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親子閱讀,讓父母得到另一種成長

文丨Lisa WU

本文首發於「孩寶小鎮」

兩年前從大學同學Linda處取經, 記住了一句話:寧可少做一些家務, 也要把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出來。

堅持了兩年, 我發現, 這真是我這兩年來得到的最好的禮物。

從孩子三歲半的時候, 我開始堅持給他讀書, 改變了以前那種有空就讀, 沒空或者不想讀就不讀的狀態, 到現在多多五歲半, 不管是他還是我們大人, 都覺得收穫很大。

親子閱讀, 大道至簡

我現在早已習慣,

把每天睡前的親子閱讀變成了自我調整的一個時間。

白天工作和生活的各種繁雜喧囂, 需要到晚上有個時間讓自己慢慢沉澱下來, 這時候, 孩子依偎在懷裡, 一起翻著小朋友的書, 感覺仿佛是一股清泉安靜地流淌著。

靜靜地陪著孩子看書, 讀書, 沒有什麼功利的目的, 就是欣賞這些簡單的畫面和文字, 像是重新回到小時候那種無憂無慮的時候, 人也變得簡單和輕鬆了起來。

孩子的書都是些簡單的故事, 孩子們一聽就能懂了, 但大人也同樣能從中獲益, 讀起來也能從裡面悟出不少道理,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大道至簡」吧。

法布林《昆蟲記》的一套書裡, 講各種小昆蟲們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 是蚱蜢的故事。 蚱蜢為了保護自己,

嘗試各種辦法之後, 終於找到了自我保護的辦法。

做父母的如果想一下, 道理也是一樣的:要想孩子在以後能一帆風順, 那麼保護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經歷風雨, 幫助他學到真正的本領, 培養出健康品格, 正直向上、身體健康, 就是最重要的了。

跟孩子一起讀的書裡, 還有很多是情緒管理方面的。

孩子有本最喜歡的書, 是巴布工程師裡的一本《羅迪想住新房子》, 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有什麼事就要說出來」。 讀的時候我就在想, 其實, 大人的世界也可以如此簡單明瞭, 大人們也一樣可以用簡單的方法, 來處理我們認為很複雜的問題。

對成年人來說, 童書也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回到童年的「密道」。 回到我們生命剛開始的時候,

重新用驚奇的目光打量這個世界, 再次追問世界為什麼是這樣?這是一種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最後又回到「看山還是山」的經歷。

我們是孩子時, 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簡單的世界;後來, 我們的世界日益複雜, 我們看不懂這個紛繁的社會, 倍感焦慮;現在, 我們有機會重新來看一下, 孩子是如何長大的, 人類是怎樣發展的,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我們又能幫助他們怎麼解決? 重新思索一下, 如果我們某個節點發生了某種變化, 我們的人生會變成另外的什麼樣子?……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閱讀童書也是我們的另一種形式的成長。

親子閱讀, 可以幫我們大人補充以前落下的課, 感受生活中細小的美好

做了媽媽後, 才知道了「美感教育」這個詞。 美感教育, 即國外所說的感受學, 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通過這些器官進行感受、感知然後被感動。

我們小時候, 老師和家長都不重視美術、音樂和體育課, 把這些看作副科、不重要的課, 這些科目的課也經常被語文、數學老師們搶著上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做學生的也就覺得這些課沒什麼用,自然也形成了我們對各種知識的評判標準:能提高考試分數的就是有用的,對提高考分沒有幫助的就是沒用的。

於是,我們長大了就很難欣賞生活中的點滴美好,聽音樂,沒法跟著引起共鳴,看展覽,沒法領會到其中想表達的意思。

生活中細小的美好,春天草木發芽,夏天雷聲陣陣,秋天蕭蕭落葉,冬天大雪紛飛,在我們眼裡都是一樣的。在做學生時是各個月的考試,上班了則是各個月、各個季度的報告。

直到有了孩子,跟他們一起閱讀了,才知道還有兒童繪本這麼美好的東西,可以讓我們重新和孩子一起欣賞這種簡單的美好。

美好而簡單的畫面,大人們開始的時候都是一翻而過,孩子們卻會注意到那些我們沒看到的細節。

慢慢的,我們的心也變得柔軟起來,也不由自主地開始注意到生活中的細小,感受那些細小帶給我們的美好悸動。

前幾天一個大學同學,發了一個我們大二那年的翻譯作業,描寫春夏秋冬的各種美好,我現在讀來,那種靈動的美一一呈現在我的眼前,讓我兩眼濕潤。可是一向自視記憶力過人的我,實在想不起我曾經讀過這麼美好的文字。

