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還記得阿拉伯之春的源頭嗎?這個國家現在又亂了!上千人被捕!

2011年, 阿拉伯之春席捲中東, 多個國家的政權倒臺, 社會陷入一片混亂, 至今仍未恢復元氣。 阿拉伯之春的源頭是中東小國突尼斯的騷亂, 執政20多年的本·阿裡被迫下臺, 流亡沙烏地阿拉伯。

值得一提的是, 突尼斯後來並未像敘利亞和葉門那樣陷入無休止的內戰, 而是通過和解實現了較為順利的過渡。 然而, 7年後, 這個國家又開始亂了。

從1月8日開始, 突尼斯全國各地爆發抗議浪潮, 對嚴重的經濟困難表達不滿。 示威活動很快演變成騷亂, 首都甚至有超市被洗劫。 而在其他地方, 還有警察局被縱火。 目前已經至少造成1人死亡,

數十人受傷, 上千人被逮捕!

此次抗議的物件是突尼斯政府推出的新財政法, 造成大範圍物價上漲, 例如麵包、蔬菜和電話卡等基本物資和用品。 同時增值稅也上調了一個百分點。

不過說實話, 突尼斯政府此舉也是迫不得已。 該國2017年赤字為6%, 入不敷出, 於是只好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錢, 而該組織的錢可是不好拿, 突尼斯必須採取一系列緊縮和改革措施才能滿足借款條件。

自從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 突尼斯一直陷入經濟停滯, 該國貨幣對美元匯率暴跌超過40%, 失業率高達15%, 最低工資只有每月160美元, 物價又高, 根本養不活一家人。

更不可思議的是, 突尼斯公務員隊伍太龐大, 人數高達80萬人, 占所有就業人口的五分之一, 光公務員的工資就占到國家GDP的14%, 為世界所罕見!1000萬突尼斯人顯然不需要這麼多公務員, 但私營部門又找不到工作, 一旦公務部門不再招新人, 勢必導致就業率進一步下降, 惡性循環!

更糟糕的是, 由於阿拉伯之春導致政局不穩, 在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的旅遊業又連年蕭條,

也是, 國家亂了, 誰還敢去玩呢?

不知道這一波突尼斯騷擾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