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古代文學素材專題:“思侶懷友”的寫作

良時不再至, 離別在須臾。

漢·無名氏《別詩》 朋友歡聚的時光不能再得, 片刻之間就要分離, 多麼難堪。

四海皆兄弟, 誰為行路人!

漢·無名氏《別詩四首》 中國境內的人都是骨肉弟兄, 沒有漠不相關的陌生人。 言下之意是, 處處可以為家, 人人可以和睦相親。 這是鼓勵和安慰遠行人的話。

相去日已遠, 衣帶日以緩。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上句謂別離之久, 下句言相思之深。 久別思深, 人一天天地瘦下去, 衣帶自然也就一天天地感到鬆弛了。 這兩句套用古樂府歌“離家日以遠, 衣帶日趨緩”舊句。

此物何足貴,

但感別經時。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 這奇樹之花有什麼可貴呢?只是因為離別的時間很長, 借折花遺遠以表懷念之情罷了。

惟念當乖離, 恩情日以新。

漢·蘇軾《詩四首》 當:要, 將要。 想到即將離別, 念及平時的情誼而難捨難分。

所志在功名, 離別何足歎。

《史記·田儋列傳》 一心為的是求取功名, 離別不值得歎息。

別日容易會日難, 山川悠遠路漫漫。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離別是常事, 而相聚的機會卻難得, 遠隔萬水千山, 路途多麼遙遠。 表達別後難逢的愁苦。 李後主《浪淘沙》“別時容易見時難”, 從此化出。

歡會難再逢, 芝蘭不重榮。

三國·魏·曹植《閨情》 芝蘭:亦作芷蘭。 榮:草類開花。 以芷和蘭等香草一年之中不能再度開花, 比喻美好的時光難再得,

歡樂的聚會難再逢。

今日樂相樂, 別後莫相忘。

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風流雲散, 一別如雨。

三國·魏·王粲《贈蔡子篤》 分別之時如風雲飄流分散, 一別象雨點一樣散落各處。

如何金石交, 一旦更離傷。

三國·魏·阮籍《詠懷》 金石交:喻交情深厚, 有如金石般堅固。 離傷:因離別而憂傷。

非君之念思為誰, 別日何早會何遲。

晉·陸機《燕歌行》 不是思念你, 還會思念誰呢;分別的時間是何等早, 可相會又何等遲啊。

誰謂情可書?盡言非尺牘。

晉·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征還東》 尺牘:信。 離情深切, 不是書信所能盡述。

君在天一涯, 妾身長離別。

南朝·梁·江淹《古離別》 丈夫你遠在天邊, 我與你長久別離。

北寒妾已知, 南心君不見。

南朝·宋·鮑令暉《古意贈今人》 妾知道君在北方的寒冷,

君卻不知妾在南方思君之情。 通過對比極寫離思。

江南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

南朝·宋·陸凱《贈範曄詩》 聊:姑且。 一枝春:此指梅花。 梅花開在冬末春初, 故用作春天的象徵。 信手拈來, 象徵高潔, 表達春心。

絲中傳意緒, 花裡寄春情。

南朝·齊·王融《詠琵琶》 在花間彈奏琵琶, 從琴弦中傳達出內心的感受, 懷春的情思可以想見。

尺素在魚腸, 寸心憑雁足。

南朝·梁·王僧孺《擣衣》 尺素:指書信。 《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有“呼兒烹鯉魚, 中有尺素書”之語。 雁足:喻書信。 語出《漢書·蘇武傳》:“使者謂單于, 言天子射上林中, 得雁, 中有系帛書。 ”

黯然消魂者, 惟別而已矣。

南朝·梁·江淹《別賦》 黯然:神情沮喪失色的樣子。 消魂:悲傷愁苦的情狀。

再沒有比離別更令人淒慘傷神的了。 極寫動亂時代別離之苦。

別鶴聲聲遠, 愁雲處處同。

南朝·陳·江總《別袁昌州詩二首》 別鶴:離去的鶴鳥, 比喻遠去的袁昌州。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

隋·無名氏《送別》 柳條折盡: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 行人:出行在外的人。

春寒入骨清, 獨臥愁空房。

隋·侯夫人《自傷詩》 春天的寒意透骨涼, 一個人獨睡在空房中怎麼能不愁呢?淒苦的形象, 躍然紙上。

偏訝思君無限極, 欲罷欲忘還複憶。

隋·薛道衡《豫章行》 寫出思婦欲罷不能, 情思無限的婉曲之情。

年年柳色, 霸陵傷別。

唐·李白《憶秦娥》 柳色: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 此表示離別。 霸陵:古縣名, 治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北。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唐·李白《三五七言詩》 相思之盡, 相見何時, 長夜遲了, 離情難遣。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唐·杜甫《夢李白二首》 我一連三夜都常常夢見你, 都是由於你的情意深摯。 表現了作者與故人深厚的友情。

故人入我夢, 明我長相憶。

唐·杜甫《夢李白二首》 千裡外的故人來到夢中, 是知道我對他的日夜思念。 這是杜甫聽說李白流放夜郎溺于水憂愁成夢寫成的, 表現了詩人思念故人李白的真摯之情。

月色今宵似往年, 何處曾經同望月?

唐·白居易《感月悲逝者》 月色依舊, 而昔年同游望月之人已逝, 對月思人, 不勝痛切, “何處”兩字一問, 渲染“悲逝者”的情調。

人言柳葉似愁眉, 更有愁腸似柳絲。

唐·白居易《楊柳枝》 愁腸似柳絲:愁思象柳條那樣多而紛亂。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唐·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方,因望月有感,聊書所寄》 一夜:這一晚。 鄉心:思念故鄉之心。 刻畫出一幅五地望月,兄弟共生鄉愁的圖景,語言渾樸,概括力強。

閑夜思君坐到明,追尋往事倍傷情。

唐·元稹《寄樂天》 追懷往事,思君憶君坐到天明,徹夜不寢,何其情切乃爾,於此可見元白交誼之深。

路遙千萬裡,人別十三秋。

唐·賈島《懷博陵故人》 十三秋:十三個秋天,即十三年。別久路遙,無限懷思,以淺白通俗的語言道出深情。

欲問江深遠,應如遠別情。

唐·劉禹錫《鄂渚留別李表臣》 謂友情猶如江水那麼深,那麼悠遠。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唐·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零落殘魂:指痛苦頹喪的心靈。 黯然:神情沮喪失色的樣子。 越江:此指柳江。

委曲風波事,難為尺素傳。

唐·張九齡《當塗界寄裴宣州》 指生活中的患難曲折,難以書信來表達。

鶯啼花又笑,畢竟是誰春?

唐·李商隱《早起》 畢竟:究竟。 此與“映階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流水無情草自春”(杜牧《金穀園》)一樣筆法。但“是誰春”用問語,比“自春”的語氣更強烈。鳥啼花笑欣賞無人,春色為誰妍,更耐人尋思。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何當:何時。 卻:再。 “眼前景反作後日懷想,此意更深。”(桂馥《劄樸》)“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徐德泓《李又山討魂》)

不知人萬里,時有燕雙高。

唐·李商隱《迎寄韓魯州同年詹》 時:時常。

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干戈惜暫分。

唐·李商隱《杜工部蜀中離席》 干戈:幹,盾,戈,平頭戟,古代兵器,引申指戰爭。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唐·李商隱《無題》 意謂見面的機會難得,分別時更覺難分難舍。 不忍分離,而分離時又正當百花凋殘的暮春時節,更令人傷感。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渭水:即渭河,黃河主要支流之一。 良朋遠去,時屆一年,對景懷人,倍加悵惘。

人道青山歸去好,青山曾有幾人歸。

唐·杜枚《懷紫閣山》 歸:指辭官歸隱。

欲寄相思千里月。

唐·杜牧《寄遠》 千里月:光照千里的月亮。 這裡從李白《聞王昌齡左千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化出,可參看。月本無知之物,卻化無情為有情,融情入物,倍覺感人。