這麼多年了,歲月讓我越來越麻木,可是還好,孩子帶著我又重新回到起點,讓我又重新獲得了像孩子般童真的眼睛來感受這個世界。

陪著孩子看繪本,不用強迫孩子學到什麼知識,只是為了通過孩子們敏感的目光來發現並一起欣賞那些簡單的美好。 而我們帶著孩子學習對美的事物的追求和薰陶,就相當於在孩子的心裡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我們小心翼翼地把種子埋在孩子心中,孩子們不知道這是什麼種子,也不知道這個種子將在什麼時候發芽、成長,甚至能否開花,結果,但他們都能體會到這份種子就叫「美好」。

美好的記憶,美好的生活情趣,美好的願望,一切的美好都自然而然地融化在他們的生活中。

「理論聯繫實際」,將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孩子更容易接受知識

據說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會有一個「問題爆發期」,喜歡什麼都要問個「為什麼」。

做父母的在這個時間段,如果簡單粗暴地回答「哪有這麼多為什麼」,可能就把孩子對各種知識的學習興趣扼殺了。

多多很喜歡問為什麼,每天睜開眼睛就是一連串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和多多爸爸實在回答不出來,後來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們面對他的問題時,很多時候都會說: 「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不我們一起看看書裡有沒有答案吧。」

有一次我們出門散步,他看見社區裡的垃圾桶有紅色、綠色和黑色的,就問我為什麼這些垃圾桶顏色不同。

當時給他大致解釋了一下,回來後想想還是需要更準確一點,上網找書找到了《揭秘垃圾》這本書,買回來給他詳細地解釋了一下,於是他碰到什麼東西都會問:「這是可回收的還是不可回收的?」

看他如此喜歡,又入了這一套《揭秘》系列的書,於是和他一起開始了探索世界、揭秘世界的「旅程」。

《揭秘交通工具》裡面有各種交通工具,這是男孩子的最愛,百看不厭,每天翻開來看還不滿足,總問我們什麼時候能去坐。

於是就帶著他去了各個博物館:火車博物館、飛機博物館、汽車博物館、地鐵博物館……一次不夠就再去,再帶著他坐高鐵、火車、地鐵、磁懸浮、雙層巴士、有軌電車、輪渡……

每次坐地鐵時,都會跟他講怎麼看裡面的標誌,怎麼看地鐵線路圖,怎樣換乘;上海的中運量剛開通沒多久,已經去了三次了,每次都要前前後後、仔仔細細地看個遍,問題涵蓋各個方面,當媽的回答不出來就找百度幫忙。

《揭秘數學》裡面講到各種形狀,剛開始時接受不了,有一次給他吃乳酪,當媽的突然聰明了一次,把正方形的乳酪對折起來變成一個三角形,跟他說這樣就是三角形了,又把上面的角折一下,告訴他這是梯形,再拿一片對著中間折起來,就變成了長方形,咬幾口變成了扇形。他開心極了,以後每次開始吃乳酪都要研究一下,很快就記住了。

三歲半的時候開始給他讀英語書,每天學幾個簡單的單詞和句子,平時在生活中跟他在一起時,看見相關的東西,就跟他一起說說這些英語單詞,接送他上下學時,也跟他一邊走路一邊背一下昨天晚上讀過的書,他也很自然地就跟著我一起背了。

我們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了很多知識,當我把這些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後,他覺得像在跟他做遊戲,不用刻意地坐下來枯燥地講,就讓他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一些知識。

而我們做父母的,為了能讓孩子更好地接受知識,每次看書的時候,也會努力思考:怎麼讀,才能讓孩子愛上讀書?

