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明末代皇帝崇禎為何死都不離開北京城?

崇禎皇帝在有明一代, 算得上是一個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的皇帝, 崇禎的一生勤勤懇懇, 最終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在內憂外患中成了亡國之君。

崇禎時運不濟, 他接手的是一個內外交困的爛攤子, 衰亡的徵兆在他出生之前早已初見端倪。 他力圖挽狂瀾於既倒, 他勤於理政, 事必躬親, 常朝不停輟, 召對時時舉行, 十七年來未稍懈怠, 然而“所用非人,卒至寇亂,身殉社稷”, 崇禎最大的也是致命的缺點就是沒有識人的眼光、沒有用人的氣量, 沒有納諫的氣度, 剛愎自用, 自以為是, 用人不專, 疑神疑鬼, 更調頻繁,

懲處隨意, 搞得臣下畏首畏尾, 離心離德, 及至魂歸煤山, 陪他而去的只有貼身太監一人, 願為他的社稷殉葬的也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崇禎

崇禎即位之初, 以雷厲風行之手段收拾了魏忠賢。 民間歡呼不已, 《五人墓碑記》稱頌他為“聖人”, 天下對他中興明朝抱有極大的期望,

然而因為他的多疑和剛愎, 親手的處死了大明的長城民族英雄袁崇煥, 親手的毀掉了大明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大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 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 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 屢戰屢敗, 已完全喪失戰鬥力。 三月十七日, 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 十八日晚, 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 今北京市景山), 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 只是哀聲長歎, 徘徊無語。

回宮後寫下詔書, 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良。 又命周皇后、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 簡單叮囑了兒子們幾句, 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家避藏。 他又哭著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 理應殉國。

”周皇后也哭著說:“妾跟從你十八年, 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 以致有今日。 現在陛下命妾死, 妾怎麼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 朱由檢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 也自縊。 朱由忙又召來15歲的長公主, 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 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她的左臂, 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 她昏死了過去。 朱由檢又砍死了妃嬪數人, 並命令左右去催張惶後自盡。 張惶後隔簾對朱由檢拜了幾拜, 自縊身亡。

十九日淩晨, 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 朱由檢咬破手指寫了一道給李自成的血書, 說自己所以有今天, 都是被臣下所誤, 現在死了也無臉到地下見列祖列宗,

只有取下皇冠, 披髮遮面, 任你們分割屍身, 只是不要去傷害百姓。 他將血書藏入衣襟, 登上煤山, 自縊于壽皇亭。 王承恩也在對面樹上吊死殉國。

李自成進城後, 將他的屍體抬到東華門, 搜出身上的血書, 葬在昌平州。 當地人民又將他合葬在田貴妃墓中。 滿清軍入關後。 將他移葬思陵, 諡為懷宗, 後改諡莊烈帝。 南明政權諡他為思宗烈皇帝, 後又改諡為毅宗, 史又稱崇禎。

崇禎帝卒後, 南明弘光年間諡思宗烈皇帝。 廟號思宗, 後改為毅宗。 後金改為莊烈湣皇帝。 廟號懷宗。 葬北京昌平思陵。

【專題文章導讀】

♦ 歷史謎團:是誰設計了雄偉的紫禁城?

♦ 神秘的四川女王谷令人神往, 一女可嫁多夫!

♦ 貂蟬結局之謎:呂布死後誰佔有了絕世美女貂蟬

回復關鍵字“ 中華03”, 獲取以上文章!

《非常歷史》

verydaily

長按右圖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鑒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