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趙孟頫《心經》

自北朝以來, 佛教的信士往往自己寫經, 或雇人寫經以為功德。 但所寫經卷均用楷書, 趙孟頫用行書寫《心經》, 在寫經史上是一個創例。

趙孟頫所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只一本, 此冊是寫給中峰和尚的。 中峰釋名明本, 號中峰, 元代高僧, 主持吳興弁山幻住庵。 元仁宗曾賜號佛慈圓照禪師。 圓寂後諡普應國師。 中峰小趙孟頫九歲, 但趙對中峰執禮甚恭。

《心經》行書長卷 趙孟頫

此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冊頁裝, 3開, 第1開前1開, 是白描觀音大士像。 第3開後第1開, 是白描韋陀像, 後面第2、3開是明王稚登、清張英、張照、勵宗萬等人跋和原梁清標題簽。

每單開縱288釐米, 橫108釐米。 《心經》前後的《觀音像》、《韋陀像》是清人所繪。

【全卷欣賞】

該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運筆自如, 清潤流暢, 自成面貌, 但細分析起來, 卻又感覺它筆筆字字都自有來歷。 這源于宋代書畫藝術到南宋末年已走向衰退。

生活在這一時代的趙孟頫, 力圖矯正時弊, 有所作為。 如同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托古改制一樣, 他在書畫上, 也以提倡“貴有古意”, 來振興頹勢。

【高清分頁欣賞】

白描觀音大士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

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複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 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

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

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

蜜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弟子趙孟頫奉為本師中峰和尚書

白描韋陀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