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以後幾十年TA會變著法子讓你償還

最後,來一點比較「實際」點的:親子閱讀,可以讓你和孩子在孩子以後的學習中更輕鬆。

這一點其實不需要多講,很多家長都已經現身說法:小時候愛看書的孩子,長大了學習成績一般都不錯,不愛看書的孩子,即使很努力,可是有時候理解能力跟不上,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到那個時候再想補,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

Linda跟我說,她的孩子Jerry在一、二年紀的時候學習成績並不是特別出眾,但是到三、四年紀以後,尤其是語文開始要寫作文了之後,他的學習優勢就慢慢顯示出來了。而Jerry班級裡的其他同學也差不多,小時候堅持讀書的小朋友,成績普遍都要比不怎麼讀書的孩子要好一些。

我跟很多家長交談時發現,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工作的媽媽,都很少能堅持每天陪孩子讀書,即使是每天十分鐘。

「忙」是大家的原因。累了一天了,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給孩子讀書啊,更何況熊孩子有時候一本書明明都已經讀了好多遍了,都已經會背了,還要讓大人讀,這不是「作」嗎?

可是家長們容易忽視的是:3-8歲期間是一個人閱讀能力形成的關鍵階段,在兒童自主閱讀能力成長的歷程中,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溫暖的陪伴。

一方面,孩子需要在大人的陪伴下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閱讀也是孩子和父母培養感情的一種有效手段。

有時候多多已經把一本書都會背下來了,可是他還是喜歡讓我們給他讀,他喜歡的不僅是這本書,應該還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書的那種溫馨。

相信等孩子大了些,父母如果能繼續和孩子一起閱讀,那我們那時候和孩子的溝通也會暢通很多,衝突會少點,所謂的「代溝」應該會小一些。

我記得自己在十歲以後,每天做完作業以後就會拿出課外書來讀,有自己訂的《少年文藝》和學校裡借的「根正苗紅」的書,也有同學那裡傳的金庸或瓊瑤之類的小說,好多老師和家長都稱之為「野書」,所以同學們要偷偷地看——但在我們家就沒什麼問題,我的父母頂多就看一下書名,偶爾會叮囑一聲「注意眼睛」,有時候甚至還會借過去看看,所以我的青少年時期過得風平浪靜,有什麼事情都能跟他們商量,也不記得自己是否有過「逆反期」。

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以後幾十年TA會變著法子讓你償還。

閱讀的好處可能不是短期能看出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孩子逐漸長大以後,投資回報就一定會顯現出來。

親子共讀,其實也是父母讀給自己聽的。跟孩子講不通、感到挫敗沮喪時,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靜待花開,等到那不期而至的驚喜。

兩年來,我陪著孩子讀了不少的書,可他到現在還是連鬥大的「一」字也不認識。

雖然極喜歡各種車子,每次教他認「車」字,感覺好像都沒有記住。直到前幾天上學時,他突然指著幼稚園大門口寫著的「禁止停車」問我:「媽媽,這是『車』字嗎?」這讓我這個當媽的又眼前一亮,更加堅定了「靜待花開」的信念。

讀書,是認識世界和人生的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法。而和孩子一起讀書,能讓我們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更好地瞭解孩子,瞭解這個世界。

Lisa WU,座標魔都,外企職員。有一個愛問「為什麼」的五歲孩子,聆聽和記錄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陪著孩子一起看這新鮮世界。從寫作中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自我成長。

Tips:如果你也想和Lisa WU一樣,與大家分享你親子閱讀路上的經歷、經驗或者感想,歡迎給我們投稿哦!