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望路漫漫。

唐·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 漫漫:無邊無際的樣子,形容距離遠。

且感千金諾,甯辭萬里遊。

唐·錢起《送李判官赴桂州幕》 千金諾:價值千金的諾言,形容極有信用的說話。 寧(nìng):豈,難道。

一夕盈千念,方知別離苦。

唐·錢起《秋夜寄袁中丞王員外》 一夜裡充滿著千千萬萬種想念,這才知道別離的痛苦滋味。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唐·柳氏《答韓翃》 芳菲節:花草美盛芬芳的時節,指春天。 贈離別: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唐·王之渙《別離》 攀折苦:被攀折之苦。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別離的人多,故楊柳苦於不斷被攀折。不說離人苦,而說柳條苦,用筆婉曲含蓄。

男兒自古多離別,懶對英雄淚滿巾。

唐·李鹹用《別李將軍》 寫男兒志在四方不因別離而下淚的豪邁氣概。

須知相識喜,卻是別愁媒。

唐·李鹹用《惜別》 須:應該。 卻:正。 相識時的欣喜正是離別時憂愁的媒介。

雲帆高掛一揮手,目送煙霄雁斷行。

唐·李鹹用《送從兄入京》 雲帆:船帆。 煙霄雁斷行:大雁的佇列在高遠的空中消失。 煙霄:高空。

情似藍橋橋下水,年來流恨幾時幹?

唐·唐彥謙《無題》 相思之情象永無休止的藍橋橋下的流水那樣,把離恨帶走吧,但何時才會乾涸呢?綿綿無止境的思情躍然可見。

送君萬里不覺遠。

唐·戴叔倫《送裴判官回湖南》 表示戀戀不捨的深情,以至不惜萬里相送。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外弟:姑舅兄弟。 滄海事:滄海,滄海桑田的略語,比喻世事變遷很大。 十年闊別,一旦相逢,多少往事,急待傾訴,只用“滄海事”一語概括,見得世事變亂,不勝感慨。他們談得入神,不覺時光消逝,聽到寺院報時的鐘聲,才知道已臨黃昏。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唐·陸龜蒙《別離》 丈夫:大丈夫、男子漢。

我怨長江水,盡是兒女淚。

唐·貫休《贈別》 兒女淚:青年男女為傷離怨別而灑下的眼淚。

語盡意不盡,路長愁更長。

唐·李鹹用《送從兄坤載》 意:情意。 愁:離愁。

團圓莫作波中月,清白莫為枝上雪。

唐·溫庭筠《三洲詞》 波中月: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枝上雪:落在樹枝上的雪花。喻靠不住。不實在的事物。

一曲離歌兩行淚,更知何處再逢君。

唐·方幹《衢州別李秀才》 更知:哪知。

別緒靜愔愔,牽愁暗人心。

唐·韓偓《別緒》 別緒:別離的情感。 靜愔愔:寂靜無聲的樣子。

前程漸覺風光好。

唐·王轂《夢仙謠》 以未來的美好前景互相勉勵。

寸心寧死別,不忍生離憂。

唐·趙微明《思歸》 寸心:即內心。

寄語雙蓮子,須知用意深,莫嫌一點苦,便擬棄蓮心。

唐·李群玉《寄人》 蓮:諧音隱喻“憐”。

永遠山長步步愁。

唐·李群玉《將欲南行陪崔八宴海榴亭》 水遠山長:形容路途遙遠。

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

唐·許渾《秋霽寄遠》 想必只能等待光照千里的明月來與你共賞了。言外之意是彼此難以相聚。

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唐·趙嘏《江樓感懷》 依稀:仿佛,不清晰。感慨人事變幻。 舊地重遊,月光如昔,而伊人不見,悵惘之情,孤獨之感,懷人之念,在於言外。

浮生聚散雲相似,往事微茫夢一般。

唐·李群玉《重經巴邱追感》 以浮雲的飄蕩,比喻飄忽不定的人物。以夢境的變幻,比喻隱約模糊的往事。

天邊無書來,相思淚成海。

唐·李群玉《感興》 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書:書信。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唐·許渾《早秋》 葉落知波,即小見大,比喻從某一細微的跡象,可以感覺出整個大局的變化。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難相見,易相別。

五代·前蜀·韋莊《應天長》 抒發別後離情。

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

唐·張彥謙《無題》 悠悠:無窮無盡的樣子。 酒兵:指酒。 無論喝多少酒都無法消除憂愁。

關河萬里思。

唐·元淳《寄洛中諸娣》 關河:是黃河和函谷、蒲津、龍門、合河等關的合稱,也泛指一般山河。

他鄉有明月,千里照相思。

唐·李嶠《送崔主薄赴滄州》 他鄉:異鄉。

海闊天高不知處。

唐·劉瑤《暗別離》 海闊天高:象大海那樣遼闊,象天空那樣高遠。

故人江樓月,永夜千里心。

唐·郎士元《宿杜判官江樓》 故人:老朋友。 永夜:長夜。

一曲離歌兩行淚,不知何地再逢春?

唐·韋莊《江上別李秀才》 離歌:惜別的歌聲。 春:美好的春天,此指相歡會的美好日子。

君去春山誰共遊,鳥啼花落水空流。

唐·雍陶《過南鄰花園》 當你離開後,又有誰與我一起去暢遊這一片山野春色呢?雖然鳥依然在唱歌,花在徐徐地飄下,水在悠悠地流著,可這一切只是徒然。

憶君淚落東流水,歲歲花開知為誰?

唐·李頎《題盧五舊宅》 憶:思念。 思念故人不禁淚下,象東流的水那樣無窮無盡,可年年歲歲花開花落,不知為誰呢?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啼難喚:絕期的啼喚。 催成:急草寫成。 夢中短暫的相聚而又遠別,帶來不克自製的悲泣;夢醒了心急情切,墨未磨濃就奮筆疾書,給對方寫起信來。對遠隔天涯的情人的思念,情見乎辭。

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唐·杜牧《贈獵騎》 憑:請。 表達盼望家書的迫切心情。

芳草不長綠,故人難重逢。

唐·崔塗《巴南道中》 以草不長青,比友難再遇,因喻見意,自然貼切。

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更獨愁。

唐·吳融《途中見杏花》 春光爛漫,遊子遠行,觸景生情,倍添愁緒。

江月無心也解圓。

唐·吳融《浙東筵上有寄》 解:懂得。 圓:雙關語,指月圓和人的團圓。 人有心而不圓,不如月無心而解圓,以喻見意,用筆含蓄。

與君別後淚痕連,年年著衣心莫改。

唐·元稹《夜別筵》 著衣:穿衣。 以生活細節道出別思,語淺情深。

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

唐·孟郊《秋懷》 冰冷的露水象淚珠般滴下,驚人清夢:凜冽的秋風象在一遍遍地爬梳,使人徹骨生寒。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杜牧《歎花》 一作《悵詩》 杜牧在湖州遇上一十一余歲美貌少女,喜與其母約定,十年內為湖州刺史時娶她為妻。十四年後杜牧果真出任湖州刺史,但女子已嫁並生二子,杜牧因作此詩:“自是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後人往往用此表達求婚恨晚之歎。

深相憶,莫相憶,相憶情難極。

五代·前蜀·毛文錫《醉花間》 既說深深相憶,又說不要相憶,為什麼?因為一相憶就離情難盡啊!行文婉曲,愈轉愈深。

遠情深恨與誰論?

