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產科醫生叮囑:坐月子注意這些事,出了月子年輕10歲

懷胎十月, 媽媽們都為寶寶付出了很多, 等到寶寶順利降生後, 媽媽們也並不能松一口氣, 照顧孩子是其中之一, 還有一點就是要做好產後的護理, 讓自己的身體儘快恢復。 新媽媽坐月子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坐月子不當, 很容易留下後遺症, 坐月子必須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各位新媽媽們該如何科學坐月子, 全面調節好自己的身體呢?下面就來說說產科醫生告訴我的產後護理小方法吧。

一、不要捂月子

傳統觀念上認為, 坐月子應該“捂”, 意思就是要多穿、多蓋, 避免著涼、受風。 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因為產後新媽媽的身體比較虛弱, 免疫力降低, 與正常人相比更容易生病, 因此要多加小心。 但如果天氣炎熱的話, 也要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減少衣物, 千萬不要一味地“捂”, 導致中暑。

二、月子飲食注意事項

1、每天適量吃雞蛋我們都知道雞蛋營養豐富, 但是在整個產褥期間, 根據國家對孕、產婦營養標準規定, 產婦每天需要蛋白質100克左右, 因此, 每天吃雞蛋3~4個就足夠了, 即使每天吃十幾個雞蛋, 結果與每天吃3個雞蛋是一樣的, 因為身體所能吸收的營養是一樣的, 吃多了, 好處沒有增加, 而是帶來壞處,

增加產婦腸胃負擔, 甚至容易引起胃病。

2、可以吃鹽

民間有一種傳統的說法, 產婦在坐月子乃至哺乳期間不能吃鹽, 吃了對產婦和寶寶都不好。 這樣一來, 很多產婦在月子裡吃的很多食物中都不放鹽, 弄得產婦沒了胃口, 食欲不振, 營養缺乏, 反而影響了產婦泌乳。

鹽吃多了不好, 如果產婦每天的鹽量攝入過多, 就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對腎不利, 會使血壓升高。 這是人們都知道的, 但也決不能不吃或吃得太少。

如果產婦限制鈉的攝入, 影響了體內電解質的平衡, 同時就會影響產婦的食欲, 進而影響產婦的泌乳, 就會影響到嬰兒的身體發育。 所以, 月子裡的產婦不能過多食鹽, 也不能“忌鹽”。

3、蔬菜水果也要吃老一輩總是不斷的提醒, 並監督產婦不能吃涼吃生的東西, 即使是水果也不行。 乳汁分泌的營養和飲食有著很大的關係, 若不吃水果, 乳汁中的維生素等營養從哪裡來呢?而加熱或烹煮過的水果, 不光沒有了新鮮的味道, 營養成分也流失了很多。 其實, 產後可以吃蔬菜、水果, 因為身體的恢復以及乳汁的分泌都需要更多的維生素, 尤其是VC具有止血和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而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大量的各種維生素。 而且它們還含有較多的食物纖維, 其可促進腸蠕動, 有利於產後通便, 但吃時需注意食物是否清潔衛生。

4、每天不要不限量的喝湯

湯飲味道鮮美,如鯉魚湯、蛋花湯等,不僅容易消化吸收,還可促進乳汁分泌。因此,每個產婦在月子裡都少不了喝湯。但喝湯也是有學問的,不可為了增加乳汁分泌就無限制地喝,否則容易引起乳房脹痛,處理不恰當就會引起乳腺炎。

5、紅糖水不要長時間喝適當飲用紅糖水,補鐵、利尿。紅糖的鐵含量很高,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能夠促進惡露排出,防治尿失禁。不過,飲用過多會導致新媽媽出汗更多,體內鹽分流失。因此不宜飲用時間過長,最多不要超過10天。

三、注意個人衛生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新媽媽不敢在月子裡洗澡,甚至連洗手、洗頭也不敢貿然進行,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由於產婦汗腺分泌活躍,產後初期出汗較多,大量汗液留於皮膚表面會給細菌生長留下可乘之機,不僅影響哺乳時的衛生,也會影響產婦的情緒。

