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鐵血安西軍即將開拍,這部催淚歷史拒絕小鮮肉

“安西軍”, 一支在中國歷史上既輝煌又悲壯的鐵軍, 它在創造過舉世的輝煌之後, 悲壯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最近有消息稱, 這支鐵血雄師即將被拍成大型連續劇, 不同於抗日神劇和辮子戲的是, 在這部悲壯的歷史大劇中, 但願不要再有小鮮肉來攪局, 在這裡, 我們不妨先睹為快。

西元808年, 已經孤懸異地四十多年的大唐安西四鎮。

當其它三鎮相距陷落後, 數萬吐蕃大軍開始圍攻安西都護府的所在地龜茲城, 安西都護府的最後一任大都護郭昕, 率領幾千名已是鬚髮皆白的大唐安西軍, 在這最後一戰中全部陣亡。 安西軍與大都護郭昕用鐵和血, 詮釋了他們對大唐帝國最後的忠誠, 此後“安西軍”被譽為大唐帝國軍隊的榮耀, 而大都護郭昕也被後世譽為“鐵血郡王”。

“安西都護府”始建于大唐帝國。

在隋唐時期, 西域有一個小國高昌國, 其國王鞠文泰是個具有漢族血統的西域國王, 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先後兩次來中原朝貢。 他曾親眼見證了隋朝的富庶與繁華, 也看到了初唐的混亂和貧窮, 所以當唐太宗李世民和西突厥都在拉攏他的時候, 鞠文泰這貨卻認為唐朝和隋朝沒法比, 唐朝太窮了,

跟著唐朝混沒前途, 因此而倒向了倒向了西突厥。 這無疑是等於打了大唐帝國一巴掌, 然而, 唐太宗李世民很快就用滅國告訴了鞠文泰, 你這一巴掌有多貴。

隨後唐太宗李世民便命大將軍侯君集遠征西域, 去收拾那個沒眼力見的鞠文泰,

當大唐鐵騎兵臨高昌城下後, 鞠文泰當夜竟給活生生的嚇死了。

侯君集在滅掉高昌後, 便在高昌設立了大唐西州都護府, 同年9月又在 交河城(今 新疆 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立了安西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的第一任都護為喬師望, 後又由郭孝恪接任, 安西都護府開始時只有數千人的兵力,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 郭孝恪擊敗龜茲國, 將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 新疆 庫車縣)下轄龜茲、疏勒、於闐、碎葉四鎮。

安西都護府最初轄境為今新疆及哈薩克東部、吉爾吉斯北部的楚河流域。

自顯慶元年(656年)至麟德元年(664年), 這期間, 是 武則天為皇后輔佐高宗到 垂簾聽政階段。 顯慶、龍朔年間(661-663年), 唐軍平定西突厥, 轄區擴大至今 阿爾泰山西至 鹹海及蔥嶺的東西各部直至 阿姆河兩岸城的諸城邦國, 包括今吉爾吉斯斯坦大部分。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十一月,大唐名將蘇定方平定了阿史那賀魯的叛亂,滅掉了了西突厥,並將安西都護府的 治所遷回高昌故地。

顯慶三年(658年)五月,安西都護府又遷到龜茲(今 庫車),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唐高宗在突厥故地分設蒙池、昆陵兩個小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此時安西四鎮的西部邊境已直抵波斯,包括今吉爾吉斯斯坦大部分地區,皆隸屬于安西大都護府管轄,直接置於大唐帝國統治之下,從此,安西四鎮威震西域。

龍朔二年(662年)之後,大唐與吐蕃反復爭奪安西四鎮,雙方多次易手。

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鎮相繼陷落。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軍隊攻陷了安西都護府,鹹亨四年(673年),唐朝恢復了安西四鎮, 儀鳳三年(678年),又被吐蕃控制,儀鳳四年(679年),安西四鎮被大唐名將 裴行儉收復, 垂拱三年(687年),武則天被迫收縮戰線,放棄安西四鎮,安西都護府治所移至碎葉城,武則天長壽元年(692年),大將軍王孝傑收復了 安西四鎮,在龜茲國恢復設置了安西都護府,此後,安西都護府的府衙才在龜茲固定了下來。

“安西軍”是大唐帝國的精銳部隊,其兵力最盛時為兩萬四千人。

唐肅宗至德年間(756年-758年),為平定安史之亂,唐朝被迫在河西、隴右等地徵兵,而安西軍也組成了“安西行營”奉詔平叛,最終收復了兩京。但由於安西、北庭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內調,吐蕃人再次乘機佔領了隴右、河西地區,因此安西都護府與唐朝的通道中斷,但安西四鎮留守軍隊卻一直仍孤軍堅守安西四鎮。

肅宗上元元年(760年),隴右軍鎮多數被吐蕃攻陷,李元忠守偉北庭都護府,郭昕守衛安西都護府,他們互為犄角,打退了吐蕃聯軍的多次進攻。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郭昕聯合李元忠派遣使者繞道回朝奏事,本以為“安西”、“北庭”早已失守的德宗皇帝,對他們進行了隆重嘉獎,封李元忠為 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安西大都護,所有軍兵連升七級,這在大唐帝國是前所未有的封賞。但在不久後,吐蕃聯合葛邏祿、沙陀、回鶻圍攻唐軍,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佔了北庭都護府,從此,唐朝與安西四鎮失去了最後的聯絡。

