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戰爭怎麼計算軍功?士兵一邊割首級一邊打仗?

大家知道, 中國古代打仗, 統計軍功的主要方式是算人頭, 也就是看人頭的多寡來發佈獎賞。 但問題來了, 戰場形勢那麼激烈, 戰陣同進同退, 士兵們怎麼可能一邊打仗一邊割首級呢?如果大家都去搶人頭, 仗還打不打了?況且一個人頭十幾斤, 掛在身上也是個不小的負擔, 肯定會影響到正常作戰。

有人可能會說, 打敗敵人之後再回來割首級不行嗎?當然可以, 只是這樣一來, 就沒人能分的清楚那些敵人到底是誰殺的。 有的人打仗不積極只知道貪生怕死劃水, 割起首級時卻沖在最前面, 這對其他那些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的戰士公平嗎?

所以後來有些將軍想了一個辦法, 用割耳朵來替代割人頭, 畢竟耳朵重量輕, 割起來快, 也好攜帶。 一般是割左耳——怕有些人把敵人兩隻耳朵都割了誇大戰功。 但和割人頭相比, 割耳朵也只是換湯不換藥——你割耳朵的時候敵人乘機把你殺了怎麼辦?

而且按這種記功方式, 弓箭手怎麼記功?騎兵怎麼記功?難道騎兵砍了一個人, 還得從馬上跳下來, 砍了頭割了耳朵, 再翻身上馬繼續作戰?

除此之外, 以首級和耳朵計算戰功還有一個極大的弊端, 那就是殺良冒功。

某些軍紀敗壞的軍隊甚至會屠殺平民, 用平民的人頭和耳朵來謊報戰功。

所以到了明代, 出現了兩種軍功標準,這一時期發揮主導作用不再是人頭, 而是“以戰鬥表現論功”的標準。 明代的軍功制度裡提到, 只要是殺入敵軍陣營者, 能夠完成使命者, 出奇破敵者, 算奇功;一直前進殺敵者都算頭功。 而且戰場上還有督戰隊記錄士兵們的殺敵功績, 另外他們還負責記錄, 貽誤戰機者、後退逃跑者。 戰爭結束後, 統一論功行賞。 違反軍紀的一併處罰, 一個都別想跑。 比如說戚繼光的戚家軍, 據說人頭就是以小隊為單位記功, 賞銀內部自己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