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日軍鋼盔和腦袋凍在一起 摘時哀嚎陣陣

經過影視書籍的描繪染, 頭戴鋼盔的侵華日軍“標準像”早已盡人皆知。 不過, 這些本來被視為保命必備品的鋼盔, 同樣也給鬼子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國破山河在——從日本史料揭秘中國抗戰 》一書的作者經過查閱日方史料, 向讀者講述了抗戰期間同日軍鋼盔有關的幾件奇聞軼事。

頭和鋼盔凍在一起 日軍發出陣陣哀號

鋼盔, 日語叫做“鐵帽”, 是侵華日軍普遍配備的防護裝備。 我們今天看電影, 鬼子不是戴著屁簾式的戰鬥帽, 就是戴著鋼盔, 幾乎成為標準形象了。

日本軍事後勤專家青木孝治專門寫了一本書, 叫《陸軍鐵帽物語》, 充分顯示了日本人對細節的重視, 其中有不少對研究抗戰歷史有價值的描寫。 比如, 日軍戰鬥帽後面那個“屁簾兒”, 有人說是用來防中國大刀隊砍腦袋的。 青木的研究結果表明, 這屬於謠傳, 真正的作用是為了防曬, 分成幾片又可以通風,

雖然寒磣, 卻是不錯的設計。

史料記載, 日軍第一次大規模使用鋼盔, 是在黑龍江和馬占山將軍所部作戰期間。 鋼盔雖然顯著減少了人員傷亡, 但也給日本人帶來了不小的煩惱。

首先是鋼盔的裡襯太薄, 在黑龍江寒冷的天氣裡, 出汗以後如果不加處理, 很快腦袋就會和鋼盔凍在一起, 危險而又好笑。 強行摘取, 無意中會連皮肉扯下。 而最初日軍對這種古怪的情況不會處理, 用暖水澆鋼盔進行救護, 結果造成被凍結的頭皮直接剝離。 日軍宿營的時候, 經常聽到頭和鋼盔凍在一起的新兵摘鋼盔時發出陣陣哀號。 攻佔齊齊哈爾, 日軍陣亡三百餘人, 因為凍傷減員的卻幾乎達到兩千, 其中不少就是這種“鋼盔頭”傷。

日蘇諾門檻之戰, 日軍又發現大量日兵儘管戴著鋼盔, 依然在作戰中因頭部中彈而死, 反而是不戴鋼盔的沒有這樣高的比率。

大家知道, 鋼盔是保護頭部的, 但並不是子彈打不透, 它主要是防禦彈片。 如果對方的子彈不是擊中鋼盔正中, 由於鋼盔是一個弧面,

便大多會滑飛, 這就是鋼盔的防護作用。 然而諾門檻之戰中日軍頭部中彈的士兵, 多半是頭盔正中被蘇軍一槍命中, 鋼盔洞穿, 鋼盔裡面的腦袋當然也就一塌糊塗了。

那麼, 蘇軍怎麼會打得這樣准呢?難道蘇聯人用了帶磁性的子彈, 專打鋼盔?直到派出專家到前線考察, 這才真相大白。 原來, 日軍當時使用的鋼盔, 前面正中有一個很大的紅色星星, 這是日軍的標誌。 大家知道, 紅色在所有光線中是比較醒目的。 於是, 蘇軍老遠就能發現日本士兵, 並且瞄著星星開火。 蘇軍使用的莫辛—納幹式步槍笨重而且後坐力大, 但是彈道穩定, 穿透力大。 因為紅星正好在頭盔正中, 一槍命中, 日兵大多糊裡糊塗就見天照大神去也。

諾門檻戰後, 吃了大虧的日兵改小了鋼盔前面的紅星。 這方面中國軍隊的鋼盔塗飾就好一些, 是把軍徽漆在側面, 所以沒有出和日軍一樣的問題。

鋼盔反光 所謂“軍神”一槍斃命

關於鋼盔, 比較離奇的, 大概要算日軍“軍神”飯塚國五郎的死了。

飯塚國五郎, 日本陸軍少將

日本陸軍少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