不過,有幾點事項必須要注意:(1)、通常順產後4天內暫時不能洗澡,但可以用溫水擦浴和洗頭,等傷口癒合後就可以淋浴了;(2)、剖腹產的產婦,一般要兩周後洗澡,以傷口完全長好為前提。此前也可以擦浴和洗頭,但應注意不要讓水污染傷口;(3)、洗澡方式應選擦浴和淋浴,坐月子期間要避免盆浴,以防髒水流入陰.道引發感染;(4)、不要在饑餓時洗澡,以免虛脫。洗完後應立即擦乾,且不宜進入通風的環境;(5)、洗澡不宜過頻,一般每週3-4次,每次10-20分鐘即可。四、觀注惡露變化產後由陰道排出的子宮分泌物,包括:血液、蛻膜碎片、白血球、黏液和一些細菌,稱之為惡露。產後最初1~3天,惡露的成分幾乎完全是血液,僅有少量的蛻膜和黏液,稱為“紅惡露”。3~10天時含血量減少,以及白血球侵入,分泌物變為粉紅色或棕色的漿惡露。10~14天時,分泌物的量減少且變成無色或白色的白惡露。惡露通常在整個產後6周中持續分泌,但大多數產婦的白惡露于產後3周時就消失了。

正常惡露的特性可按以下幾項分類:(1)量。因人而異,應該和經血量差不多。因產婦喂母乳時自然釋放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故喂母乳的媽媽比不喂母乳者惡露量少。產婦用力時惡露量增加,尤其是最初幾次下床時,但下床時的增加,只是惡露積聚在陰道的結果,並非量真的增加;做費力的運動如抬重物或上樓梯時,則真的會使惡露量增加。若45分鐘內就沾濕一堆衛生棉墊,表示量多得不正常。(2)質。惡露應該不含大血塊,任何情況下,有大血塊出現均表示子宮收縮不好,需要矯治。(3)形態。紅惡露→漿惡露→白惡露不應顛倒。漿或白惡露之後又出現紅惡露,通常表示胎盤碎片殘留或子宮收縮力減弱,又開始出血。(4)氣味。惡露的味道和經血的味道一樣,不應有惡臭味。惡臭味通常表示子宮感染,需立刻處理以阻止感染。(5)無惡露。剖腹產後也許只有少量惡露,但不應沒有惡露。沒有惡露和出現惡臭味一樣,表示產後感染。

五、月子裡不要節食

有些產婦,怕自己在月子裡發胖,就進行節食,豈不知,寶寶在出生後的一個月內為危險期,需要媽媽給予精心細緻的呵護。這個時候,產婦為了自己的身材而節食,就會導致營養缺乏奶水不足,不但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對產婦自身身體機能的恢復也很不利。因此,在月子裡,一定要根據產婦和寶寶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月子膳食,這樣,即能保證產婦和寶寶的營養,也有利於產婦形體的恢復。

六、儘早收腹

由於人體子宮呈倒三角形,在懷孕期間,由於孕婦要攝取相應的營養成分以補充寶寶營養吃的過多,而導致胃部增大,同時孕期由於寶寶在母體子宮不斷增大,肝臟,腸胃上移,一旦孕婦產下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便會下移,但無法找到最實的支持點也就是恢復原位。子宮騰空,也就出現了平常所見產婦有肚腩,婦女病,腸胃不適,未老先衰等相關症狀。

生完孩子後肚子的皮膚會鬆弛下垂,脂肪很容易堆積。所以,產後要及時,為了使形體恢復得好,在產後儘快使用塑腹。但是最怕捆裹太緊,特別是寬大笨重的腹帶和紗布繃帶類,最容易捆裹太緊,不僅不透氣,還會影響血液迴圈,壓榨胃腸和內臟,運用這類腹帶一定要留意。要選擇面料透氣性好的。我用的這個束縛的,自動燃,脂,,出月子肚子平平,減重12金,還舒服。抓住產後6個月黃金期,可以事半功倍哦

七、宜放鬆心情

助排便很多產後新媽媽害怕排便,擔心產傷會裂開,這樣反而加重了排便時的緊張感,不利排便。所以新媽媽排便前宜放鬆心情,去除心理障礙。新媽媽還可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如芹菜、蘋果、香蕉等;適當加些香油在菜品中,有利於大便鬆軟。新媽媽還要不斷補充水分,可在水中加入蜂蜜潤滑腸道,在補充因分娩所流失的水分的同時也有利於大便鬆軟。另外,分娩後第2天新媽媽即可下床走動,身體活動量加大,胃腸蠕動也會加快,便秘感就沒有那麼強烈,排便的時候也就沒有那麼擔心了。

