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所做的事情,是魏征、王振、趙匡胤的做過的,一個二愣子的宰相

一代名相寇准, 青史留名, 幾乎就是歷代賢相的代名詞。 在他的身上, 後世的文人們能找到幾乎有所美德的影子。 他天資聰慧, 少年成名, 19歲的就考中進士;他直言敢諫, 在朝廷上能與皇帝力爭;他文能治國, 關心百姓疾苦, 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武能救國, 能在遼兵大軍壓境之際, 勸說御駕親征, 退敵於國門。 總之似乎是個完美的人物, 但是小玨想說的是, 命運能捧一個人, 也能踩一個人。

先說寇准和魏征的相似處, 端拱二年(989年), 寇准曾在御前奏事, 大膽進諫。 由於忠言逆耳, 太過尖銳, 宋太宗聽不進去, 生氣地離開了龍座, 轉要回內宮。 寇准卻扯住宋太宗的衣角, 勸他重新落座, 聽他把話講完。 這個故事記錄在正史的《宋史》中, 是不是和魏征進諫的故事很類似?大概名臣都有這個容易激動的習慣吧, 後來的包拯也是把宋仁宗吐了一臉唾沫。 只不過宋仁宗更是一位好脾氣的皇帝。

再說寇准和王振的相似處, 1004年秋, 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 深入宋境。 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 宋真宗也想南逃, 但是寇准力勸宋真宗去前線御駕親征。 真宗皇帝慢慢吞吞到了前線, 寇准硬是逼著聖駕到最前端的將士中勞軍。

是不是和土木堡時候的王振類似?後來400多年後的明朝, 當時最炙手可熱的太監王振也是幾乎一模一樣的劇本, 慫恿明英宗前往一線。 可惜, 歷史上在這裡開了一個玩笑, 寇准成功了, 成為救國的功臣, 而王振失敗了, 成為了不知輕重, 輕敵冒進的替罪羊。

最後說寇准和趙匡胤的相似處。 說實話, 一個君, 一個臣, 哪裡有多少相似處?只是有一點,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 就是被部將穿上龍袍, 倒戈一擊, 回到都城, 結束了後周的統治, 建立了花團錦簇的大宋王朝。 而這位寇准, 被罷相後出任陝州知府, 有一次過生日, 寇准大擺筵席, 廣邀賓客, 並穿著一件黃色繡龍的新衣服忙前忙後。 消息傳到京城, 真宗把宰相王旦叫來, 問他:“寇准穿黃龍袍, 這是要造反嗎?”王旦聽後大驚, 當即表示說:“此事交與臣來處理吧。 ”退下後, 王旦急忙寫信斥責寇准, 讓他做事收斂些, 之後王旦又極力為寇准掩飾, 此事才不了了之。 這位元寇宰相, 毫無可能的情況下, 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目的,

居然穿上龍袍, 也不知道是不是活膩了。 多虧是政治開明的北宋時期, 不管其它哪個朝代, 估計九族都會株連了。

其實寇准有很多缺點, 愛發牢騷、愛打小報告, 記仇記恨, 但是如同流星也只是片刻的閃耀就被人記住, 煙花只有瞬間的美麗為人欣賞一般, 檀淵之盟的那一刻,歷史就選擇了他。

檀淵之盟的那一刻,歷史就選擇了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