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那些葡萄酒教我們的人生哲理

“人生如酒”這句話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哪位賢人說的, 不管是“越久就越香, 讓人回味無窮”, 還是“有時濃烈有時薄”, 都比喻得很恰當。 這樣的話題講得多了, 這裡不贅言。 最近因為頻繁接觸葡萄酒, 發現葡萄酒裡面的確蘊含了很多人生道理, 於是故不揣淺陋, 將其記錄下來。

葡萄雖然是一種適應性強的果樹, 但只有在最適宜的地域才能生長發育良好, 方可獲得優質高產。 比如在飽受嚴寒侵擾的俄羅斯是種不出葡萄藤的, 那裡只能出產土豆;熱得幾乎不用穿衣服的赤道諸國, 養的只會是一群群蚊蟲黴菌。

葡萄藤追求不冷不熱的溫帶, 全球大部分葡萄園都集中在南北緯30 到50 之間, 也是鼎鼎有名的地中海氣候分佈區域。 這一追求, 正印證了大中華的中庸之道。

對土壤的要求上, 葡萄藤一般不適合種植在太過肥沃的土壤上, 反而它更適合一些貧瘠的土壤。

因為肥沃的土壤會促進葡萄藤徒長枝葉, 消耗掉過多的養分, 無法長出優質的葡萄, 這似乎與“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有點相似。

一塊地, 可能種不了莊稼, 放不了羊, 但卻能結出甜美的葡萄果實;在波爾多不受重用的瑪律貝克來到阿根廷後成為了鎮國之寶, 差點滅絕的佳美娜輾轉來到智利也逐漸發揚光大。

這告訴我們:一時的失意不要緊,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不要抱怨你所處的環境惡劣, 別人走過的路, 也許不適合你, 別人走不了的路不代表你不能走, 創新思維, 改變思路, 也許就能走出一條新路, 而方向錯了, 再努力也沒用。

梅洛和赤霞珠是世界兩大主力釀酒葡萄品種, 在波爾多, 一些佳釀都出自兩者的混釀。

因為釀酒師清楚了兩種葡萄的優缺點, 赤霞珠單寧和酸度都很高, 梅洛單寧含量低, 含糖量高, 酸度低, 如果把赤霞珠與梅洛, 取長補短之餘還能保持各自的品種個性, 使釀出的葡萄酒口感更加絲滑。 而人本身, 如果能充分認識自身的長處和不足, 取長補短, 或能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光彩。

一個人和一瓶葡萄酒是否具備潛力, 不要急著去試探(開瓶), 時間會證明一切。 陳年過的可能是好酒, 也有可能是醋酸。 但是, 把握時機, 喝酒與做人同樣重要。

不管一支葡萄酒標明保質期多久, 都要記住葡萄是有適飲期的, 錯過了這個時間, 就再也找不回當初的甘醇美味了。 生活也如是, 很多東西都會有“適飲期”, 在適合的時間, 適合的地點,

遇到對的人, 做了對的事, 還有什麼不成功的呢?正所謂“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是也!

葡萄在成長和釀造過程中, 碰到過諸多“美麗的錯誤”。

比如冰酒的誕生, 兩百年前的德國, 葡萄園遭受到突然來襲的霜害。 酒農為了挽救損失, 只好將錯就錯,

將冰凍的葡萄壓榨, 按照傳統方式發酵釀酒。 誰知, 無心插柳柳成蔭, 釀成了酒體飽滿、風味獨特的佳釀, 造就了冰葡萄酒的問世。

而關於貴腐酒, 有這樣一個傳說:貪玩的莊主打獵遲遲未歸, 葡萄在藤上“長黴”了, 工人都不敢採摘。 回來後的莊主為了不讓一年的勞動付諸東流, 像往常一樣裝桶釀酒, 沒想到腐爛了的葡萄釀出的酒異常甜美、異香濃郁撲鼻、持久不散。 冰酒、貴腐酒的誕生, 正印證了“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的道理。

有人說葡萄酒是有生命的, 當葡萄被釀成酒, 就獲得了生命, 她在等待一個有緣的人, 剛剛釀造出來, 猶如情竇初開的少女, 略帶青澀, 隨著歲月的洗禮, 漸漸走向成熟, 有誰能夠眷顧她?期待, 終於等到那一天的到來,那種唇齒滑過的感受,將是她和他最美的時刻。

終於等到那一天的到來,那種唇齒滑過的感受,將是她和他最美的時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