八、不要忽視產後腹痛

分娩後,新媽媽出現下腹部的陣發性疼痛,稱為產後腹痛,也稱為“宮縮痛”,這是正常現象,一般發生於產後一兩天內,三四天后自然消失。另外,子宮被過度膨脹,如羊水過多、多胞胎等也會加重產後痛。產後大約1周這種疼痛會自然消失。如果腹痛時間過長,就要考慮腹膜炎的可能。下腹部呈陣發性疼痛,惡露增加,頭暈耳鳴,大便乾燥或是惡露量少、色暗紫成塊狀,胸脅脹痛,面色青白,遇熱疼痛稍稍減退,都是不正常的現象,要引起注意。

九、忌產後多吃少動

傳統的月子觀認為月子要靜養,儘量少下床少動,還要進補大量營養,這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積,並且不運動也不利於新媽媽的恢復。新媽媽應相信科學,及早進行產後鍛煉並適當控制營養的攝入量,這樣不僅有助於傷口和身體的恢復,也有利於保持優美的體型。

十、忌過早進行性生活

胎兒和胎盤娩出後,子宮腔的創面完全恢復需6~8周。如果在創面尚未修復、惡露淋漓時就進行性交,細菌有可能隨之入侵,從而導致生殖器官炎症,如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甚至敗血症等,如不及時治療,還將危及產婦生命。產後由於卵巢激素的作用不充分,陰道黏膜薄、彈性差而充血,粗暴的性行為,易導致陰道黏膜受損傷。

4、每天不要不限量的喝湯

湯飲味道鮮美,如鯉魚湯、蛋花湯等,不僅容易消化吸收,還可促進乳汁分泌。因此,每個產婦在月子裡都少不了喝湯。但喝湯也是有學問的,不可為了增加乳汁分泌就無限制地喝,否則容易引起乳房脹痛,處理不恰當就會引起乳腺炎。

5、紅糖水不要長時間喝適當飲用紅糖水,補鐵、利尿。紅糖的鐵含量很高,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能夠促進惡露排出,防治尿失禁。不過,飲用過多會導致新媽媽出汗更多,體內鹽分流失。因此不宜飲用時間過長,最多不要超過10天。

三、注意個人衛生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新媽媽不敢在月子裡洗澡,甚至連洗手、洗頭也不敢貿然進行,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由於產婦汗腺分泌活躍,產後初期出汗較多,大量汗液留於皮膚表面會給細菌生長留下可乘之機,不僅影響哺乳時的衛生,也會影響產婦的情緒。

不過,有幾點事項必須要注意:(1)、通常順產後4天內暫時不能洗澡,但可以用溫水擦浴和洗頭,等傷口癒合後就可以淋浴了;(2)、剖腹產的產婦,一般要兩周後洗澡,以傷口完全長好為前提。此前也可以擦浴和洗頭,但應注意不要讓水污染傷口;(3)、洗澡方式應選擦浴和淋浴,坐月子期間要避免盆浴,以防髒水流入陰.道引發感染;(4)、不要在饑餓時洗澡,以免虛脫。洗完後應立即擦乾,且不宜進入通風的環境;(5)、洗澡不宜過頻,一般每週3-4次,每次10-20分鐘即可。四、觀注惡露變化產後由陰道排出的子宮分泌物,包括:血液、蛻膜碎片、白血球、黏液和一些細菌,稱之為惡露。產後最初1~3天,惡露的成分幾乎完全是血液,僅有少量的蛻膜和黏液,稱為“紅惡露”。3~10天時含血量減少,以及白血球侵入,分泌物變為粉紅色或棕色的漿惡露。10~14天時,分泌物的量減少且變成無色或白色的白惡露。惡露通常在整個產後6周中持續分泌,但大多數產婦的白惡露于產後3周時就消失了。

