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的這些行為會間接害了孩子

昨天忙完手上的工作以後, 一個人沒事去超市溜達, 正穿梭於貨架之間尋找我要買的東西時, 耳邊突然傳進了這樣一個聲音“這些玩具我都要”“好好好, 你說了算, 媽媽都給你買”……尋聲望去, 發現一對母子, 看得出來媽媽很年輕, 小男孩也就五六歲的模樣, 吃的胖乎乎的, 正在他媽媽面前頤指氣使地說自己的欲望;而媽媽儼然一副伺候小少爺的樣子, 開口必應……

作為旁觀者的我看到這一幕, 感慨頗多, 因為在我所接觸的家庭教育案例中, 這樣的現象實在太多, 忍不住要出來念叨幾句:鑒於現在物質條件的改善, 大部分新手父母和家裡的老人會盡力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以此來證明自己對孩子無私的愛意。 但我還是忍不住為這樣的父母和孩子感到悲傷,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無私付出和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是成正比的。 相反, 這樣的付出和溺愛最終會寵壞孩子,

毀掉他們的未來, 完全是出力不討好, 那父母的哪些做法容易把孩子寵壞呢?

1.不管對錯, 總為孩子找藉口

我曾遇見過這樣的父母:孩子因為私自把其他小朋友的作業本拿回了家裡, 被老師批評教育, 父母卻認為老師太小題大做了,

覺得孩子還小, 淘氣貪玩都是常有的事兒, 不需要太過於較真……這樣不管對錯為孩子找藉口, 忽視對孩子壞習慣的糾正和教育, 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很危險的。

2.從不讓孩子參與家務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父母捧在手心,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父母為他們打點好生活中的一切, 捨不得讓他們參與任何家務, 為他們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發展下去的直接後果就是在這種溺愛裡成長的孩子逐漸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3.對孩子有求必應

現在大部分父母都這樣寵愛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高興, 會盡力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而一旦需求得不到滿足, 孩子就用一哭二鬧三打滾兒的方式逼著父母妥協,

最後父母為了省心, 就“乖乖地”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這樣, 父母應該注意了, 這說明你已經間接地被孩子掌控了。

4.縱容孩子說髒話

我曾在公園裡碰到過一個孩子口出髒話, 旁邊的父母不僅沒有嚴肅制止, 反而笑著說道:這熊孩子還小不懂事, 長大了就好了。 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態度會使孩子誤認為這種言行很可愛, 不僅不會收斂, 而且可能會說越來也多的髒話。

5.過於自我, 隨意對人發脾氣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 不僅被爸爸媽媽寵著, 還有來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格外關。 這樣環境包圍著的孩子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會經常因為小小的不愉快就發脾氣。

人有情緒很正常, 尤其是孩子可以毫無顧忌地通過釋放自己的情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但如果對外人孩子也依舊這樣發脾氣, 父母就應該注意引導孩子的言行了。 畢竟以後孩子是要獨立進入社會的, 而過於自我、隨意對人發脾氣很容易被孤立在群體之外。

總結:父母愛孩子一定要有原則:愛孩子可以, 但千萬不要溺愛。 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在父母的關愛下健康幸福地長大。

youwineducatio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