五代·前蜀·薛昭蘊《浣溪沙》 論:訴說。

人生愁恨何能免。

五代·南唐·李煜《子夜歌》 何:怎麼。

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五代·南唐·李煜《蝶戀花》 芳心:美好的心。

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

五代·南唐·馮延巳《三台令》 愁絕:愁到不能再愁了。絕,極。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五代·南唐·李煜《烏夜啼》 離愁:此指離開故國的哀愁。 離愁無限,要不想,放不下,愈想心緒愈亂,愈痛苦!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 意謂:江山易主,我倉皇辭廟,想再見金陵已是不可能的了。凋謝的花朵落在水中被沖走,它隨著暮春一去不復返了,自己從帝王變為臣虜,不是天上人間之別嗎?以景寓情,欲吐還吞,戛然而止,餘味無窮。

一宵風雨花之後,萬里鄉關夢自通。

五代·南唐·李中《下蔡春偶作》 因風雨而惜花,因惜花而念人,念而不可見,只有夢魂飛越關山,萬里互通情愫。

夢斷美人沉消息,日穿長路倚樓臺。

五代·南唐·李中《暮春懷故人》 沉:沉沒,無。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星和月到簾櫳。

五代·南唐·李璟《搗練子》 已是閒愁,更堪砧聲月色,惱人眠睡不得。

早是銷魂殘燭影,更愁聞著品弦聲,杳無消息若為情。

五代·荊南·孫光憲《浣溪沙》 夜深苦戀,懷人無寐,偏隔壁弦聲,惱人孤獨之感。

離恨多,相見少。

五代·前蜀·尹鄂《滿宮花》 此以多少相較,感情更見熾烈。

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五代·荊南·孫光憲《浣溪沙》 征鴻:飛雁。 杳杳:高遠,見不到蹤影。 鴻雁的蹤影在遙遠的天際消失,我懷人的心情也想隨流水而去,但茫茫無際,哪裡是蘭紅波碧的瀟湘呢?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宋·鄭文寶《柳枝詞》 煙波:水波渺茫,象被煙霧籠罩著。 離恨:離別的悲怨。 不論天氣怎樣,硬是要把人載走分開。

誰知別離情?

宋·林逋《長相思》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宋·晏殊《踏莎行》 天涯海角,指極遠的地方。

人生無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宋·張先《木蘭花·和孫公素別安陸》 人生中無論什麼東西都比不上多情,江水比不上它的深,大山比不上它的重。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裡柔情。

宋·秦觀《八六子》 像是月夜裡的一場幽清的美夢,又似那輕吹十裡春風的一片柔情。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宋·柳永《八聲甘州》 霜風:秋風。 關河:關隘河流,泛指大地。殘照:夕陽的餘暉。 境界開闊,氣象蕭深,宋軾盛讚此句,以為“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

孤館度日如年。

宋·柳永《戚氏》 度日如年:過一天象過一年那樣長。 形容孤獨困苦,日子難過。

共黯然消魂,重攜纖手,話別臨行,猶自再三問道君須去。

宋·柳永《傾懷》 黯然:心神沮喪的樣子。 消魂:悲傷愁苦的情狀。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宋·柳永《雨霖鈴》 長江中下游一帶地區屬楚國。 我推想別後越走越遠。 千里江水茫茫,象籠罩在晚煙霧之中,夜霧彌漫,楚天遼闊,以景托情,景無邊而情無限。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宋·晏幾道《臨江仙》 微雨落花,人孤而燕侶;眼下迷茫,心中悵惘;佳人已去,空餘春恨綿綿,年去年來,此情無窮。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

宋·晏幾道《清平樂》 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以柳象徵離別;枝枝葉葉,形容離情之多而紛亂。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宋·晏殊《木蘭花·春恨》 “無情”的人不似“多情”的人那樣痛苦,有情人雖只有一寸相思,可立即會變成千絲萬縷的愁緒。

秋寒矣,千萬保重。

宋·歐陽修《與尹師魯第一書》 保重:叮囑語,注意身體健康。

一重水隔一重山,水闊山高人不見,有淚無言。

宋·歐陽修《浪淘沙》 謂彼此相隔既遠,障礙又多,無法見面。

離情別恨多少,條條結向垂楊縷。

宋·歐陽修《梁州令》 以一縷縷垂楊,比喻離別時,心情的痛苦。

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宋·歐陽修《青玉案》 相思之情難於表達,夢魂相見,空幻無憑,只有歸來,才能解脫相思之苦。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宋·蘇軾《水龍吟》 仔細看來,楊花在離人眼中,一點點都成了血淚。是花是人,融而為一。這句子從唐詩“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化出。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宋·蘇軾《江城子》 相顧:互相對望。 與柳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同一手法。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宋·蘇軾《水調歌頭》 謂月既團圓,就不應該有遺憾的事,為什麼卻偏偏在人們離別時團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宋·蘇軾《水調歌頭》 謂人世的缺憾和大自然的缺憾都是從古以來就存在的,難以避免,表現了達觀的生活態度。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宋·蘇軾《辛醜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去:逝去。 飄忽:迅疾。

我自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

宋·黃庭堅《夜發分甯寄杜澗叟》 我還是和平日一樣豁達樂觀,倒是風月多情看不開。

別離滋味濃於酒。

宋·張耒《秋蕊香》 濃如酒:此指感情的濃重,有如酒的真醇。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表達對故鄉江南的懷戀與思歸之情。 王安石作這首詩,曾經反復推敲,初用“到”、“入”等字,後來終於用了“綠”字,“到”、“入”都是動詞,“綠”既活用作動詞又仍有形容詞的作用,顯得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故成為千古名句。

人世豈能無聚散

宋·王安石《次吳氏女子》 聚散:團聚與分離。

欲別更攜手,月明洲渚生。

宋·王安石《百家夜休》 不忍分別,直至月照洲渚,用景物烘染深厚友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宋·魏夫人《點絳唇》 聚散:團聚和分離。 恨:遺憾。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宋·呂本中《採桑子·別情》 恨:怨。 卻:正。 離多會少,正如月亮暫圓還缺。

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

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 生怕:最怕。 閒愁暗恨:閑:寂寞冷落,暗恨,不好說出的幽怨

夜雨思同夢,秋風辱寄音。

宋·曾幾《次鎮江守曾宏甫見寄》 同夢:參考招子庸《粵謳·長髮夢》:“君呀,你發夢便約定共我一齊,方正有用,切莫我夢裡尋君,你又不在夢中”。 辱:謙詞,承蒙的意思。 音:音信

相逢幾日又相別,珍重兩字不忍說。

宋·楊萬里《送劉覺之歸蜀》 不是說相別時不想說聲珍重,而是因為珍重二字一出口,雙方就要離別了。所以不忍說。

兩岸萬山如走馬,一帆千里送歸舟。

宋·陸游《發趙屯,得風宿楊林池,是日行二百里》 形容船行非常迅速。

灞橋煙柳知何限,誰念行人寄一枝?

宋·陸遊《秋夜懷吳中》 灞橋:橋名,在陝西長安縣東,漢、唐人多送客到這裡,折柳贈別,因此用來代指送別的地方。 行人:出行的人。

天闊素書無雁到,夜闌清夢有燈知。

宋·陸遊《暮秋有懷王四季夷》 素書:《古詩》:“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指用素帛寫成的書信。無雁到:古人相傳雁能 為人傳遞書信,無雁到指音信到不了。夜闌:夜深。

碧雲日暮無書寄,寥落煙中一雁寒。

宋·范成大《鷓鴣天》 寥落:寂寞。

四方本是丈夫事,安用一生無別離?

宋·陸遊《東津》 四方:指天下。 謂大丈夫志在四方,不介意一時的離別。

玻璃江水千尺深,不如江上離人心。

宋·陸游《玻璃江》 謂離人內心的情感比千尺深的江水還要深。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宋·陸遊《長相思·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特地:特意。

莫作世間女兒態。

宋·陸游《和高子長參議道中二絕》 兒女態:小兒女纏綿難舍的情態。

悲歡聚散,世事天誰管?