正常惡露的特性可按以下幾項分類:(1)量。因人而異,應該和經血量差不多。因產婦喂母乳時自然釋放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故喂母乳的媽媽比不喂母乳者惡露量少。產婦用力時惡露量增加,尤其是最初幾次下床時,但下床時的增加,只是惡露積聚在陰道的結果,並非量真的增加;做費力的運動如抬重物或上樓梯時,則真的會使惡露量增加。若45分鐘內就沾濕一堆衛生棉墊,表示量多得不正常。(2)質。惡露應該不含大血塊,任何情況下,有大血塊出現均表示子宮收縮不好,需要矯治。(3)形態。紅惡露→漿惡露→白惡露不應顛倒。漿或白惡露之後又出現紅惡露,通常表示胎盤碎片殘留或子宮收縮力減弱,又開始出血。(4)氣味。惡露的味道和經血的味道一樣,不應有惡臭味。惡臭味通常表示子宮感染,需立刻處理以阻止感染。(5)無惡露。剖腹產後也許只有少量惡露,但不應沒有惡露。沒有惡露和出現惡臭味一樣,表示產後感染。

五、月子裡不要節食

有些產婦,怕自己在月子裡發胖,就進行節食,豈不知,寶寶在出生後的一個月內為危險期,需要媽媽給予精心細緻的呵護。這個時候,產婦為了自己的身材而節食,就會導致營養缺乏奶水不足,不但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對產婦自身身體機能的恢復也很不利。因此,在月子裡,一定要根據產婦和寶寶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月子膳食,這樣,即能保證產婦和寶寶的營養,也有利於產婦形體的恢復。

六、儘早收腹

由於人體子宮呈倒三角形,在懷孕期間,由於孕婦要攝取相應的營養成分以補充寶寶營養吃的過多,而導致胃部增大,同時孕期由於寶寶在母體子宮不斷增大,肝臟,腸胃上移,一旦孕婦產下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便會下移,但無法找到最實的支持點也就是恢復原位。子宮騰空,也就出現了平常所見產婦有肚腩,婦女病,腸胃不適,未老先衰等相關症狀。

生完孩子後肚子的皮膚會鬆弛下垂,脂肪很容易堆積。所以,產後要及時,為了使形體恢復得好,在產後儘快使用塑腹。但是最怕捆裹太緊,特別是寬大笨重的腹帶和紗布繃帶類,最容易捆裹太緊,不僅不透氣,還會影響血液迴圈,壓榨胃腸和內臟,運用這類腹帶一定要留意。要選擇面料透氣性好的。我用的這個束縛的,自動燃,脂,,出月子肚子平平,減重12金,還舒服。抓住產後6個月黃金期,可以事半功倍哦

七、宜放鬆心情

助排便很多產後新媽媽害怕排便,擔心產傷會裂開,這樣反而加重了排便時的緊張感,不利排便。所以新媽媽排便前宜放鬆心情,去除心理障礙。新媽媽還可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如芹菜、蘋果、香蕉等;適當加些香油在菜品中,有利於大便鬆軟。新媽媽還要不斷補充水分,可在水中加入蜂蜜潤滑腸道,在補充因分娩所流失的水分的同時也有利於大便鬆軟。另外,分娩後第2天新媽媽即可下床走動,身體活動量加大,胃腸蠕動也會加快,便秘感就沒有那麼強烈,排便的時候也就沒有那麼擔心了。

八、不要忽視產後腹痛

分娩後,新媽媽出現下腹部的陣發性疼痛,稱為產後腹痛,也稱為“宮縮痛”,這是正常現象,一般發生於產後一兩天內,三四天后自然消失。另外,子宮被過度膨脹,如羊水過多、多胞胎等也會加重產後痛。產後大約1周這種疼痛會自然消失。如果腹痛時間過長,就要考慮腹膜炎的可能。下腹部呈陣發性疼痛,惡露增加,頭暈耳鳴,大便乾燥或是惡露量少、色暗紫成塊狀,胸脅脹痛,面色青白,遇熱疼痛稍稍減退,都是不正常的現象,要引起注意。

九、忌產後多吃少動

傳統的月子觀認為月子要靜養,儘量少下床少動,還要進補大量營養,這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積,並且不運動也不利於新媽媽的恢復。新媽媽應相信科學,及早進行產後鍛煉並適當控制營養的攝入量,這樣不僅有助於傷口和身體的恢復,也有利於保持優美的體型。

十、忌過早進行性生活

胎兒和胎盤娩出後,子宮腔的創面完全恢復需6~8周。如果在創面尚未修復、惡露淋漓時就進行性交,細菌有可能隨之入侵,從而導致生殖器官炎症,如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甚至敗血症等,如不及時治療,還將危及產婦生命。產後由於卵巢激素的作用不充分,陰道黏膜薄、彈性差而充血,粗暴的性行為,易導致陰道黏膜受損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