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郭孝恪生平簡介

郭孝恪(?-649年1月19日), 唐朝初年將領, 許州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年少時有不同尋常的志向, 父兄以為他是無賴。 隋朝末年率數百少年歸附瓦崗軍李密。 李密大喜, 使他與徐世勣守黎陽。 李密敗亡後, 徐世勣遣郭孝恪入長安歸降唐朝, 唐高祖封郭孝恪陽翟郡公, 拜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 下詔讓郭孝恪與徐世勣經略武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以東, 所定州縣, 委以選補。

621年, 竇建德援救洛陽王世充, 郭孝恪上謁秦王李世民, 獻計固守武牢, 軍臨汜水, 隨機應變, 李世民聽從他的建議, 取得虎牢之戰的勝利。 竇建德、王世充被擒獲後,

李世民置酒大會洛陽宮, 對諸將說:“孝恪策擒賊, 王長先下漕, 功固在諸君右。 ”郭孝恪遷任上柱國。 歷任貝(今河北清河)、趙(今河北趙縣)、江(今江西九江)、涇(今甘肅涇川)四州刺史, 所到之處皆有能幹的名聲。 後改任左驍衛將軍, 累加金紫光祿大夫。

貞觀十六年(642年), 唐太宗拜郭孝恪涼州(今甘肅武威)都督, 又改任安西都護、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刺史。 郭孝恪在安西治所高昌故城推誠撫禦, 盡得當地民眾歡心。 貞觀十八年(644年), 焉耆王叛唐歸附西突厥可汗欲谷設, 郭孝恪請擊焉耆(今新疆焉耆), 即拜西州道行軍總管, 率三千步騎出銀山道, 夜襲焉耆, 俘虜焉耆王龍突騎支。 唐太宗璽書褒獎。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 唐太宗拜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大總管,

郭孝恪為昆丘道副大總管, 進討龜茲(今新疆庫車), 攻破國都, 自己留守, 遣餘軍分道進追擊逃跑的龜茲國相那利。 郭孝恪在城外設營。 郭孝恪沒有防備那利。 那利和城內勾結, 襲擊唐軍, 郭孝恪殊死戰鬥, 中流矢而亡, 而子郭待詔同時陣亡。 將軍曹繼叔進兵, 收復龜茲城。 太宗責郭孝恪斥候不明, 奪其官。 後來憐湣郭孝恪死戰, 為他舉哀。 唐高宗即位, 追還郭孝恪官爵, 贈郭待詔遊擊將軍, 賻物三百段。

次子郭待封, 官至左豹韜衛將軍。 高宗咸亨初, 作為薛仁貴副將討吐蕃, 在大非川戰敗, 免死為民。 少子郭待聘, 武后長安年間, 官至宋州刺史。

更多歷史, 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