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南方落雪北方颳風 車內抗凍知多少?

這篇文章有你不知道的小秘密哦!

今年北方雪下得不多, 反而是南方不少城市雪花紛飛。 不過, 除非您所在的城市“南”到了廣州那個水準, 否則無論南方北方, 冬季一樣難捱。 北方雖然室內是有暖氣不假, 但車庫並不是人人都有, 而且天冷的時間很長, 基本一年至少有三四個月的時間, 清晨車裡都會冷得像個冰窖。 車輛自身冷開機之後的暖車速度, 就成了影響這幾個月時間駕駛舒適性的最大考驗之一。

而對於我家來說, 現在又開始新一輪和媳婦搶著開MINI的鬥爭了, 沒別的原因, 就因為這台小MINI是我家暖風出的最快的一部車。 所以借著這個機會, 就和北方一起在嚴寒中掙扎的朋友們, 一起來聊聊, 到底是哪些因素在影響著車輛的“加熱”能力。 至於南方的朋友們, 羡慕嫉妒恨北方的集中供暖之餘, 也可以好好的找一下平衡:)

為何MINI這車熱得這麼快?首先一個最簡單的原因:它小啊。 更小的車內空間, 就意味著需要更少的熱量就能保持溫度。 所以現在長軸距轎車, 大尺寸的SUV越來越多, 往往也就意味著無論是在炎熱的夏季, 還是寒冷的冬季, 在冷暖舒適性上, 往往會更糟糕。

其次, MINI不怎麼樣的油耗表現,

除了本身較高的風阻, 還有變速箱各種傳動損失之外, 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它熱效率並不高的發動機, 外加上擁擠得沒一絲縫隙得引擎艙, 反而成了它在冬季的一個優勢。

現如今發動機的熱效率越來越高, 當然對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是一件好事,

但副作用就是——在寒冷的冬季, 發動機的水溫上得也會相對慢一些, 而暖風水箱裡的冷卻液溫度上不來, 自然車內也就沒辦法暖和得起來。 雖然現在也有一些諸如缸蓋缸體分離冷卻的設計, 盡可能加快暖機過程, 還有主動式進氣格柵來維持引擎艙溫度, 但總體來說, 這就是個很頭疼的問題。

除了本身熱效率的原因之外, 更重要的是還有排量因素。 像是我們的老LC80, 那台老掉牙的1FZ 4.5升直6發動機, 在節溫器停止冷卻液熱交換的情況下, 大排量肯定能在短時間內產生更多的熱量。 現如今發動機總體排量越來越小的趨勢之下, 暖車速度也就越來越慢, 但是廠商又沒辦法單純的提高冷車怠速來加快暖車過程, 否則又會產生新的油耗和NVH問題。

有什麼其他解決方法?

以上算是常規汽油車從娘胎裡帶出來的特性, 很難改變。 但也有一些額外的配置, 是可以提升冬季用車感受的。

首先就是發動機艙,這台MINI在我們的某期蘿蔔實驗室中,加了一層厚厚的發動機隔音棉。其實從降低噪音的角度來說,沒起到什麼卵用,但對於冬季保暖隔熱性能,卻是有著實打實的提升。

其次就是座椅加熱,也能極大的提升乘客的舒適感受。寶馬系的一般效果都很好,溫度提升非常快,MINI也不例外。而有些廠商的座椅加熱就實在令人捉急,經常開出去10分鐘了,還感受不到什麼熱意。

另外從材質的角度來講,現在車內越來越常見的金屬和真皮,由於導熱係數的原因,其實也是不如絨布或者塑膠的觸感舒適的,只不過現如今的大趨勢下,也是沒什麼能力改變的,像是真皮座椅和座椅加熱,基本上在95%以上的車型上都是綁定的,印象裡比較深刻的,是在冰島開吉姆尼的時候,就是絨布座椅和加熱的組合,只可惜鈴木的座椅加熱,功率太低,熱得太慢……

至於更高配置的車型(以進口美系車居多),還會額外提供方向盤加熱,可能南方的朋友們都認為這配置簡直雞肋,但在北方寒冷的早晨,一個握起來暖呼呼的方向盤,真的是愜意至極的享受。

關於這一點,我媳婦的解決方法就是:裝上了一個毛絨絨(而且還用大字印著I LOVE MY MINI )……的方向盤套,雖然這個真的屬於被鄙視的村炮行為,可我卻捨不得摘,因為確實暖和多了……當然也有其他解決方法,比如在車裡留一雙抓絨手套,迪卡儂7塊錢的那種就行。

還有主動進氣格柵關閉功能,原理就是在冷車狀態對進氣格柵進行密閉處理,避免冷空氣侵入帶走熱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加快發動機升溫;以及遠端遙控啟動(包括互聯遙控啟動),提前對車輛進行預熱,也是一個挺好的方法,當然這樣油耗肯定也就蹭蹭的上去了,而且現在這一配置並沒有那麼的普及,所以受惠人群並不多。

其他一些小技巧,無非就是記得開內迴圈,北方冬季多霧霾,算是一舉兩得;另外一個很有爭議的地方就是,到底要不要“等水溫上來再開暖風”,關於這一點,可能我們之後的蘿蔔實驗室會做一期節目,為大家詳細說明。

未來會怎樣?

