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它與黃鶴樓南北相望,樓閣對峙,它便是崔顥詩中的“晴川”

提起晴川閣, 的確沒有太多人知曉, 甚至武漢人也不一定能說出它的具體位置。 人們在懷念黃鶴樓的時候, 都會背誦崔顥那首古詩: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中那句晴川歷歷漢陽樹, 在今日的漢陽便有這麼一座晴川閣, 它不僅是對崔顥詩中漢陽美景的呈現, 更是對一座文化的傳承。

晴川閣, 又稱晴川樓。 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 由當時漢陽知府范之箴倡議興建, 取“晴川歷歷漢陽樹”中"晴川"二字命名, 它在長江北岸、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 北臨漢水, 東瀕長江, 與千古名樓黃鶴樓隔江相望, 素有"楚四名樓"的美譽。

走進景區, 牌樓上高高懸掛著"晴川閣"金字巨匾, 這幾個字則由時任中國佛協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朴初居士所書。

樓閣高大氣派, 登上晴川閣, 眺望遠方, 長江大橋縱橫南北, 往來貨輪絡繹不絕, 或許在數百年前, 這裡更是車水馬龍, 熱鬧非凡。

晴川閣西南側便是禹稷行宮, 它原本是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的禹王廟, 歷史上也曾數度毀壞。 現今的建築大都是近幾十年來仿建的。

禹稷行宮裡主要供奉的便是大禹,並詳細描繪大禹治水的過程與功勞,以及治水一些方面的史料。

在景區裡還有一座歷史更為悠久的古關隘——鐵門關,據說它始建於三國時期,從三國到唐代那數百年間,鐵門關一直是武漢重要的軍事要塞。只是後來,漢陽建磚城後,鐵門關的軍事作用日漸削弱,成為文化、經貿交流的一條重要通道。

如今的晴川閣,它不僅是那一首詩,更是漢陽這座武漢最古老的城鎮的歷史,無論是鐵門關,還是禹稷行宮和晴川閣,還是離它不遠的漢陽造、漢陽鐵廠,它都見證了一個時代,也見證了長江兩岸的變化。

禹稷行宮裡主要供奉的便是大禹,並詳細描繪大禹治水的過程與功勞,以及治水一些方面的史料。

在景區裡還有一座歷史更為悠久的古關隘——鐵門關,據說它始建於三國時期,從三國到唐代那數百年間,鐵門關一直是武漢重要的軍事要塞。只是後來,漢陽建磚城後,鐵門關的軍事作用日漸削弱,成為文化、經貿交流的一條重要通道。

如今的晴川閣,它不僅是那一首詩,更是漢陽這座武漢最古老的城鎮的歷史,無論是鐵門關,還是禹稷行宮和晴川閣,還是離它不遠的漢陽造、漢陽鐵廠,它都見證了一個時代,也見證了長江兩岸的變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