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家鄉的記憶《一》開篇絮語

我家住在大荔縣東北邊陲, 鐮山原頭與金水溝口交匯之處, 自然形成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極目東瞻南眺, 中條山與西嶽華山遙相呼應,

濤濤黃河一路南下奔流不息。 近觀村基三面環溝, 與合陽縣黑池鎮王岨、蔡苜, 本縣範家鎮西寺子隔壑相望, 唯有西面通往大路, 舊時因水土流失和人為起土, 也由幾條低凹的大小胡同將村莊高高托起, 形成挺拔傲立之勢, 故名東高城。

殘存的老城牆

早先村子四周有城牆護圍, 聽年長者傳說西城門樓上懸橫匾榜書“忠心保介”.四個大字, 解其意為:介字的一撇為去東白池方向大路, 一捺為去井莊方向大路, 豎撇為去龍賈方向大路, 因過去村路擇近走斜角, 直豎為去西高城方向大路, 其意含蓋全村地域之說。 至於先輩是否還有其它粵意, 今人不得而知。 總而言之, 是這方熱土養育了我, 成長了我, 儘管現己年近古稀, 我依然眷戀著可愛的家鄉。 平日閒談中, 靜思時, 睡夢裡常常閃現一幕幕美好的回憶:童年的夥伴、巷院的變遷、正月裡的社火、老爺廟的神像忙前的小滿會、澇池的大楊樹、金水溝的馬牙棗, 特別是一代代勤勞樸實的家鄉人, 更是令人難以忘懷而敬佩感歎!

兒時小夥伴玩鬥雞

小學四年級畢業照

情感的支配, 不由已蒙生任性的莽為, 拿起拙筆, 打開相機, 把以往那些陳年老事盡可能完美地托表出來, 也算了卻心思, 對生我養我家鄉的一點感恩和回報!幸借微信美篇平臺, 誠撰數篇短文並附加少量圖片, 以展家鄉以往的風彩!

收割小麥

西巷老槐樹

鑒於個人僅有的水準, 心有餘而筆不從, 加之事老人小, 知之甚少, 大部內容只是通過走訪他人而得點滴, 謬誤遺漏在所難免,懇切企佇民間賢達多指不妥之處,多供詳實資料,多傳微信空間,以達俾人終目的:感恩高城,宣傳高城,傳承高城,讓高城的明天更好更美!永遠充滿燦爛的陽光!(鐮山老吳)

謬誤遺漏在所難免,懇切企佇民間賢達多指不妥之處,多供詳實資料,多傳微信空間,以達俾人終目的:感恩高城,宣傳高城,傳承高城,讓高城的明天更好更美!永遠充滿燦爛的陽光!(鐮山老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