從目前我的實際觀察來說,如果真的想解決冬季早晨熱車的問題,只能是等待普及純電動車。因為只有純電動車,才有足夠的電池容量,去驅動大功率的PTC加熱器。所謂PTC加熱,其實就是大家很容易買的到的陶瓷發熱電暖器,像是以前我和陳震爭執過的比亞迪秦EV,實測在零下5°的早晨,只需要1分鐘左右的時間,出風口就能往外呼呼噴熱風了,而就算是熱得比較快的燃油車,到達同樣效果最快也要5分鐘,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Formula E

更何況,電動車也不存在燃油車在冬季起步遲緩和頓挫的問題,這些基本都是因為變速箱油溫不夠造成的,而對家用電動車而言,基本上用不到變速箱(只有Formula E賽車或者追求極限速度的電動車才需要),所以天生也就沒這擔憂。

插電混動和電動車,在冬季使用舒適度上是完爆常規燃油車的,可是又有一個致命的新問題,耗電。本來冬季低溫情況下,鋰電池活性就不夠,春夏可能有300KM的續航,到了冬天也就剩200KM了,你再用電發熱,續航就更差了。

很簡單就能計算出來,如果PTC功率是3KW的話,一小時就要消耗3KWh的電,要知道電動車一般也就50kWh的電池容量(這還沒算冬季打折),一直開暖風的話,很快就沒電了。很多純電車主,冬季因此不得不穿的非常厚,反而根本不敢開暖風。對於這些車主,我推薦你們買帶電加熱的羽絨服,充電寶供電,效果挺好,過年回媳婦家(在南方,沒暖氣),基本我就靠它過日子了……

目前看似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帶PTC加熱的非插電混動車,剛開始用PTC加熱,發動機熱了以後再用常規的暖風水箱取熱。不過在實際應用中,效果並沒有那麼理想。比如我們的這台混動CR-V,在冬季早晨0℃以下的啟動工況,油耗增加非常可怕。秋季大約在4.8L/100KM,到了冬季變成了6.9L/100KM,雖然油耗還是可以接受,可是相比一般汽油車冬季油耗增加10%左右的幅度,混動CR-V可是增加了40%左右。

究其原因,為了保持正常的供暖,混動原本理想的經濟迴圈被打破了,不得不一直啟動發動機供熱,所以在城市裡不超過20KM的這種日常通勤,對於油耗的影響就非常非常的大。

額外也說一句,目前我個人判斷,混動CR-V應該是沒有PTC加熱(或者說就算有也和沒有差不多),因為PTC加熱對於混動車的意義主要在兩方面,第一點就是加快暖風速度,提高乘客舒適性,這一點基本沒做到,混動CR-V出暖風很慢;第二點,也是更重要的意義,是增加一種“電–熱”轉換的方式,避免發動機強制啟動破壞經濟迴圈,CR-V混動也沒做到。

而就算是有PTC的混動車,受限於本身電池容量等因素,一般來說加熱速度也很難和純電動車相媲美。恐怕真正能解決冬季早晨供暖問題的,還要等到電池技術或者快充技術再有進一步突破以後的電動車了。

【轉載自:蘿蔔報告】

首先就是發動機艙,這台MINI在我們的某期蘿蔔實驗室中,加了一層厚厚的發動機隔音棉。其實從降低噪音的角度來說,沒起到什麼卵用,但對於冬季保暖隔熱性能,卻是有著實打實的提升。

其次就是座椅加熱,也能極大的提升乘客的舒適感受。寶馬系的一般效果都很好,溫度提升非常快,MINI也不例外。而有些廠商的座椅加熱就實在令人捉急,經常開出去10分鐘了,還感受不到什麼熱意。

另外從材質的角度來講,現在車內越來越常見的金屬和真皮,由於導熱係數的原因,其實也是不如絨布或者塑膠的觸感舒適的,只不過現如今的大趨勢下,也是沒什麼能力改變的,像是真皮座椅和座椅加熱,基本上在95%以上的車型上都是綁定的,印象裡比較深刻的,是在冰島開吉姆尼的時候,就是絨布座椅和加熱的組合,只可惜鈴木的座椅加熱,功率太低,熱得太慢……