宋·辛棄疾《清平樂·憶鎮江》 悲歡聚散:悲傷、歡樂、團聚、離散,泛指人生中的各種遭遇。

記我行南浦,送君折柳;逢君驛使,為我攀梅。

宋·辛棄疾《沁園春·送趙景明知縣東歸》 南浦:浦: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此泛指送別的地方。 逢君二句:反用南朝陸凱“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句意,囑對方寄音信給自己。

沙岸片帆開,寄書無雁來。

宋·辛棄疾《菩薩蠻·送曹君之莊所》 片帆:代指船。 書:書信。 雁: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故此用來喻傳遞書信的人。

小樓春色裡,幽夢雨聲中。

宋·辛棄疾《臨江仙》 幽夢:隱約夢境。 春色勾起離情別緒,可雨聲中夢境隱約不到。

別浦鯉魚何日到,錦書封恨重重。

宋·辛棄疾《臨江仙》 別浦:銀河,借指使人隔絕之地。 鯉魚:書信的代稱。 錦書:書信的美稱。

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 扁舟去:乘著小船離去,表示退隱。扁舟,小船。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

宋·辛棄疾《鷓鴣天·送人》 恨:遺憾,怨恨。 只應離合是悲歡:謂不應只把離散和聚合看作是值得悲傷或歡樂的事情。

人言雁足傳書,待盡寫。相思寄與。

宋·袁去華《宴清都》 傳書:傳遞書信。 待:將要。

愁與恨,幾時極。

宋·韓元吉《霜天曉角》 極:窮盡。

殷勤遠寄,珍重多情。

宋·侯寘《朝中措·謝郭深惠菊有二小鬟》 殷勤:親切的情意。

此恨對語猶難,那堪更寄書說。

宋·田為《江神子慢》 對語:面對面談話。 那堪:哪能忍受。 別恨面對面訴說也說不完,何況用書信訴說紙短情長呢?

年年花鳥無窮恨,盡在蒼梧夕照中。

宋·康伯可《題禦畫》 蒼梧:山名,又名九嶷山。

山長水遠知何處,花落鳥啼又幾年。

宋·胡宿《送清漳戎王中立》 山長水遠:形容路途艱難遙遠。

有夢常嫌去遠,無書可恨來遲。

宋·呂本中《西江月》 路途太遠,就是做夢也夢不到,音信不通,更是思念。

君心似松柏,雁足傳珠璣。

宋·舒雁《答劉學士》 雁足:古人看鴻雁傳書之說,因此用來比喻書信。 珠璣:喻詩文之美。

寄書除是雁來時,又只恐、書成雁去。

宋·楊炎正《鵲橋仙》 書:書信。 雁:古人相傳大雁能為遠行的人傳遞書信。 擔心音信難通之情溢於言表。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

宋·張炎《解連環·孤雁》 書:信。 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又雁群飛翔時,往往排成一字或人字,看見孤雁單飛,不成為字。便想到自己形單影隻,惹起相思之念。

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宋·聶勝瓊《鷓鴣天·寄李之問》 形容思念到極點而從夜到曉悲淚縱橫。

月籠明,窗外梅花瘦影橫。

宋·李重元《憶王孫·冬詞》 瘦影橫:梅花橫斜的枝幹投影在窗上。

不為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宋·賀鑄《搗練子》 深深想念遠戍邊防的丈夫,無法入睡,唯有起來擣衣以消磨漫漫的長夜。 情語說得愈盡愈白,愈覺真摯深切動人。

欹枕有時成雨夢,隔簾無處說春心,一從燈夜到如今。

宋·賀鑄《減字浣溪沙》 倒敘寫法,從燈夜相見之後,一直思戀,雖近在咫尺,卻不能傾訴愛慕之情,因而苦惱,睡得不好。寫得明白、自然、真摯。

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

宋·賀鑄《搗練子》 玉關:玉門關的省略,在今甘肅玉門市。 戍人:此指駐守邊防的丈夫。 玉關已是萬里,他遠在玉關的西面,能寄到嗎?……思念愈深,想得愈深,不言情而情深自見。

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宋·柳永《玉蝴蝶》 故人在哪裡呢?只見一片茫茫的煙水。多令人惆悵!

深院捲簾看,應憐江上寒。

宋·周邦彥《菩薩蠻·梅雪》 梅花開時,正值大雪。賞梅雪之時忽然想起那人來,情詞委婉深細。

夜來似與君相見,明月一窗梅影橫。

宋·謝枋得《寄謝叔魯》 夜來在明月朗照,梅影橫窗的環境中,仿佛同您相見,見梅如見人,思憶之深,可想而知。

寂寞西樓待雁音。

宋·林景熙《答柴主簿》 雁音:音信。 古人相傳大雁能為遠行人傳遞書信。故稱。

人扶醉,月依牆,是當初,誰敢疏狂,把聞言語,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宋·史達祖《夜合花》 扶醉:帶有幾分酒意。 寫情侶相會時不敢開口,別後卻思量的情態,筆觸細膩。

鏡裡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

宋·黃庭堅《沁園春》 心底之恨詞。

多事春風吹夢散,無情寒月照更長。

金·秦略《悼亡》 多事的春風吹散了我的好夢,無情的冷月當空朗照,使夜顯得更長。大有“遲了鐘鼓初長夜,耿了星河欲曙天”之慨,伊人雲逝,好夢不長,而夜偏長,傷心甚矣。

妙意所寄誰能量?

金·元好問《密公寶章小集》 量:估量。

一江春水何年盡,萬古清光此夜圓。

金·元好問《鷓鴣天》 春水如愁,滾滾何年流得盡;清光似昔,圓圓此夜待誰人。唐代張若虛:“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可看出。

獨上高樓,恨隨春草連天去。

元·張弘範《點絳唇》 登樓遠望,觸景更添離恨。

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籲氣一聲欲滅。

元·馬致遠《雙調壽陽曲·洞庭秋月》二十四首之四 剔:挑亮。 心事:此指思念之情。

把歸期暗數,只見雁杳魚沉,鳳只鸞孤。

元·高明《琵琶記·臨妝感漢》 雁杳魚沉:形容音信斷絕。魚、雁:指代書信。 鳳只鸞孤:比喻離散的夫妻。 先是暗數歸期,還抱相會之望,而緊接“只見”一轉,消息全無,更談不上相聚了,悵惘之情,不言自明。

易水風寒,壯士悲歌,關山萬里別離。

元·趙文《疏影》 易水:水名,在河北省西部。 關山:關塞山川。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

元·關漢卿《沉醉東風》 距離近如咫尺,卻如天南地北之遠隔;相聚能幾時,驀地離別,有如月缺花飛。通過比喻極寫離恨。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 霜林:秋天的樹林。 醉:酒醉。人酒醉後臉色會變紅,因此用來比喻秋天給霜染紅的楓林。 離人:分離的情人。

風侶添愁,魚書絕寄,空勞兩處相望。

元·高明《琵琶記·官邸憂思》 鳳侶:指夫妻雙方。鳳,傳說中鳥名。雄的叫鳳,雌的叫凰。侶:伴侶。 魚書:指書信。

日長也愁更長,紅稀也信尤稀。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 也:語氣詞、表停頓。 紅稀:春夏之交花稀日永,愁比日長,信比花少蕭條寂寞度日如年,其何以堪!

人生有情甘白首,何乃不得長相隨?

元·郭玨《長相思》 人生有情情願白頭到老,為什麼不能長久相在一起呢?

天涯心事少人知。

明·陳子龍《浣溪沙·楊花》 天涯:天邊。

人自傷心花自笑。

明·陳子龍《江城子·病起春盡》 笑:此指花盛開。

須早寄魚書雁劄,免望斷白頭人。

明·沈鯨《易鞋記》第四出 魚書雁劄:指書信。

思婦樓頭月,征人馬上霜。

明·章美中《初秋感懷》 夜月樓頭思婦懷念遠人之時,正是征人冒著寒霜馬上出行之日。

天際音書久斷,還望斷,天際歸舟。

清·莊棫《鳳凰臺上憶吹簫》 天際:形容非常遙遠的地方。 望斷:望盡。 音信也早已全無,可還是在癡望,情深之至。

落花飛絮茫茫,古來多少愁人意。

清·文廷式《水龍吟》 飛絮:柳絮。

人居兩地,情發一心。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 情發一心:思想感情產生于相同的意念。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清·張惠言《相見歡》 梅花、梨花和月色相襯,格外覺得晶瑩皎潔,令人神往懷戀,加上自是一句,寫來比“花開堪折直須折,莫等無花空折枝”更為委婉有致。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霄。

清·黃景仁《綺懷》 星辰非昨夜:李商隱《無題》詩:“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以流水對仗一氣呵成,表達深深懷戀之情,工麗細緻之極。

相思欲寄無以寄,畫一個圈兒替。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 滿懷心思想寄給伊人又不知道如何寄,只好畫一個圈兒來代替,多少離情盡在一圈中。

燕子來時,梅花落盡,人在江南。

清·李良年《柳梢青·懷友人,在白下》 燕子來時,梅花落盡,已是暮春了,好友還在江南,不能共賞春光,其何能遣!