如欲瞭解更多有獎徵稿資訊,請關注孩寶小鎮訂閱號之後回復「投稿」。

這種情況下,我們做學生的也就覺得這些課沒什麼用,自然也形成了我們對各種知識的評判標準:能提高考試分數的就是有用的,對提高考分沒有幫助的就是沒用的。

於是,我們長大了就很難欣賞生活中的點滴美好,聽音樂,沒法跟著引起共鳴,看展覽,沒法領會到其中想表達的意思。

生活中細小的美好,春天草木發芽,夏天雷聲陣陣,秋天蕭蕭落葉,冬天大雪紛飛,在我們眼裡都是一樣的。在做學生時是各個月的考試,上班了則是各個月、各個季度的報告。

直到有了孩子,跟他們一起閱讀了,才知道還有兒童繪本這麼美好的東西,可以讓我們重新和孩子一起欣賞這種簡單的美好。

美好而簡單的畫面,大人們開始的時候都是一翻而過,孩子們卻會注意到那些我們沒看到的細節。

慢慢的,我們的心也變得柔軟起來,也不由自主地開始注意到生活中的細小,感受那些細小帶給我們的美好悸動。

前幾天一個大學同學,發了一個我們大二那年的翻譯作業,描寫春夏秋冬的各種美好,我現在讀來,那種靈動的美一一呈現在我的眼前,讓我兩眼濕潤。可是一向自視記憶力過人的我,實在想不起我曾經讀過這麼美好的文字。

這麼多年了,歲月讓我越來越麻木,可是還好,孩子帶著我又重新回到起點,讓我又重新獲得了像孩子般童真的眼睛來感受這個世界。

陪著孩子看繪本,不用強迫孩子學到什麼知識,只是為了通過孩子們敏感的目光來發現並一起欣賞那些簡單的美好。 而我們帶著孩子學習對美的事物的追求和薰陶,就相當於在孩子的心裡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我們小心翼翼地把種子埋在孩子心中,孩子們不知道這是什麼種子,也不知道這個種子將在什麼時候發芽、成長,甚至能否開花,結果,但他們都能體會到這份種子就叫「美好」。

美好的記憶,美好的生活情趣,美好的願望,一切的美好都自然而然地融化在他們的生活中。

「理論聯繫實際」,將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孩子更容易接受知識

據說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會有一個「問題爆發期」,喜歡什麼都要問個「為什麼」。

做父母的在這個時間段,如果簡單粗暴地回答「哪有這麼多為什麼」,可能就把孩子對各種知識的學習興趣扼殺了。

多多很喜歡問為什麼,每天睜開眼睛就是一連串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和多多爸爸實在回答不出來,後來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們面對他的問題時,很多時候都會說: 「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不我們一起看看書裡有沒有答案吧。」

有一次我們出門散步,他看見社區裡的垃圾桶有紅色、綠色和黑色的,就問我為什麼這些垃圾桶顏色不同。

當時給他大致解釋了一下,回來後想想還是需要更準確一點,上網找書找到了《揭秘垃圾》這本書,買回來給他詳細地解釋了一下,於是他碰到什麼東西都會問:「這是可回收的還是不可回收的?」

看他如此喜歡,又入了這一套《揭秘》系列的書,於是和他一起開始了探索世界、揭秘世界的「旅程」。

《揭秘交通工具》裡面有各種交通工具,這是男孩子的最愛,百看不厭,每天翻開來看還不滿足,總問我們什麼時候能去坐。

於是就帶著他去了各個博物館:火車博物館、飛機博物館、汽車博物館、地鐵博物館……一次不夠就再去,再帶著他坐高鐵、火車、地鐵、磁懸浮、雙層巴士、有軌電車、輪渡……

每次坐地鐵時,都會跟他講怎麼看裡面的標誌,怎麼看地鐵線路圖,怎樣換乘;上海的中運量剛開通沒多久,已經去了三次了,每次都要前前後後、仔仔細細地看個遍,問題涵蓋各個方面,當媽的回答不出來就找百度幫忙。

《揭秘數學》裡面講到各種形狀,剛開始時接受不了,有一次給他吃乳酪,當媽的突然聰明了一次,把正方形的乳酪對折起來變成一個三角形,跟他說這樣就是三角形了,又把上面的角折一下,告訴他這是梯形,再拿一片對著中間折起來,就變成了長方形,咬幾口變成了扇形。他開心極了,以後每次開始吃乳酪都要研究一下,很快就記住了。

三歲半的時候開始給他讀英語書,每天學幾個簡單的單詞和句子,平時在生活中跟他在一起時,看見相關的東西,就跟他一起說說這些英語單詞,接送他上下學時,也跟他一邊走路一邊背一下昨天晚上讀過的書,他也很自然地就跟著我一起背了。

我們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了很多知識,當我把這些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後,他覺得像在跟他做遊戲,不用刻意地坐下來枯燥地講,就讓他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一些知識。

而我們做父母的,為了能讓孩子更好地接受知識,每次看書的時候,也會努力思考:怎麼讀,才能讓孩子愛上讀書?

