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全生產中常見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文 / 黃克斌

儘管現代企業千差萬別, 但如果能夠通過事先對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 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險、危害, 就能夠對所存在的危險、危害採取相應的措施(如修改設計, 增加安全設施等), 從而大大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因此, 在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時, 我們對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 要全面、有序地進行, 防止出現漏項。

安全隱患排查中, 可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分為6大類, 37小類:

(1)物理性危險、有害因素: 包括設備和設施缺陷、電危害、高低溫危害、雜訊和振動、輻射、有害粉塵等共15種。

(2)化學性危險、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共5種。

(3)生物性危險、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動植物等共5種。

(4)心理、生理性危險、有害因素:如健康異常、心理異常等共5種。

(5)行為性危險、有害因素:如操作錯誤、指揮錯誤等共4種。

(6)其他危險、有害因素:作業空間不足、標識不清等。

在安全隱患排查中危險源是已知的, 固定的, 可以採取一定措施進行針對性防護和避免。 隱患是未知的, 不固定的, 無法有針對性的解決, 只能解決普遍性的問題, 而加以預防。 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的、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 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

是事故爆發的源頭。 危險源存在於確定的系統中, 不同的系統範圍, 危險源的區域也不同。 例如, 從全國範圍來說, 對於危險行業(如石油、化工等)具體的一個企業(如煉油廠)就是一個危險源。 而從一個企業系統來說, 可能某個車間、倉庫就是危險源, 對一個車間系統來說可能某台設備是危險源。 因此, 分析危險源應按系統的不同層次來進行。 危險源可能存在事故隱患, 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隱患, 對於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一定要及時加以整改, 否則隨時都可能導致事故發生。

在安全隱患排查中, 控制危險、危害因素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第一, 改進生產工藝過程, 實行機械化、自動化生產。

第二, 設置安全裝置,

如防護裝置、保險裝置、信號裝置及危險牌示和識別標誌。

第三, 機械強度試驗。 隔一定時期進行, 使機械(如蒸汽鍋爐及其主要附件、受壓容器、起重機械及其用具, 以及直徑較大、轉速較高的砂輪等)承受比工作負荷高的試驗負荷, 如果試驗的物件在試驗時間內沒有破損、剩餘變形或其他缺陷, 就認為合格, 准許運行。

第四, 電氣安全對策, 包括安全認證、備用電源、防觸電、電氣防火防爆、防靜電措施。

第五, 機器設備的維護保養和計畫檢修。

第六, 工作地點的佈置與整潔。 按照人機工程學要求安置機器設備, 使之符合工人操作習慣, 操作方便, 使加工物品所經過的線路最短;工作場所的通道, 設備與建築物的牆壁、柱子之間的距離要符合安全要求;工作場所有存放工具、毛坯和成品等的箱、櫃、架板等;保持工作場所的整潔和地面平整。

第七, 配備個人防護用品。

本文摘自企業管理出版社的熱門書籍——《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手冊》, 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