古今最是夢難留,一枕黃粱醒即休。

清·袁枚《夢》 一枕黃粱:比喻夢想破滅。

君知否?雁字雲沉,難寫傷心句。

清·王夫之《綺羅香》 雁字雲沉:謂音信難以通達。

南雲暗、任征鴻去,莫倚闌幹。

清·蔣春霖《甘州》 大意謂:不要倚闌而望,江南那邊局面混亂,回去不得。

待低拜,青溪夜月,問何時,重為玉人圓。

清·蔣春霖《甘州》 為她作深深的祝願。

憑作出百緒淒涼,淒涼惟有,花冷月閒庭院。珠簾繡幕,可有人聽,聽也可曾腸斷?

清·況周頤《蘇武慢·寒夜聞角》 百緒:百般。 花冷月閒庭院:指閒愁寂寞人家。珠簾繡幕:指富貴人家。 兩相對比鮮明,珠簾三句把意思推深一層,是作者最得意之作。

欲話心情夢已闌,鏡中依約見春山,方悔從前真草草,等閒看。

清·納蘭性德《山花子》 作者夢見亡妻,想和她訴說心情,可已夢醒,妻子的倩影似還在鏡中隱約可見。他深悔為什麼她生時不多看她幾眼,這本是極尋常的事,現在呢?……。

待攀取、垂楊寄遠,怕楊花,比客更飄零。

清·蔣春霖《甘州·王午橋常山人,詞筆清麗似吳夢窗,渡滹沱時相見。庚午複遇于南中,雲自越絕返都門也,歌而送之》 欲按習慣折柳贈別,卻又怕楊花飄零,觸起更多的身世之感。

近來天亦愁如睡,鎖山眉雨意沉沉。

清·蔣春霖《金菊對芙蓉》 把天人化,雲雨沉沉,低壓山巒。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南朝·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秋歌》 千里光:指月光。 從仰頭看月聯想起月光映照下千里以外的情人,希望月光把自己相思之情帶到遠方。

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這般心事有誰知?

明·無名氏《素帕》 一方:一塊。 心知:知心的人。 一顛倒:翻來覆去地。 絲:雙關語,諧“思”。

西風揚子江邊柳,落葉不如離思多。

呂城留使《江樓留別》 離思:離別的思緒。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唐·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方,因望月有感,聊書所寄》 一夜:這一晚。 鄉心:思念故鄉之心。 刻畫出一幅五地望月,兄弟共生鄉愁的圖景,語言渾樸,概括力強。

閑夜思君坐到明,追尋往事倍傷情。

唐·元稹《寄樂天》 追懷往事,思君憶君坐到天明,徹夜不寢,何其情切乃爾,於此可見元白交誼之深。

路遙千萬裡,人別十三秋。

唐·賈島《懷博陵故人》 十三秋:十三個秋天,即十三年。別久路遙,無限懷思,以淺白通俗的語言道出深情。

欲問江深遠,應如遠別情。

唐·劉禹錫《鄂渚留別李表臣》 謂友情猶如江水那麼深,那麼悠遠。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唐·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零落殘魂:指痛苦頹喪的心靈。 黯然:神情沮喪失色的樣子。 越江:此指柳江。

委曲風波事,難為尺素傳。

唐·張九齡《當塗界寄裴宣州》 指生活中的患難曲折,難以書信來表達。

鶯啼花又笑,畢竟是誰春?

唐·李商隱《早起》 畢竟:究竟。 此與“映階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流水無情草自春”(杜牧《金穀園》)一樣筆法。但“是誰春”用問語,比“自春”的語氣更強烈。鳥啼花笑欣賞無人,春色為誰妍,更耐人尋思。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何當:何時。 卻:再。 “眼前景反作後日懷想,此意更深。”(桂馥《劄樸》)“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徐德泓《李又山討魂》)

不知人萬里,時有燕雙高。

唐·李商隱《迎寄韓魯州同年詹》 時:時常。

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干戈惜暫分。

唐·李商隱《杜工部蜀中離席》 干戈:幹,盾,戈,平頭戟,古代兵器,引申指戰爭。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唐·李商隱《無題》 意謂見面的機會難得,分別時更覺難分難舍。 不忍分離,而分離時又正當百花凋殘的暮春時節,更令人傷感。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渭水:即渭河,黃河主要支流之一。 良朋遠去,時屆一年,對景懷人,倍加悵惘。

人道青山歸去好,青山曾有幾人歸。

唐·杜枚《懷紫閣山》 歸:指辭官歸隱。

欲寄相思千里月。

唐·杜牧《寄遠》 千里月:光照千里的月亮。 這裡從李白《聞王昌齡左千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化出,可參看。月本無知之物,卻化無情為有情,融情入物,倍覺感人。

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望路漫漫。

唐·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 漫漫:無邊無際的樣子,形容距離遠。

且感千金諾,甯辭萬里遊。

唐·錢起《送李判官赴桂州幕》 千金諾:價值千金的諾言,形容極有信用的說話。 寧(nìng):豈,難道。

一夕盈千念,方知別離苦。

唐·錢起《秋夜寄袁中丞王員外》 一夜裡充滿著千千萬萬種想念,這才知道別離的痛苦滋味。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唐·柳氏《答韓翃》 芳菲節:花草美盛芬芳的時節,指春天。 贈離別: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唐·王之渙《別離》 攀折苦:被攀折之苦。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別離的人多,故楊柳苦於不斷被攀折。不說離人苦,而說柳條苦,用筆婉曲含蓄。

男兒自古多離別,懶對英雄淚滿巾。

唐·李鹹用《別李將軍》 寫男兒志在四方不因別離而下淚的豪邁氣概。

須知相識喜,卻是別愁媒。

唐·李鹹用《惜別》 須:應該。 卻:正。 相識時的欣喜正是離別時憂愁的媒介。

雲帆高掛一揮手,目送煙霄雁斷行。

唐·李鹹用《送從兄入京》 雲帆:船帆。 煙霄雁斷行:大雁的佇列在高遠的空中消失。 煙霄:高空。

情似藍橋橋下水,年來流恨幾時幹?

唐·唐彥謙《無題》 相思之情象永無休止的藍橋橋下的流水那樣,把離恨帶走吧,但何時才會乾涸呢?綿綿無止境的思情躍然可見。

送君萬里不覺遠。

唐·戴叔倫《送裴判官回湖南》 表示戀戀不捨的深情,以至不惜萬里相送。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外弟:姑舅兄弟。 滄海事:滄海,滄海桑田的略語,比喻世事變遷很大。 十年闊別,一旦相逢,多少往事,急待傾訴,只用“滄海事”一語概括,見得世事變亂,不勝感慨。他們談得入神,不覺時光消逝,聽到寺院報時的鐘聲,才知道已臨黃昏。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唐·陸龜蒙《別離》 丈夫:大丈夫、男子漢。

我怨長江水,盡是兒女淚。

唐·貫休《贈別》 兒女淚:青年男女為傷離怨別而灑下的眼淚。

語盡意不盡,路長愁更長。

唐·李鹹用《送從兄坤載》 意:情意。 愁:離愁。

團圓莫作波中月,清白莫為枝上雪。

唐·溫庭筠《三洲詞》 波中月: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枝上雪:落在樹枝上的雪花。喻靠不住。不實在的事物。

