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己的孫兒該誰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是……?

一次閒聊時, 好友告訴我, 他的鄰居去年底升級當了爺爺。 這位鄰居有外去吃早餐的習慣, 近日他們在電梯相遇。 好友問他是否去吃早點。 鄰居說:“不哩!去買菜。 ”又問:“孫伢子住在家吧”, 鄰居可有怨聲說:“親家鄉里的, 只能我們帶呀”!還說:“你看我們院子裡, 哪家的孫伢子不是外公外婆帶, 哎哎沒辦法喲。 ”好友開玩笑說:“自己的孫子你不帶誰帶呵!”

其實, 這位爺爺說的不全對。 以我所居樓棟為例, 現有住戶31家, 9戶人家的孫輩或剛出生, 或在幼稚園, 或剛讀小學, 必須有人招扶。 其中, 由爺爺奶奶帶的1戶, 由外公外婆帶的4戶, 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輪流帶的3戶, 請保姆自帶的1戶。 有一戶其女兒定居美國, 兩老口不遠萬里, 遠度重洋, 與親家每半年一輪。 其他樓棟, 基本也是這幾種模式。

孫輩中, 由爺爺奶奶帶的比例為什麼偏低, 而外公外婆帶的比例明顯要高於前者?其中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只能意會、不可明言的原因。 社區一鄰居, 一胎全由外公外婆包乾。 決定生二胎時, 兩家事先商定由爺爺奶奶負責。 可生下二胎後, 因為奶奶帶孩子的許多習慣媳婦無法接受, 沒幾個月婆媳產生矛盾, 只好由外公外婆繼續履行義務。

爺爺奶奶不服氣, 外公外婆有苦不好說, 只能在老鄉與好友面前吐吐苦水, 求得心理平衡。

網路配圖

小時, 老輩常用一段民謠告誡兒孫, 切莫翅膀硬了就不要娘爺了。 民謠說:“麻雀子, 尾巴長。 討了婆娘不要娘。 ”過去人們說“郎為半子”。 當今, 城市中許多人家已是“郎為親子”。

兒子成家特別是生孩子後, 大都寄居于外公外婆家, 或把外公外婆請進家, 爺爺奶奶只當陪襯、敲邊鼓。 當然少不了經濟上的支持。 像那位鄰居爺爺, 獨享帶孫之樂待遇的不多。 個中原因, 想必大家心中有數不言自明。

古今說,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實際情況的確如此。 自己的孫子該誰帶?這本是不成問題的問題。 因為父母是當然的第一責任人。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均沒有帶孫的法律義務和責任。 根據社情、民情, 習慣傳承, 時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為孫兒當免費保姆, 當然多數人是心甘情願做貢獻, 但也不能排除有的是沒辦法不得以而為之。 問題是, 時下有人認為老人出力出資帶孫輩, 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否則兒女不高興, 親友不認同, 鄰居風言風語 。 讓人更難堪的是, 兒子媳婦、女兒女婿、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通情達理、互相理解, 倒也其樂融融, 偏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是性情中人, 一旦家庭有矛盾, 老人們除了帶孫勞累, 還要糾結於矛盾之中, 這就難免讓人煩惱了。

自己的孫兒該誰帶?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或是兩家老人輪流,表面上是能者多勞的形式問題,其實它不但是家庭問題,更是具有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社會問題,而且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處理模式,所以清官也難斷家務事。

撫養子孫後代是家庭大事,也是社會責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當助一臂之力。至於誰帶為好,依我之所見所聞,帶孫也要講隨緣,誰帶孩子是強項,誰就多出把力,不必斤斤計較。前面那位剛升級的爺爺獨挑帶孫之擔的確辛苦,但也說明兩位老人能幹,說明兒子、媳婦信任,說明家庭和睦和諧。依我看,鄰居爺爺勞累時有想法可以理解,而抱怨則大可不必了,不知網友是否贊同。

來源丨紅網論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自己的孫兒該誰帶?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或是兩家老人輪流,表面上是能者多勞的形式問題,其實它不但是家庭問題,更是具有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社會問題,而且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處理模式,所以清官也難斷家務事。

撫養子孫後代是家庭大事,也是社會責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當助一臂之力。至於誰帶為好,依我之所見所聞,帶孫也要講隨緣,誰帶孩子是強項,誰就多出把力,不必斤斤計較。前面那位剛升級的爺爺獨挑帶孫之擔的確辛苦,但也說明兩位老人能幹,說明兒子、媳婦信任,說明家庭和睦和諧。依我看,鄰居爺爺勞累時有想法可以理解,而抱怨則大可不必了,不知網友是否贊同。

來源丨紅網論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