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上十大謀士排行,三國一人上榜,郭嘉諸葛亮司馬懿皆無名(上)

十、李勣

英國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 "勣"音"績"), 原名徐世績, 字懋功。 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 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績, 漢族, 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 唐初名將, 與李靖並稱, 被封為英國公, 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 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 曾破東突厥、高句麗, 功勳卓著。 李績一生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 出將入相, 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被朝廷倚之為長城。 顯慶二年(657年)奉旨與許敬宗、蘇敬、孔志約、于志寧等編《新修本草》二十卷, 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

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 李績卒, 享年七十六歲, 唐高宗輟朝七日, 贈李績太尉、揚州大都督, 諡號貞武, 陪葬昭陵。 因後來其孫徐敬業反對武則天, 發動起事, 被族誅, 李績也被剖棺戮屍。 到後來唐中宗復辟政權之後才平反昭雪,

以禮改葬。 在《隋唐演義》和《說唐》中, 徐世績被演繹成瓦崗寨的軍師, 諸葛亮一類的半仙級人物徐茂公(又作徐茂功)。

九、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 漢族, 字伯溫, 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 故稱劉青田, 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 明朝開國元勳, 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 故又稱劉誠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 諡號文成, 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

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 因而馳名天下, 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史上, 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 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 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八、李斯

李斯(約西元前284年-西元前208年), 李氏, 名斯, 字通古。 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 , 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 學成入秦 。 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 。 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 被任為長史 。 秦王採納其計謀, 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 , 離間各國君臣, 又任其為客卿 。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 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 。 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

被秦王所採納, 不久官為廷尉 。 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 秦統一天下後, 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 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 被任為丞相 , 還參與制定了法律, 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 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後, 他與趙高合謀, 偽造遺詔, 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 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 後為趙高所忌, 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 並夷三族 。

七、伍子胥

伍子胥(西元前559年-西元前484年), 名員(一作芸), 字子胥, 本楚國椒邑(一說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 , 一說安徽省全椒縣)人 ,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 以封于申, 也稱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西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

六、管仲

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被稱為管子,中國春秋時代法家代表人物。管仲雖然僅是齊國下卿,卻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宰相的典範,任內大興改革,重視商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齊僖公三十三年(西元前698年),管仲開始輔助公子糾。

齊桓西元年(西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齊桓公四十一年(西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也稱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西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

六、管仲

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被稱為管子,中國春秋時代法家代表人物。管仲雖然僅是齊國下卿,卻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宰相的典範,任內大興改革,重視商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齊僖公三十三年(西元前698年),管仲開始輔助公子糾。

齊桓西元年(西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齊桓公四十一年(西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