至於更高配置的車型(以進口美系車居多),還會額外提供方向盤加熱,可能南方的朋友們都認為這配置簡直雞肋,但在北方寒冷的早晨,一個握起來暖呼呼的方向盤,真的是愜意至極的享受。

關於這一點,我媳婦的解決方法就是:裝上了一個毛絨絨(而且還用大字印著I LOVE MY MINI )……的方向盤套,雖然這個真的屬於被鄙視的村炮行為,可我卻捨不得摘,因為確實暖和多了……當然也有其他解決方法,比如在車裡留一雙抓絨手套,迪卡儂7塊錢的那種就行。

還有主動進氣格柵關閉功能,原理就是在冷車狀態對進氣格柵進行密閉處理,避免冷空氣侵入帶走熱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加快發動機升溫;以及遠端遙控啟動(包括互聯遙控啟動),提前對車輛進行預熱,也是一個挺好的方法,當然這樣油耗肯定也就蹭蹭的上去了,而且現在這一配置並沒有那麼的普及,所以受惠人群並不多。

其他一些小技巧,無非就是記得開內迴圈,北方冬季多霧霾,算是一舉兩得;另外一個很有爭議的地方就是,到底要不要“等水溫上來再開暖風”,關於這一點,可能我們之後的蘿蔔實驗室會做一期節目,為大家詳細說明。

未來會怎樣?

從目前我的實際觀察來說,如果真的想解決冬季早晨熱車的問題,只能是等待普及純電動車。因為只有純電動車,才有足夠的電池容量,去驅動大功率的PTC加熱器。所謂PTC加熱,其實就是大家很容易買的到的陶瓷發熱電暖器,像是以前我和陳震爭執過的比亞迪秦EV,實測在零下5°的早晨,只需要1分鐘左右的時間,出風口就能往外呼呼噴熱風了,而就算是熱得比較快的燃油車,到達同樣效果最快也要5分鐘,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Formula E

更何況,電動車也不存在燃油車在冬季起步遲緩和頓挫的問題,這些基本都是因為變速箱油溫不夠造成的,而對家用電動車而言,基本上用不到變速箱(只有Formula E賽車或者追求極限速度的電動車才需要),所以天生也就沒這擔憂。

插電混動和電動車,在冬季使用舒適度上是完爆常規燃油車的,可是又有一個致命的新問題,耗電。本來冬季低溫情況下,鋰電池活性就不夠,春夏可能有300KM的續航,到了冬天也就剩200KM了,你再用電發熱,續航就更差了。

很簡單就能計算出來,如果PTC功率是3KW的話,一小時就要消耗3KWh的電,要知道電動車一般也就50kWh的電池容量(這還沒算冬季打折),一直開暖風的話,很快就沒電了。很多純電車主,冬季因此不得不穿的非常厚,反而根本不敢開暖風。對於這些車主,我推薦你們買帶電加熱的羽絨服,充電寶供電,效果挺好,過年回媳婦家(在南方,沒暖氣),基本我就靠它過日子了……

目前看似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帶PTC加熱的非插電混動車,剛開始用PTC加熱,發動機熱了以後再用常規的暖風水箱取熱。不過在實際應用中,效果並沒有那麼理想。比如我們的這台混動CR-V,在冬季早晨0℃以下的啟動工況,油耗增加非常可怕。秋季大約在4.8L/100KM,到了冬季變成了6.9L/100KM,雖然油耗還是可以接受,可是相比一般汽油車冬季油耗增加10%左右的幅度,混動CR-V可是增加了40%左右。

究其原因,為了保持正常的供暖,混動原本理想的經濟迴圈被打破了,不得不一直啟動發動機供熱,所以在城市裡不超過20KM的這種日常通勤,對於油耗的影響就非常非常的大。

額外也說一句,目前我個人判斷,混動CR-V應該是沒有PTC加熱(或者說就算有也和沒有差不多),因為PTC加熱對於混動車的意義主要在兩方面,第一點就是加快暖風速度,提高乘客舒適性,這一點基本沒做到,混動CR-V出暖風很慢;第二點,也是更重要的意義,是增加一種“電–熱”轉換的方式,避免發動機強制啟動破壞經濟迴圈,CR-V混動也沒做到。

而就算是有PTC的混動車,受限於本身電池容量等因素,一般來說加熱速度也很難和純電動車相媲美。恐怕真正能解決冬季早晨供暖問題的,還要等到電池技術或者快充技術再有進一步突破以後的電動車了。

【轉載自:蘿蔔報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