關於安西四鎮的最終陷落時間,史料並無確切記載,這是因為安西軍無一人生還,但還可以從其它的蛛絲馬跡中,確定安西四鎮陷落的大概時間。

西元789年,大唐高僧悟空途經西域回到長安,他在路過疏勒鎮時,拜見了鎮守使魯陽。路過于闐鎮時,拜見了鎮守使鄭據。到了焉耆,見到了鎮守使楊日佑。最後到了龜茲鎮,悟空拜見了大都護郭昕,由此可見,此時的安西四鎮還在安西軍的控制之下,因此有學者推論,安西都護府最後的陷落時間,應該為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冬。

安西大都護郭昕,安史之亂後唯一被正式冊封的安西大都護。

郭昕是大唐軍神郭子儀的侄兒,同時也是安西都護府最後一任大都護,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七月初一日,任命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興元元年(784)五月又加封郭昕尚書左僕射,直至興元元年五月,他的官職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充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封爵為“武威郡王”,因此,郭昕也是繼郭子儀之後,郭氏一族中的又一位郡王。

歷史的煙雲吹不散忠臣的烈烈雄風,滾滾的黃沙埋不盡烈士的錚錚鐵骨,西元808年,當吐蕃大軍攻打安西都護府的所在地龜茲時,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幕發生了。安西四鎮已經孤懸異地四十多年,精壯的安西軍早已戰死陣亡,此時郭昕所率領幾千名安西軍,是由一群鬚髮皆白,以及安西軍遺孀婦孺組成的安西軍,雖然他們已經不再矯健,但顫抖的雙手依然舉起了刀槍......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十一月,大唐名將蘇定方平定了阿史那賀魯的叛亂,滅掉了了西突厥,並將安西都護府的 治所遷回高昌故地。

顯慶三年(658年)五月,安西都護府又遷到龜茲(今 庫車),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唐高宗在突厥故地分設蒙池、昆陵兩個小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此時安西四鎮的西部邊境已直抵波斯,包括今吉爾吉斯斯坦大部分地區,皆隸屬于安西大都護府管轄,直接置於大唐帝國統治之下,從此,安西四鎮威震西域。

龍朔二年(662年)之後,大唐與吐蕃反復爭奪安西四鎮,雙方多次易手。

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鎮相繼陷落。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軍隊攻陷了安西都護府,鹹亨四年(673年),唐朝恢復了安西四鎮, 儀鳳三年(678年),又被吐蕃控制,儀鳳四年(679年),安西四鎮被大唐名將 裴行儉收復, 垂拱三年(687年),武則天被迫收縮戰線,放棄安西四鎮,安西都護府治所移至碎葉城,武則天長壽元年(692年),大將軍王孝傑收復了 安西四鎮,在龜茲國恢復設置了安西都護府,此後,安西都護府的府衙才在龜茲固定了下來。

“安西軍”是大唐帝國的精銳部隊,其兵力最盛時為兩萬四千人。

唐肅宗至德年間(756年-758年),為平定安史之亂,唐朝被迫在河西、隴右等地徵兵,而安西軍也組成了“安西行營”奉詔平叛,最終收復了兩京。但由於安西、北庭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內調,吐蕃人再次乘機佔領了隴右、河西地區,因此安西都護府與唐朝的通道中斷,但安西四鎮留守軍隊卻一直仍孤軍堅守安西四鎮。

肅宗上元元年(760年),隴右軍鎮多數被吐蕃攻陷,李元忠守偉北庭都護府,郭昕守衛安西都護府,他們互為犄角,打退了吐蕃聯軍的多次進攻。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郭昕聯合李元忠派遣使者繞道回朝奏事,本以為“安西”、“北庭”早已失守的德宗皇帝,對他們進行了隆重嘉獎,封李元忠為 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安西大都護,所有軍兵連升七級,這在大唐帝國是前所未有的封賞。但在不久後,吐蕃聯合葛邏祿、沙陀、回鶻圍攻唐軍,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佔了北庭都護府,從此,唐朝與安西四鎮失去了最後的聯絡。

關於安西四鎮的最終陷落時間,史料並無確切記載,這是因為安西軍無一人生還,但還可以從其它的蛛絲馬跡中,確定安西四鎮陷落的大概時間。

西元789年,大唐高僧悟空途經西域回到長安,他在路過疏勒鎮時,拜見了鎮守使魯陽。路過于闐鎮時,拜見了鎮守使鄭據。到了焉耆,見到了鎮守使楊日佑。最後到了龜茲鎮,悟空拜見了大都護郭昕,由此可見,此時的安西四鎮還在安西軍的控制之下,因此有學者推論,安西都護府最後的陷落時間,應該為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冬。

安西大都護郭昕,安史之亂後唯一被正式冊封的安西大都護。

郭昕是大唐軍神郭子儀的侄兒,同時也是安西都護府最後一任大都護,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七月初一日,任命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興元元年(784)五月又加封郭昕尚書左僕射,直至興元元年五月,他的官職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充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封爵為“武威郡王”,因此,郭昕也是繼郭子儀之後,郭氏一族中的又一位郡王。

歷史的煙雲吹不散忠臣的烈烈雄風,滾滾的黃沙埋不盡烈士的錚錚鐵骨,西元808年,當吐蕃大軍攻打安西都護府的所在地龜茲時,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幕發生了。安西四鎮已經孤懸異地四十多年,精壯的安西軍早已戰死陣亡,此時郭昕所率領幾千名安西軍,是由一群鬚髮皆白,以及安西軍遺孀婦孺組成的安西軍,雖然他們已經不再矯健,但顫抖的雙手依然舉起了刀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