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夏衣冠 禮樂春秋” 漢服專場迎春晚會

2018年元月13日晚龍岩市漢服文化研究會2018年度“華夏衣冠 禮樂春秋”漢服專場迎春晚會在閩西文化藝術中心劇場演出。 “華夏衣冠 禮樂春秋”漢服專場迎春晚會以漢族傳統節日、人生儀禮為主線, 借天地四季寓人世春秋, 通過器樂、漢舞、詩詞歌賦等, 表現華夏民族“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學和源遠流長的文明發展史。

漢服文化研究會會員們身著漢唐宋明等朝代最具代表性的數十種形制的漢民族服飾, 演繹膾炙人口的文化經典, 展示漢服所蘊含的豐富人文內涵。

參加此次展示的全部是龍岩市漢服文化研究會的會員,

他們是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文化志願者, 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青年學子、稚氣學童, 因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聚集在一起, 利用業餘時間研習交流漢服文化。 他們儘管不是專業演員, 但在今晚的舞臺上自信大方地展示各具風采的漢民族服飾, 盡情抒發對漢民族傳統服飾的尊重與熱愛。

本次漢服專場是漢服文化研究會成立以來首次大型劇場演出, 前期籌備得到龍岩市文化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 是龍岩市“文化惠民 周周有戲”文化工程之一。

在龍岩市漢劇傳習中心的通力協作下, 在全體漢服同袍的共同努力下, 經過近兩個月的籌備、策劃、編導、排練, 于新春前夕華麗綻放, 給廣大龍岩市民帶來了一場高雅優美的傳統文化視聽盛宴。

第一章:春之初

1、鼓樂《東歸》

2、《春江花月夜》

3、樂舞《相和歌》

第二章:夏之長

4、少兒吟誦

5、《流水》

古琴《流水》

伴舞《水墨遊》

吟誦《伯牙絕弦》

第三章:秋之成

6、漢舞《敦煌

7、樂誦《將進酒》

8、漢舞《但願人長久》

第四章:冬之蘊

9、《梅花三弄》

笛舞《踏雪尋梅》

10、《為漢服的低吟淺唱》

11、漢舞《禮儀之邦》

尾聲 :《重回漢唐》

漢服文化簡介

“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中國,又稱華夏。

漢服,並不特指漢代服裝,上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沿襲春秋戰國,經先秦兩漢至隋唐、兩宋,直至明末,中華大地上以漢民族為主體的漢民族傳統服飾。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統稱,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至今已存在近4000年。

漢朝因強盛且統治長久,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才有了今天的漢族、漢字、漢語、漢服等文化概念。

古代漢服的歷史,終結于滿清統治者入主中原實行的“剃髮易服令”。

漢服,不是滿族人的旗裝馬褂、亦非唐裝、中山裝和旗袍。

和藏袍、蒙古袍、和服、韓服一樣,漢服是民族服飾,不是古代服飾。

漢服,早于和服、韓服出現上千年,是亞洲漢文化圈各民族服裝的發端。

漢服,是一個完整而龐大的服飾體系,依穿著場合分為禮服、常服和便服。

漢服,不是影視表演服飾,也不是影樓專用服飾,是漢族人民的生活服飾。

當代漢服復興運動已走過近二十載春秋,漢服復興,不是復古,並非穿越。

因《詩經·秦風·無衣》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漢服會員互稱同袍。

全民界華人圈內漢服復興運動已呈燎原之勢,漢服相關產業成為方興未艾的產業。

全國各地及台港澳、海外共有近千家漢服社團和漢服商家。

漢服是華夏禮樂文化的顯性承載體,在成人禮、婚禮、祭禮和傳統節日中呈現人生重要時刻的儀式感。

漢服文化的復興,是中華文明偉大復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岩市漢服文化研究會

簡介

龍岩市漢服文化研究會又稱“漢服龍岩”,前身為龍岩漢服社,始創於2011年;

龍岩市漢服文化研究會於2014年暮春在龍岩市民政局正式註冊,主管單位為龍岩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為非贏利性民間文化組織,。

