,廣電總局下發1519號檔,強力推進院線制的改革,凡是在2002年6月1日之前沒有形成院線的地方,將停止向其供應進口分賬影片。按檔要求,各省市公司面臨選擇,要麼退出舊發行體、順應形勢建立院線;要麼退出發行的歷史舞臺。中影公司又受到了新的衝擊:各省市公司又一次出現普遍拖欠中影公司片款,中影帳面上出現了巨額欠款。這時,耿西林跟大家共同研究對策,並提出了借院線發行來解決新的欠款問題。她認為,省市公司不可能真的退出歷史舞臺,那麼誰來搞院線、誰解決欠款,不解決欠款問題就不能放映分賬影片。同時,中影發行分公司的同仁們下到各省市,幫助各地組建院線。通過不懈的努力運作,追回了大部分欠款,而這其中的辛酸與艱難,唯有身在其中的同仁們能深切理解。

6.與華夏共同發展。2003年,我國第二家擁有進口影片全國發行權的機構華夏電影發行公司(簡稱華夏)正式掛牌成立。華夏的成立,對中影公司又是一個衝擊。華夏成立後,分走了一半的分賬大片和賣斷影片,當時不少人對此是有抵觸情緒的。而中影的領導以及耿西林,作為領導者,非常有大局觀,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華夏的成立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耿西林當時反復跟同仁們說:不要說什麼你死我活,華夏不成立,早晚也會有其他公司成立,國內獨家發行進口片這種局面不可能長期存在,早晚得有競爭對手。在搞市場經濟的大形勢下,獨家發行跟市場規律是背離的,肯定會被打破。

對於華夏的成立,耿西林始終給予支持,不僅扶持他們的業務人員,向華夏介紹中影的經驗以及具體的經營方式、操作辦法、市場監察等,還大力向華夏推薦業內優秀的發行人才。正是由於耿西林的態度,使原本處於激烈競爭關係的兩家公司,始終能融洽共處。這些年來,雙方既有競爭更有合作。這種關係,一直被業內稱道不已。

7.組建各地聯合體。中影公司從1994年開始,為了穩定電影市場,根據各地區的要求,與一些省市公司組建了經營聯合體。比如最早的貴州影業公司。當時貴州省公司已無法運作,中影公司參與跟省市公司、當地地市公司共同組織了貴州影業公司。此後陸續在北京市成立了新影聯影業公司、在四川組建了西南影業公司、在江蘇參與了長江影業公司、在中南參與了中影南方影業公司等。每一個聯合體從組建到運營,耿西林都全過程關注和參與,並在一些公司中,擔任了董事長、董事等重要職務。

人到中年的耿西林自從調入中影后,率領著中影的發行團隊,用她卓越的工作能力和超凡的人格魅力,團結同仁共同完成了各項改革工作,解決了不斷出現的各種難題,經受了考驗,度過了難關。在此期間,她所付出的巨大心血與精力非常人能及。從上述文字簡單介紹的若干大事件中,大家已不難想像她的工作有多麼繁重。每天她都要會見很多的人,這些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人,操著各種方言,與她討論各種問題。無論對誰,她始終滿面笑容、熱情洋溢。這一切都在告訴著人們:耿西林,是最愛電影的人。

2008年初,耿西林退休了。雖然她已開始進入老年人行列,但多家民營公司仍高薪高職位來聘請她,耿西林都婉轉謝絕了。她接受了中影的返聘,組建了中影新農村數位電影發行公司,去開闢和發展二級市場。當年,開啟了電影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的田聰明部長曾表示:“只要農民看電影的問題沒解決,就不能說我們的電影工作搞好了。”退休後的耿西林撲進了這個更辛苦、更廣大的領域。“新農村”的組建、市場開發和運作,耿西林可以說是開創性的,這個市場從無到有,有太多的事需要她操心。公益服務讓農民免費看電影、爭取院線盈利的廣告贊助、新農村數位放映的設備、農村公益電影的標準化放映等等,一個個課題耿西林在逐步解決著;甚至新農村“放映員著統一制服集合,乘車前往放映點,發海報、掛銀幕、放電影”的公益電影放映標準,她也親自參與制定,並向全國推廣“標準範本”。

耿西林談讓電影服務好新農村建設

退休後的耿西林,除了新農村的工作,還一直擔任著發行放映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她所做的工作很難用簡單而乏味的文字進行描述。僅就發行放映協會每年編撰的《中國電影市場報告》一書,就可想見她的辛勞。這本書報告已編了十年,每年一本,都是由她組織修訂的。如今,民營影視公司眾多,原來的統計已被徹底打亂了,很多資料難以統計。而耿西林通過發行放映協會的方式,把這些民營公司都聯繫到了一起。因此,協會編撰的這個調查報告非常權威。這項工作,為總局、電影局提供了比較準確的、沒有水分的統計數字和市場報告。諸如此類的工作,不勝枚舉。

尤其是在協會工作期間,已六十多歲的耿西林不停地在外奔波、經常性的出差,她不顧當運動員時腿上落下的舊傷,不知疲倦地下到各個地區去調研、考察和解決各種問題。難怪有人讚歎:終生獻身電影,唯有耿西林。

很多人說耿西林是中國電影改革的見證者、親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而我認為,她不僅是出色的業務幹部,更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在中國電影改革的幾十年裡,耿西林義無反顧、拼盡全力,始終走在中國電影改革大潮的最前列。

多年以來,耿西林那種獻身電影事業的極大熱忱,獲得了同行們的讚賞,而她的敬業精神與專業水準更贏得了人們的敬重。中國電影業內的人,一般不叫她耿總、耿會長,很多人喜歡叫她耿大姐或西林大姐。還有的人稱她是“電影發行界的明星”、“女中豪傑”、“永遠不知疲倦、拉車不松套的老太太”,在這一個個獨特的稱呼中,透著大家對她的親近與愛戴。無論與她親疏遠近,凡與她接觸過的人,對她都留存著深刻的記憶。她對電影事業的摯愛和坦蕩無私的品格,在電影界留下了巨大影響;她的人生,在幾十年的沉澱中成為了傳奇!

2017年的歲末,對很多中國電影人來說,是悲傷的!

有人說,耿西林是為電影而生的,也是為電影而死的。我覺得,耿西林雖因電影事業而驟亡,卻也因電影而得永生,她的音容宛在,笑語長存,她會永遠活在電影人的心中。

我知道,如此簡單的文字,不能表達我對耿西林驟然離世的痛惜之情。謹以此,寄託我的哀思,與大家一起深切緬懷耿西林同志。

2017年的歲末,我很悲痛,無以言表……

2018年元月五日 于北京

舒振成口述

王丹如整理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郵件:285295690@qq.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