一曲離歌兩行淚,更知何處再逢君。

唐·方幹《衢州別李秀才》 更知:哪知。

別緒靜愔愔,牽愁暗人心。

唐·韓偓《別緒》 別緒:別離的情感。 靜愔愔:寂靜無聲的樣子。

前程漸覺風光好。

唐·王轂《夢仙謠》 以未來的美好前景互相勉勵。

寸心寧死別,不忍生離憂。

唐·趙微明《思歸》 寸心:即內心。

寄語雙蓮子,須知用意深,莫嫌一點苦,便擬棄蓮心。

唐·李群玉《寄人》 蓮:諧音隱喻“憐”。

永遠山長步步愁。

唐·李群玉《將欲南行陪崔八宴海榴亭》 水遠山長:形容路途遙遠。

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

唐·許渾《秋霽寄遠》 想必只能等待光照千里的明月來與你共賞了。言外之意是彼此難以相聚。

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唐·趙嘏《江樓感懷》 依稀:仿佛,不清晰。感慨人事變幻。 舊地重遊,月光如昔,而伊人不見,悵惘之情,孤獨之感,懷人之念,在於言外。

浮生聚散雲相似,往事微茫夢一般。

唐·李群玉《重經巴邱追感》 以浮雲的飄蕩,比喻飄忽不定的人物。以夢境的變幻,比喻隱約模糊的往事。

天邊無書來,相思淚成海。

唐·李群玉《感興》 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書:書信。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唐·許渾《早秋》 葉落知波,即小見大,比喻從某一細微的跡象,可以感覺出整個大局的變化。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難相見,易相別。

五代·前蜀·韋莊《應天長》 抒發別後離情。

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

唐·張彥謙《無題》 悠悠:無窮無盡的樣子。 酒兵:指酒。 無論喝多少酒都無法消除憂愁。

關河萬里思。

唐·元淳《寄洛中諸娣》 關河:是黃河和函谷、蒲津、龍門、合河等關的合稱,也泛指一般山河。

他鄉有明月,千里照相思。

唐·李嶠《送崔主薄赴滄州》 他鄉:異鄉。

海闊天高不知處。

唐·劉瑤《暗別離》 海闊天高:象大海那樣遼闊,象天空那樣高遠。

故人江樓月,永夜千里心。

唐·郎士元《宿杜判官江樓》 故人:老朋友。 永夜:長夜。

一曲離歌兩行淚,不知何地再逢春?

唐·韋莊《江上別李秀才》 離歌:惜別的歌聲。 春:美好的春天,此指相歡會的美好日子。

君去春山誰共遊,鳥啼花落水空流。

唐·雍陶《過南鄰花園》 當你離開後,又有誰與我一起去暢遊這一片山野春色呢?雖然鳥依然在唱歌,花在徐徐地飄下,水在悠悠地流著,可這一切只是徒然。

憶君淚落東流水,歲歲花開知為誰?

唐·李頎《題盧五舊宅》 憶:思念。 思念故人不禁淚下,象東流的水那樣無窮無盡,可年年歲歲花開花落,不知為誰呢?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啼難喚:絕期的啼喚。 催成:急草寫成。 夢中短暫的相聚而又遠別,帶來不克自製的悲泣;夢醒了心急情切,墨未磨濃就奮筆疾書,給對方寫起信來。對遠隔天涯的情人的思念,情見乎辭。

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唐·杜牧《贈獵騎》 憑:請。 表達盼望家書的迫切心情。

芳草不長綠,故人難重逢。

唐·崔塗《巴南道中》 以草不長青,比友難再遇,因喻見意,自然貼切。

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更獨愁。

唐·吳融《途中見杏花》 春光爛漫,遊子遠行,觸景生情,倍添愁緒。

江月無心也解圓。

唐·吳融《浙東筵上有寄》 解:懂得。 圓:雙關語,指月圓和人的團圓。 人有心而不圓,不如月無心而解圓,以喻見意,用筆含蓄。

與君別後淚痕連,年年著衣心莫改。

唐·元稹《夜別筵》 著衣:穿衣。 以生活細節道出別思,語淺情深。

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

唐·孟郊《秋懷》 冰冷的露水象淚珠般滴下,驚人清夢:凜冽的秋風象在一遍遍地爬梳,使人徹骨生寒。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杜牧《歎花》 一作《悵詩》 杜牧在湖州遇上一十一余歲美貌少女,喜與其母約定,十年內為湖州刺史時娶她為妻。十四年後杜牧果真出任湖州刺史,但女子已嫁並生二子,杜牧因作此詩:“自是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後人往往用此表達求婚恨晚之歎。

深相憶,莫相憶,相憶情難極。

五代·前蜀·毛文錫《醉花間》 既說深深相憶,又說不要相憶,為什麼?因為一相憶就離情難盡啊!行文婉曲,愈轉愈深。

遠情深恨與誰論?

五代·前蜀·薛昭蘊《浣溪沙》 論:訴說。

人生愁恨何能免。

五代·南唐·李煜《子夜歌》 何:怎麼。

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五代·南唐·李煜《蝶戀花》 芳心:美好的心。

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

五代·南唐·馮延巳《三台令》 愁絕:愁到不能再愁了。絕,極。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五代·南唐·李煜《烏夜啼》 離愁:此指離開故國的哀愁。 離愁無限,要不想,放不下,愈想心緒愈亂,愈痛苦!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 意謂:江山易主,我倉皇辭廟,想再見金陵已是不可能的了。凋謝的花朵落在水中被沖走,它隨著暮春一去不復返了,自己從帝王變為臣虜,不是天上人間之別嗎?以景寓情,欲吐還吞,戛然而止,餘味無窮。

一宵風雨花之後,萬里鄉關夢自通。

五代·南唐·李中《下蔡春偶作》 因風雨而惜花,因惜花而念人,念而不可見,只有夢魂飛越關山,萬里互通情愫。

夢斷美人沉消息,日穿長路倚樓臺。

五代·南唐·李中《暮春懷故人》 沉:沉沒,無。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星和月到簾櫳。

五代·南唐·李璟《搗練子》 已是閒愁,更堪砧聲月色,惱人眠睡不得。

早是銷魂殘燭影,更愁聞著品弦聲,杳無消息若為情。

五代·荊南·孫光憲《浣溪沙》 夜深苦戀,懷人無寐,偏隔壁弦聲,惱人孤獨之感。

離恨多,相見少。

五代·前蜀·尹鄂《滿宮花》 此以多少相較,感情更見熾烈。

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五代·荊南·孫光憲《浣溪沙》 征鴻:飛雁。 杳杳:高遠,見不到蹤影。 鴻雁的蹤影在遙遠的天際消失,我懷人的心情也想隨流水而去,但茫茫無際,哪裡是蘭紅波碧的瀟湘呢?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宋·鄭文寶《柳枝詞》 煙波:水波渺茫,象被煙霧籠罩著。 離恨:離別的悲怨。 不論天氣怎樣,硬是要把人載走分開。

誰知別離情?

宋·林逋《長相思》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宋·晏殊《踏莎行》 天涯海角,指極遠的地方。

人生無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宋·張先《木蘭花·和孫公素別安陸》 人生中無論什麼東西都比不上多情,江水比不上它的深,大山比不上它的重。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裡柔情。

宋·秦觀《八六子》 像是月夜裡的一場幽清的美夢,又似那輕吹十裡春風的一片柔情。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宋·柳永《八聲甘州》 霜風:秋風。 關河:關隘河流,泛指大地。殘照:夕陽的餘暉。 境界開闊,氣象蕭深,宋軾盛讚此句,以為“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

孤館度日如年。

宋·柳永《戚氏》 度日如年:過一天象過一年那樣長。 形容孤獨困苦,日子難過。

共黯然消魂,重攜纖手,話別臨行,猶自再三問道君須去。

宋·柳永《傾懷》 黯然:心神沮喪的樣子。 消魂:悲傷愁苦的情狀。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宋·柳永《雨霖鈴》 長江中下游一帶地區屬楚國。 我推想別後越走越遠。 千里江水茫茫,象籠罩在晚煙霧之中,夜霧彌漫,楚天遼闊,以景托情,景無邊而情無限。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宋·晏幾道《臨江仙》 微雨落花,人孤而燕侶;眼下迷茫,心中悵惘;佳人已去,空餘春恨綿綿,年去年來,此情無窮。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

