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離開QQ的8090後:我們從屁大點事也要發說說,到天大的事也不說了

“以前屁大點事都要發條說說, 現在天大的事也憋在心裡不說了......

2017年的最後一天, 和2018年的第一天, 朋友圈開始被18歲刷屏了。 深究才知道, 原來2018年, 所有的90後已經全部跨過18歲。

這讓朋友圈那些正在往保溫杯里加枸杞的80/90後坐不住, 回想當年我的18歲, 是什麼模樣?

於是朋友圈開始紛紛曬起了18歲。

但是你們發現沒有, 你曬的很多照片都是從QQ空間下載保存後, 再上傳到微信的。

這10幾年, 你最大的變化除了衣著打扮外,

還有你使用的社交工具。

(一)

1999 年, 騰訊推出了中國第一款點對點、一對多聊天軟體QICQ(QQ 的前身), 2000 年更名為QQ。 2005 年左右, QQ 進入全盛期。

那時90 後們正值青春期, 剛上中學, 上QQ 找人聊天是種時尚潮流。

那時候同學間還會互相攀比:你的QQ號是幾位元數, 是那個數字開頭。 位數越少、第一位數越小證明你的QQ越久。

那時候不止比QQ位數, 還會比等級。 於是每次有小夥伴去網吧都會交代他們:幫我掛下QQ, 我差一點就一個太陽了。

(二)

但是那時候QQ最讓人著迷的還是QQ空間。

因為你可以在空間上傳自己的照片;發表自己的心情;給自己喜歡的人留言;期待你在意的人過來給你留言。

那時候我們總是樂此不疲的更新著自己此刻的心情與感受, 有時候一天還更新好幾條。

現在微信也有發表新鮮事的功能, 但是卻發現一周都難有一次發佈的心情。

是的, 與其說我們的社交工具變了, 不如說是我們心態變了。

18歲我們依賴著QQ, 屁大點事也要發個說說;現在的我們依賴著微信, 但天大的事也會憋著不說。

(三)

QQ, 樂在溝通;微信, 讓世界看到你......

QQ, 我們做到了無話不說;而微信, 我們卻沒有讓全世界看到自己, 而是慢慢的開始封閉了自己。

越來越少的同齡人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心情。 偶爾發一條, 也要在“誰可以看”一欄, 勾選分類。

(四)

以前我們用QQ和小夥伴聯繫著, 用的非智慧手機和2G流量, 聊起天來真的太不方便, 於是跑到網吧開機兩小時, 就為了聊QQ。

現在我們用微信和所有人聯繫著, 用著智慧手機和免費的WiFi, 如此方便的條件, 我們卻連一條資訊都懶得回復了。 甚至經常出現看到資訊後直接就關閉了聊天視窗, 等想起來回資訊已經是三天后。

以前我們堅決不會忘記回資訊,哪怕上課或者QQ設置著自動回復,一下課也會立馬回復。

以前再沒朋友,QQ群也會一閃一閃的,提醒你該出來來聊聊天啦。

現在微信除了工作需要,其他群基本彈不出任何消息,因為你開啟了“消息免打擾”模式......

(五)

大家用微信時,休息要在朋友圈公告三遍,仍然有人找,於是有的人把微信昵稱改成了“ xxx(休假中)”。

然而即使這樣,還是會有人發工作資訊,一個朋友曾在淩晨2 點半收到過老闆的3 條語音資訊,每條都有60 秒。

“很崩潰,老擔心沒有及時回復的話對方會不會不開心。”

想當年在QQ 上,我們可以隨意選擇線上、隱身、忙碌、離開等狀態,隱身時,頭像會變成離線時一樣的灰色;沒空回資訊時,你可以把狀態設置為“離開”或“忙碌”;有時候無聊還會設置成“Q我吧”......

(六)

回頭來看,80/90後的QQ 時代,上網聊天曾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

那時上網難,家裡沒電腦就偷偷去網吧,打開QQ,輸入帳號和秘密點擊登錄,就像進入了另一個次元。

那時候大家很努力的想要在QQ 上給自己塑造一個更吸引人的形象:偷偷用家裡座機打電話充紅黃藍綠粉紫鑽、裝扮空間、買QQ 秀……

那時候還有情侶空間,有男朋友的女生會把自己的空間裝扮的很漂亮,順便把男朋友的一起裝扮了;沒男朋友的也可以找個要好的朋友一起裝扮。

那時的每個選擇與做法,都是為了告訴別人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現在的微信再怎麼裝扮別人也看不到,聊天背景只給自己看,朋友圈背景也只有運動步數第一的時候別人才能看到。

而對於狀態,如果更新狀態太頻繁,人家會覺得你太閑,再也沒有人會花時間去感受你今天心情如何?