2017年,漢服龍岩正式登記會員已達150人,同袍近千人。

“漢服龍岩”秉承“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義之邦”的宗旨。以漢民族傳統服飾為載體,以傳統節日活動為契機,開展漢服復興運動,致力於漢民族特色文化活動的傳承與推廣。

漢服龍岩與市內外多家文化組織合作,學習、研究、交流漢民族傳統服飾文化、漢族傳統典禮、民俗、書畫、漢舞、器樂、射藝等傳統文藝,影響日益擴大。

漢服龍岩理事單位有:

研習傳統射藝和射禮的“天風弓社”;

研習漢族傳統舞蹈的“暢舞閣”舞館;

以推廣少兒六藝傳習、國學經典誦讀為主的“六藝漢學館”;

致力推廣、策劃、承辦“漢族傳統婚禮”等漢族傳統嘉禮的“漢禮坊”。

漢服龍岩常務負責人:副會長 溫雪霞 15960900019 秘書長 張 芸 13950888202

漢服龍岩辦公地點:龍岩市新羅區龍岩大道旁萬陽城商場六樓(C1梯直上)

漢服文化簡介

“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中國,又稱華夏。

漢服,並不特指漢代服裝,上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沿襲春秋戰國,經先秦兩漢至隋唐、兩宋,直至明末,中華大地上以漢民族為主體的漢民族傳統服飾。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統稱,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至今已存在近4000年。

漢朝因強盛且統治長久,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才有了今天的漢族、漢字、漢語、漢服等文化概念。

古代漢服的歷史,終結于滿清統治者入主中原實行的“剃髮易服令”。

漢服,不是滿族人的旗裝馬褂、亦非唐裝、中山裝和旗袍。

和藏袍、蒙古袍、和服、韓服一樣,漢服是民族服飾,不是古代服飾。

漢服,早于和服、韓服出現上千年,是亞洲漢文化圈各民族服裝的發端。

漢服,是一個完整而龐大的服飾體系,依穿著場合分為禮服、常服和便服。

漢服,不是影視表演服飾,也不是影樓專用服飾,是漢族人民的生活服飾。

當代漢服復興運動已走過近二十載春秋,漢服復興,不是復古,並非穿越。

因《詩經·秦風·無衣》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漢服會員互稱同袍。

全民界華人圈內漢服復興運動已呈燎原之勢,漢服相關產業成為方興未艾的產業。

全國各地及台港澳、海外共有近千家漢服社團和漢服商家。

漢服是華夏禮樂文化的顯性承載體,在成人禮、婚禮、祭禮和傳統節日中呈現人生重要時刻的儀式感。

漢服文化的復興,是中華文明偉大復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岩市漢服文化研究會

簡介

龍岩市漢服文化研究會又稱“漢服龍岩”,前身為龍岩漢服社,始創於2011年;

龍岩市漢服文化研究會於2014年暮春在龍岩市民政局正式註冊,主管單位為龍岩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為非贏利性民間文化組織,。

2017年,漢服龍岩正式登記會員已達150人,同袍近千人。

“漢服龍岩”秉承“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義之邦”的宗旨。以漢民族傳統服飾為載體,以傳統節日活動為契機,開展漢服復興運動,致力於漢民族特色文化活動的傳承與推廣。

漢服龍岩與市內外多家文化組織合作,學習、研究、交流漢民族傳統服飾文化、漢族傳統典禮、民俗、書畫、漢舞、器樂、射藝等傳統文藝,影響日益擴大。

漢服龍岩理事單位有:

研習傳統射藝和射禮的“天風弓社”;

研習漢族傳統舞蹈的“暢舞閣”舞館;

以推廣少兒六藝傳習、國學經典誦讀為主的“六藝漢學館”;

致力推廣、策劃、承辦“漢族傳統婚禮”等漢族傳統嘉禮的“漢禮坊”。

漢服龍岩常務負責人:副會長 溫雪霞 15960900019 秘書長 張 芸 13950888202

漢服龍岩辦公地點:龍岩市新羅區龍岩大道旁萬陽城商場六樓(C1梯直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