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以後幾十年TA會變著法子讓你償還

最後,來一點比較「實際」點的:親子閱讀,可以讓你和孩子在孩子以後的學習中更輕鬆。

這一點其實不需要多講,很多家長都已經現身說法:小時候愛看書的孩子,長大了學習成績一般都不錯,不愛看書的孩子,即使很努力,可是有時候理解能力跟不上,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到那個時候再想補,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

Linda跟我說,她的孩子Jerry在一、二年紀的時候學習成績並不是特別出眾,但是到三、四年紀以後,尤其是語文開始要寫作文了之後,他的學習優勢就慢慢顯示出來了。而Jerry班級裡的其他同學也差不多,小時候堅持讀書的小朋友,成績普遍都要比不怎麼讀書的孩子要好一些。

我跟很多家長交談時發現,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工作的媽媽,都很少能堅持每天陪孩子讀書,即使是每天十分鐘。

「忙」是大家的原因。累了一天了,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給孩子讀書啊,更何況熊孩子有時候一本書明明都已經讀了好多遍了,都已經會背了,還要讓大人讀,這不是「作」嗎?

可是家長們容易忽視的是:3-8歲期間是一個人閱讀能力形成的關鍵階段,在兒童自主閱讀能力成長的歷程中,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溫暖的陪伴。

一方面,孩子需要在大人的陪伴下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閱讀也是孩子和父母培養感情的一種有效手段。

有時候多多已經把一本書都會背下來了,可是他還是喜歡讓我們給他讀,他喜歡的不僅是這本書,應該還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書的那種溫馨。

相信等孩子大了些,父母如果能繼續和孩子一起閱讀,那我們那時候和孩子的溝通也會暢通很多,衝突會少點,所謂的「代溝」應該會小一些。

我記得自己在十歲以後,每天做完作業以後就會拿出課外書來讀,有自己訂的《少年文藝》和學校裡借的「根正苗紅」的書,也有同學那裡傳的金庸或瓊瑤之類的小說,好多老師和家長都稱之為「野書」,所以同學們要偷偷地看——但在我們家就沒什麼問題,我的父母頂多就看一下書名,偶爾會叮囑一聲「注意眼睛」,有時候甚至還會借過去看看,所以我的青少年時期過得風平浪靜,有什麼事情都能跟他們商量,也不記得自己是否有過「逆反期」。

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以後幾十年TA會變著法子讓你償還。

閱讀的好處可能不是短期能看出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孩子逐漸長大以後,投資回報就一定會顯現出來。

親子共讀,其實也是父母讀給自己聽的。跟孩子講不通、感到挫敗沮喪時,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靜待花開,等到那不期而至的驚喜。

兩年來,我陪著孩子讀了不少的書,可他到現在還是連鬥大的「一」字也不認識。

雖然極喜歡各種車子,每次教他認「車」字,感覺好像都沒有記住。直到前幾天上學時,他突然指著幼稚園大門口寫著的「禁止停車」問我:「媽媽,這是『車』字嗎?」這讓我這個當媽的又眼前一亮,更加堅定了「靜待花開」的信念。

讀書,是認識世界和人生的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法。而和孩子一起讀書,能讓我們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更好地瞭解孩子,瞭解這個世界。

Lisa WU,座標魔都,外企職員。有一個愛問「為什麼」的五歲孩子,聆聽和記錄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陪著孩子一起看這新鮮世界。從寫作中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自我成長。

Tips:如果你也想和Lisa WU一樣,與大家分享你親子閱讀路上的經歷、經驗或者感想,歡迎給我們投稿哦!

如欲瞭解更多有獎徵稿資訊,請關注孩寶小鎮訂閱號之後回復「投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