(七)

QQ每一個狀態的改變,都有對應提示音:上線下線的敲門聲,加好友的咳嗽聲,來資訊的嘀嘀聲……每一個聲音,都可能影響你的心情。

那時候看到暗戀物件的頭像從灰色變成彩色,感覺自己的心情也被點亮了,收到他的資訊時,心跳也跟著‘嘀嘀嘀’的聲音加速。

今天,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智慧手機也無比方便,但以前的那種儀式感逐漸消失了。

離開QQ 的80後、90後們開始懷念那個需要一點努力才能上網聊天的時代。

“那時候,我們下線前會很認真地說:

‘我下了,886’。”

說完並不會馬上睡去,而是去你的QQ空間逛下,看看你今天的心情如何,順便去留言板踩一踩。

嘀嘀嘀,嘀嘀嘀嘀

親親,來踩踩,不跑堂~

你好,不是本人,幫忙掛Q中......

這些曾經是我們最熟悉的聲音,如今看起來卻恍如隔世。老了,老了~

等想起來回資訊已經是三天后。

以前我們堅決不會忘記回資訊,哪怕上課或者QQ設置著自動回復,一下課也會立馬回復。

以前再沒朋友,QQ群也會一閃一閃的,提醒你該出來來聊聊天啦。

現在微信除了工作需要,其他群基本彈不出任何消息,因為你開啟了“消息免打擾”模式......

(五)

大家用微信時,休息要在朋友圈公告三遍,仍然有人找,於是有的人把微信昵稱改成了“ xxx(休假中)”。

然而即使這樣,還是會有人發工作資訊,一個朋友曾在淩晨2 點半收到過老闆的3 條語音資訊,每條都有60 秒。

“很崩潰,老擔心沒有及時回復的話對方會不會不開心。”

想當年在QQ 上,我們可以隨意選擇線上、隱身、忙碌、離開等狀態,隱身時,頭像會變成離線時一樣的灰色;沒空回資訊時,你可以把狀態設置為“離開”或“忙碌”;有時候無聊還會設置成“Q我吧”......

(六)

回頭來看,80/90後的QQ 時代,上網聊天曾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

那時上網難,家裡沒電腦就偷偷去網吧,打開QQ,輸入帳號和秘密點擊登錄,就像進入了另一個次元。

那時候大家很努力的想要在QQ 上給自己塑造一個更吸引人的形象:偷偷用家裡座機打電話充紅黃藍綠粉紫鑽、裝扮空間、買QQ 秀……

那時候還有情侶空間,有男朋友的女生會把自己的空間裝扮的很漂亮,順便把男朋友的一起裝扮了;沒男朋友的也可以找個要好的朋友一起裝扮。

那時的每個選擇與做法,都是為了告訴別人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現在的微信再怎麼裝扮別人也看不到,聊天背景只給自己看,朋友圈背景也只有運動步數第一的時候別人才能看到。

而對於狀態,如果更新狀態太頻繁,人家會覺得你太閑,再也沒有人會花時間去感受你今天心情如何?

(七)

QQ每一個狀態的改變,都有對應提示音:上線下線的敲門聲,加好友的咳嗽聲,來資訊的嘀嘀聲……每一個聲音,都可能影響你的心情。

那時候看到暗戀物件的頭像從灰色變成彩色,感覺自己的心情也被點亮了,收到他的資訊時,心跳也跟著‘嘀嘀嘀’的聲音加速。

今天,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智慧手機也無比方便,但以前的那種儀式感逐漸消失了。

離開QQ 的80後、90後們開始懷念那個需要一點努力才能上網聊天的時代。

“那時候,我們下線前會很認真地說:

‘我下了,886’。”

說完並不會馬上睡去,而是去你的QQ空間逛下,看看你今天的心情如何,順便去留言板踩一踩。

嘀嘀嘀,嘀嘀嘀嘀

親親,來踩踩,不跑堂~

你好,不是本人,幫忙掛Q中......

這些曾經是我們最熟悉的聲音,如今看起來卻恍如隔世。老了,老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