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反導任重道遠:能在5000公里外發現 卻只能在200公里外攔截

(美國薩德反導系統發射THAAD攔截彈)

隨著世界各國都發展了相應的遠端巡航導彈和第三世界國家開始發展彈道導彈, 以愛國者,

紅旗9這樣的低空反導系統逐漸受到各國的青睞。 而反導作戰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攻與防體系的對抗過程, 和傳統的防空作戰有所不同, 反導作戰不再是平臺和平臺的對抗, 而是體系與體系之間的對抗, 作戰模式不再是單個反導武器, 而是由海陸空同時多層次協同配合, 反導作戰的複雜性導致了相應的反導訓練也提上了日程。 中俄兩軍的“空天安全-2017”聯合反導電腦演練, 就是旨在磨煉在未來資訊化戰爭下的反導作戰下的作戰能力。

世界上, 唯一有高, 中, 低空攔截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只有美國, 陸地上有薩德, 愛國者, 海上有一系列標準防空導彈, 可覆蓋任意高度的彈道導彈攻擊的美國在國際上說話有了很多的砝碼。

最主要的原因是, 中俄等核大國的互相摧毀戰略可能在美國非常成熟的反導系統下變成了美國的單向摧毀。

(美國的鋪路爪ANFPS-132遠端預警雷達)

現在中國的反導體系相對美國有著很大的空缺, 目前中國只有射程200公里的紅旗-9遠端防空導彈。

即使中國電波14所聲稱研究出了類似美國的AN FPS-132“鋪路爪”遠端預警雷達, 然而中國目前沒有相應的戰區高空反導系統。 即使中國能在5000公里外發現美國的彈道導彈, 但因為紅旗-9的射程問題, 只能在導彈進入最後的自由落體階段才能進行攔截, 而此階段是導彈速度最高, 最難攔截的時候, 攔截成功率非常低。

(中俄此次電腦類比反導演習)

中俄目前的電腦類比訓練除了相應的反導指揮體系的訓練還對在可攔截範圍內起飛載入段的TBM(先進彈道導彈頭)模擬攔截, 由於TMB突防方式十分花樣, 使得現代反導攔截變得更為艱難, 攔截的最佳時間轉瞬即逝, 依靠傳統的人工判斷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有依靠電腦實施自動化指揮才能有效縮短整個攔截作戰的時間, 避免殘骸和核輻射污染國土。 現在各國彈道導彈都採取了核彈頭摻雜假目標彈頭的多彈頭設計, 俄羅斯的伊斯坎爾德導彈更是具備了末端機動突防的能力, 紅旗-9即使僥倖命中目標也不能做出有效的損毀評估,

中國目前仍缺少相應的跟蹤識別能力, 很容易被核彈誘餌欺騙, 從而較低攔截成功的幾率, 這都是中國未來發展反導系統需要注意的地方。

(運抵韓國的薩德反導系統)

未來中國發展相應的戰區反導系統要考慮到戰區反導系統的相應的機動性, 美國的薩德反導系統雖然整體笨重,但是其採用了一體化積木設計,一個個設備單元像木塊一樣可以很容易的使用C-17這樣的戰略運輸機快速轉移部署,而且中國未來應該發展相應的海基攔截平臺。將作戰範圍延伸的更遠。然而因為技術的問題,中國的052D型實際才解決中國海軍海上區域防空能力不足的能力,遑論技術難度更高的海基反彈道導彈系統。然而,美國的海基X雷達中國可以借鑒學習一下,中國在有個類似美國的海基X平臺後,即能更早的發現彈道導彈來襲,又能對日本,美國的隱身戰鬥機起到一定的探測效果

(美國SBX-1海基X波段預警雷達)

美國反導作戰體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了數量眾多的防空反導攔截平臺,而且擁有更加成熟的指揮體系,武器發展從來沒有捷徑可言,武器發展程度和階段的差距顯而易見,未來,中國還需要更多的試驗資料的和作戰經驗的積累才能達到美國的水準,即使中國現在並不能研發出類似美國的海陸空立體攔截體系,然而在一定時期內建成符合自國家需求的反導體系,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利刃評論員)

更多軍情解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irenjunshi

美國的薩德反導系統雖然整體笨重,但是其採用了一體化積木設計,一個個設備單元像木塊一樣可以很容易的使用C-17這樣的戰略運輸機快速轉移部署,而且中國未來應該發展相應的海基攔截平臺。將作戰範圍延伸的更遠。然而因為技術的問題,中國的052D型實際才解決中國海軍海上區域防空能力不足的能力,遑論技術難度更高的海基反彈道導彈系統。然而,美國的海基X雷達中國可以借鑒學習一下,中國在有個類似美國的海基X平臺後,即能更早的發現彈道導彈來襲,又能對日本,美國的隱身戰鬥機起到一定的探測效果

(美國SBX-1海基X波段預警雷達)

美國反導作戰體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了數量眾多的防空反導攔截平臺,而且擁有更加成熟的指揮體系,武器發展從來沒有捷徑可言,武器發展程度和階段的差距顯而易見,未來,中國還需要更多的試驗資料的和作戰經驗的積累才能達到美國的水準,即使中國現在並不能研發出類似美國的海陸空立體攔截體系,然而在一定時期內建成符合自國家需求的反導體系,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利刃評論員)

更多軍情解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irenjunsh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