宋·晏幾道《清平樂》 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以柳象徵離別;枝枝葉葉,形容離情之多而紛亂。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宋·晏殊《木蘭花·春恨》 “無情”的人不似“多情”的人那樣痛苦,有情人雖只有一寸相思,可立即會變成千絲萬縷的愁緒。

秋寒矣,千萬保重。

宋·歐陽修《與尹師魯第一書》 保重:叮囑語,注意身體健康。

一重水隔一重山,水闊山高人不見,有淚無言。

宋·歐陽修《浪淘沙》 謂彼此相隔既遠,障礙又多,無法見面。

離情別恨多少,條條結向垂楊縷。

宋·歐陽修《梁州令》 以一縷縷垂楊,比喻離別時,心情的痛苦。

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宋·歐陽修《青玉案》 相思之情難於表達,夢魂相見,空幻無憑,只有歸來,才能解脫相思之苦。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宋·蘇軾《水龍吟》 仔細看來,楊花在離人眼中,一點點都成了血淚。是花是人,融而為一。這句子從唐詩“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化出。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宋·蘇軾《江城子》 相顧:互相對望。 與柳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同一手法。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宋·蘇軾《水調歌頭》 謂月既團圓,就不應該有遺憾的事,為什麼卻偏偏在人們離別時團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宋·蘇軾《水調歌頭》 謂人世的缺憾和大自然的缺憾都是從古以來就存在的,難以避免,表現了達觀的生活態度。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宋·蘇軾《辛醜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去:逝去。 飄忽:迅疾。

我自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

宋·黃庭堅《夜發分甯寄杜澗叟》 我還是和平日一樣豁達樂觀,倒是風月多情看不開。

別離滋味濃於酒。

宋·張耒《秋蕊香》 濃如酒:此指感情的濃重,有如酒的真醇。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表達對故鄉江南的懷戀與思歸之情。 王安石作這首詩,曾經反復推敲,初用“到”、“入”等字,後來終於用了“綠”字,“到”、“入”都是動詞,“綠”既活用作動詞又仍有形容詞的作用,顯得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故成為千古名句。

人世豈能無聚散

宋·王安石《次吳氏女子》 聚散:團聚與分離。

欲別更攜手,月明洲渚生。

宋·王安石《百家夜休》 不忍分別,直至月照洲渚,用景物烘染深厚友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宋·魏夫人《點絳唇》 聚散:團聚和分離。 恨:遺憾。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宋·呂本中《採桑子·別情》 恨:怨。 卻:正。 離多會少,正如月亮暫圓還缺。

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

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 生怕:最怕。 閒愁暗恨:閑:寂寞冷落,暗恨,不好說出的幽怨

夜雨思同夢,秋風辱寄音。

宋·曾幾《次鎮江守曾宏甫見寄》 同夢:參考招子庸《粵謳·長髮夢》:“君呀,你發夢便約定共我一齊,方正有用,切莫我夢裡尋君,你又不在夢中”。 辱:謙詞,承蒙的意思。 音:音信

相逢幾日又相別,珍重兩字不忍說。

宋·楊萬里《送劉覺之歸蜀》 不是說相別時不想說聲珍重,而是因為珍重二字一出口,雙方就要離別了。所以不忍說。

兩岸萬山如走馬,一帆千里送歸舟。

宋·陸游《發趙屯,得風宿楊林池,是日行二百里》 形容船行非常迅速。

灞橋煙柳知何限,誰念行人寄一枝?

宋·陸遊《秋夜懷吳中》 灞橋:橋名,在陝西長安縣東,漢、唐人多送客到這裡,折柳贈別,因此用來代指送別的地方。 行人:出行的人。

天闊素書無雁到,夜闌清夢有燈知。

宋·陸遊《暮秋有懷王四季夷》 素書:《古詩》:“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指用素帛寫成的書信。無雁到:古人相傳雁能 為人傳遞書信,無雁到指音信到不了。夜闌:夜深。

碧雲日暮無書寄,寥落煙中一雁寒。

宋·范成大《鷓鴣天》 寥落:寂寞。

四方本是丈夫事,安用一生無別離?

宋·陸遊《東津》 四方:指天下。 謂大丈夫志在四方,不介意一時的離別。

玻璃江水千尺深,不如江上離人心。

宋·陸游《玻璃江》 謂離人內心的情感比千尺深的江水還要深。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宋·陸遊《長相思·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特地:特意。

莫作世間女兒態。

宋·陸游《和高子長參議道中二絕》 兒女態:小兒女纏綿難舍的情態。

悲歡聚散,世事天誰管?

宋·辛棄疾《清平樂·憶鎮江》 悲歡聚散:悲傷、歡樂、團聚、離散,泛指人生中的各種遭遇。

記我行南浦,送君折柳;逢君驛使,為我攀梅。

宋·辛棄疾《沁園春·送趙景明知縣東歸》 南浦:浦: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此泛指送別的地方。 逢君二句:反用南朝陸凱“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句意,囑對方寄音信給自己。

沙岸片帆開,寄書無雁來。

宋·辛棄疾《菩薩蠻·送曹君之莊所》 片帆:代指船。 書:書信。 雁: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故此用來喻傳遞書信的人。

小樓春色裡,幽夢雨聲中。

宋·辛棄疾《臨江仙》 幽夢:隱約夢境。 春色勾起離情別緒,可雨聲中夢境隱約不到。

別浦鯉魚何日到,錦書封恨重重。

宋·辛棄疾《臨江仙》 別浦:銀河,借指使人隔絕之地。 鯉魚:書信的代稱。 錦書:書信的美稱。

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 扁舟去:乘著小船離去,表示退隱。扁舟,小船。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

宋·辛棄疾《鷓鴣天·送人》 恨:遺憾,怨恨。 只應離合是悲歡:謂不應只把離散和聚合看作是值得悲傷或歡樂的事情。

人言雁足傳書,待盡寫。相思寄與。

宋·袁去華《宴清都》 傳書:傳遞書信。 待:將要。

愁與恨,幾時極。

宋·韓元吉《霜天曉角》 極:窮盡。

殷勤遠寄,珍重多情。

宋·侯寘《朝中措·謝郭深惠菊有二小鬟》 殷勤:親切的情意。

此恨對語猶難,那堪更寄書說。

宋·田為《江神子慢》 對語:面對面談話。 那堪:哪能忍受。 別恨面對面訴說也說不完,何況用書信訴說紙短情長呢?

年年花鳥無窮恨,盡在蒼梧夕照中。

宋·康伯可《題禦畫》 蒼梧:山名,又名九嶷山。

山長水遠知何處,花落鳥啼又幾年。

宋·胡宿《送清漳戎王中立》 山長水遠:形容路途艱難遙遠。

有夢常嫌去遠,無書可恨來遲。

宋·呂本中《西江月》 路途太遠,就是做夢也夢不到,音信不通,更是思念。

君心似松柏,雁足傳珠璣。

宋·舒雁《答劉學士》 雁足:古人看鴻雁傳書之說,因此用來比喻書信。 珠璣:喻詩文之美。

寄書除是雁來時,又只恐、書成雁去。

宋·楊炎正《鵲橋仙》 書:書信。 雁:古人相傳大雁能為遠行的人傳遞書信。 擔心音信難通之情溢於言表。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

宋·張炎《解連環·孤雁》 書:信。 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又雁群飛翔時,往往排成一字或人字,看見孤雁單飛,不成為字。便想到自己形單影隻,惹起相思之念。

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宋·聶勝瓊《鷓鴣天·寄李之問》 形容思念到極點而從夜到曉悲淚縱橫。

月籠明,窗外梅花瘦影橫。

宋·李重元《憶王孫·冬詞》 瘦影橫:梅花橫斜的枝幹投影在窗上。

不為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宋·賀鑄《搗練子》 深深想念遠戍邊防的丈夫,無法入睡,唯有起來擣衣以消磨漫漫的長夜。 情語說得愈盡愈白,愈覺真摯深切動人。

欹枕有時成雨夢,隔簾無處說春心,一從燈夜到如今。

宋·賀鑄《減字浣溪沙》 倒敘寫法,從燈夜相見之後,一直思戀,雖近在咫尺,卻不能傾訴愛慕之情,因而苦惱,睡得不好。寫得明白、自然、真摯。

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

宋·賀鑄《搗練子》 玉關:玉門關的省略,在今甘肅玉門市。 戍人:此指駐守邊防的丈夫。 玉關已是萬里,他遠在玉關的西面,能寄到嗎?……思念愈深,想得愈深,不言情而情深自見。

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宋·柳永《玉蝴蝶》 故人在哪裡呢?只見一片茫茫的煙水。多令人惆悵!

深院捲簾看,應憐江上寒。

宋·周邦彥《菩薩蠻·梅雪》 梅花開時,正值大雪。賞梅雪之時忽然想起那人來,情詞委婉深細。

夜來似與君相見,明月一窗梅影橫。

宋·謝枋得《寄謝叔魯》 夜來在明月朗照,梅影橫窗的環境中,仿佛同您相見,見梅如見人,思憶之深,可想而知。

寂寞西樓待雁音。

宋·林景熙《答柴主簿》 雁音:音信。 古人相傳大雁能為遠行人傳遞書信。故稱。

人扶醉,月依牆,是當初,誰敢疏狂,把聞言語,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宋·史達祖《夜合花》 扶醉:帶有幾分酒意。 寫情侶相會時不敢開口,別後卻思量的情態,筆觸細膩。

鏡裡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

宋·黃庭堅《沁園春》 心底之恨詞。

多事春風吹夢散,無情寒月照更長。

金·秦略《悼亡》 多事的春風吹散了我的好夢,無情的冷月當空朗照,使夜顯得更長。大有“遲了鐘鼓初長夜,耿了星河欲曙天”之慨,伊人雲逝,好夢不長,而夜偏長,傷心甚矣。

妙意所寄誰能量?

金·元好問《密公寶章小集》 量:估量。

一江春水何年盡,萬古清光此夜圓。

金·元好問《鷓鴣天》 春水如愁,滾滾何年流得盡;清光似昔,圓圓此夜待誰人。唐代張若虛:“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可看出。

獨上高樓,恨隨春草連天去。

元·張弘範《點絳唇》 登樓遠望,觸景更添離恨。

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籲氣一聲欲滅。

元·馬致遠《雙調壽陽曲·洞庭秋月》二十四首之四 剔:挑亮。 心事:此指思念之情。

把歸期暗數,只見雁杳魚沉,鳳只鸞孤。

元·高明《琵琶記·臨妝感漢》 雁杳魚沉:形容音信斷絕。魚、雁:指代書信。 鳳只鸞孤:比喻離散的夫妻。 先是暗數歸期,還抱相會之望,而緊接“只見”一轉,消息全無,更談不上相聚了,悵惘之情,不言自明。

易水風寒,壯士悲歌,關山萬里別離。

元·趙文《疏影》 易水:水名,在河北省西部。 關山:關塞山川。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

元·關漢卿《沉醉東風》 距離近如咫尺,卻如天南地北之遠隔;相聚能幾時,驀地離別,有如月缺花飛。通過比喻極寫離恨。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 霜林:秋天的樹林。 醉:酒醉。人酒醉後臉色會變紅,因此用來比喻秋天給霜染紅的楓林。 離人:分離的情人。

風侶添愁,魚書絕寄,空勞兩處相望。

元·高明《琵琶記·官邸憂思》 鳳侶:指夫妻雙方。鳳,傳說中鳥名。雄的叫鳳,雌的叫凰。侶:伴侶。 魚書:指書信。

日長也愁更長,紅稀也信尤稀。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 也:語氣詞、表停頓。 紅稀:春夏之交花稀日永,愁比日長,信比花少蕭條寂寞度日如年,其何以堪!

人生有情甘白首,何乃不得長相隨?

元·郭玨《長相思》 人生有情情願白頭到老,為什麼不能長久相在一起呢?

天涯心事少人知。

明·陳子龍《浣溪沙·楊花》 天涯:天邊。

人自傷心花自笑。

明·陳子龍《江城子·病起春盡》 笑:此指花盛開。

須早寄魚書雁劄,免望斷白頭人。

明·沈鯨《易鞋記》第四出 魚書雁劄:指書信。

思婦樓頭月,征人馬上霜。

明·章美中《初秋感懷》 夜月樓頭思婦懷念遠人之時,正是征人冒著寒霜馬上出行之日。

天際音書久斷,還望斷,天際歸舟。

清·莊棫《鳳凰臺上憶吹簫》 天際:形容非常遙遠的地方。 望斷:望盡。 音信也早已全無,可還是在癡望,情深之至。

落花飛絮茫茫,古來多少愁人意。

清·文廷式《水龍吟》 飛絮:柳絮。

人居兩地,情發一心。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 情發一心:思想感情產生于相同的意念。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清·張惠言《相見歡》 梅花、梨花和月色相襯,格外覺得晶瑩皎潔,令人神往懷戀,加上自是一句,寫來比“花開堪折直須折,莫等無花空折枝”更為委婉有致。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霄。

清·黃景仁《綺懷》 星辰非昨夜:李商隱《無題》詩:“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以流水對仗一氣呵成,表達深深懷戀之情,工麗細緻之極。

相思欲寄無以寄,畫一個圈兒替。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 滿懷心思想寄給伊人又不知道如何寄,只好畫一個圈兒來代替,多少離情盡在一圈中。

燕子來時,梅花落盡,人在江南。

清·李良年《柳梢青·懷友人,在白下》 燕子來時,梅花落盡,已是暮春了,好友還在江南,不能共賞春光,其何能遣!

古今最是夢難留,一枕黃粱醒即休。

清·袁枚《夢》 一枕黃粱:比喻夢想破滅。

君知否?雁字雲沉,難寫傷心句。

清·王夫之《綺羅香》 雁字雲沉:謂音信難以通達。

南雲暗、任征鴻去,莫倚闌幹。

清·蔣春霖《甘州》 大意謂:不要倚闌而望,江南那邊局面混亂,回去不得。

待低拜,青溪夜月,問何時,重為玉人圓。

清·蔣春霖《甘州》 為她作深深的祝願。

憑作出百緒淒涼,淒涼惟有,花冷月閒庭院。珠簾繡幕,可有人聽,聽也可曾腸斷?

清·況周頤《蘇武慢·寒夜聞角》 百緒:百般。 花冷月閒庭院:指閒愁寂寞人家。珠簾繡幕:指富貴人家。 兩相對比鮮明,珠簾三句把意思推深一層,是作者最得意之作。

欲話心情夢已闌,鏡中依約見春山,方悔從前真草草,等閒看。

清·納蘭性德《山花子》 作者夢見亡妻,想和她訴說心情,可已夢醒,妻子的倩影似還在鏡中隱約可見。他深悔為什麼她生時不多看她幾眼,這本是極尋常的事,現在呢?……。

待攀取、垂楊寄遠,怕楊花,比客更飄零。

清·蔣春霖《甘州·王午橋常山人,詞筆清麗似吳夢窗,渡滹沱時相見。庚午複遇于南中,雲自越絕返都門也,歌而送之》 欲按習慣折柳贈別,卻又怕楊花飄零,觸起更多的身世之感。

近來天亦愁如睡,鎖山眉雨意沉沉。

清·蔣春霖《金菊對芙蓉》 把天人化,雲雨沉沉,低壓山巒。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南朝·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秋歌》 千里光:指月光。 從仰頭看月聯想起月光映照下千里以外的情人,希望月光把自己相思之情帶到遠方。

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這般心事有誰知?

明·無名氏《素帕》 一方:一塊。 心知:知心的人。 一顛倒:翻來覆去地。 絲:雙關語,諧“思”。

西風揚子江邊柳,落葉不如離思多。

呂城留使《江樓留別》 離思:離別的思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