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殿英為了討好蔣介石 專門做了一件蠢事 讓蔣介石尷尬宋美齡氣憤

在中國, 如何得體地“稱呼”一個人是一門學問, 同事、領導、朋友、家人, 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稱呼方法, 除了姓以外, 中國人還有字、號,

死了後又有“諱”“諡號”, 再結合職務、官位, 總之複雜得一塌糊塗。

拿蔣介石舉例, 我們大體可以看出對中國人的稱呼到底有多複雜。

在1948年蔣介石親自審定的《武嶺蔣氏家譜》的記載, 蔣介石就有5個“名字”。

公(蔣介石), 名中正, 字介石, 原名瑞元, 譜名周泰, 學名志清。

這裡面, 瑞元是蔣介石的乳名, 是他曾祖父給他取的名字。 等錄入到家譜的時候, 蔣介石又記作“周泰”, 上學以後老師又給他取學名叫志清。 “蔣志清”這個名字蔣介石用了很長時間, 到日本留學、當兵都是用的這個名字。

除了蔣志清以外, 蔣介石還有個不為人知的名字, 叫蔣志新。 蔣介石到日本學習時, 和同鄉學友交換名片, 看到“志清”這名字, 很多人就奇怪, 大清朝都如此腐敗衰落了, 怎麼還有人會“志”於“清”。 於是蔣介石便把“志清”改成“志新”, 意思為有志於“革新”, 1913年蔣介石宣誓加入中華革命党時, 用的便是“蔣志新”這個名字。

那最為人熟知的“蔣介石”“蔣中正”又是如何來的呢?

1900年, 13歲的蔣介石轉學到榆林村的啟蒙書館裡學習, 在讀完《易經》以後,

蔣介石便決定改自己的名字。 《易經》中有一句話寫道“介於石, 不終日, 貞吉”, 《象傳》釋為“不終日, 貞吉, 以中正也”, 意思是君子堅如石, 能洞察秋毫, 能預先知道事物變化, 且剛而有度。 於是蔣介石便將自己的名改為“介石”, 字“中正”。

除此以外, 還有人說蔣中正這個名字是蔣介石參加革命以後, 為了表示自己將追隨孫中山革命到底而取的名字。

上述是蔣介石的“尊姓大名”, 一般是家人、老師或者自稱所用。 平時大家稱呼蔣介石, 大多是會和職務掛鉤, 由於蔣介石一生擔任職務超過上百個, 這一掛鉤就複雜起來。

比如蔣介石一生中最引人為傲的是創立了黃埔軍校, 所以他最喜歡別人叫他校長。 他當總司令時, 軍官們叫他“總座”,

當委員長時, 下屬們稱他為“委座”, 侍從室的侍衛們叫他“先生”, 到了臺灣以後改為“老先生",蔣經國則為“小先生”, 還有人叫他“總裁”“老頭子”。

對蔣介石, 外國人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如美國總統羅斯福, 直接稱呼蔣介石為“花生米”, 意思是小人物低能者, 史迪威則叫他“響尾蛇”、“馬遊蕩”。

蔣介石和其夫人宋美齡之間的稱呼也非常有意思。 在兩人尚未成親前, 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稱呼為“三弟”“三妹”“美齡”“梅林”, 隨著關係的升級不斷親密, 到成婚以後, 兩人則互稱“達令”(darling,英語意思為親愛的)。 因為這一稱呼, 土匪軍閥孫殿英還鬧出過笑話。

孫殿英是行伍出身, 沒多少文化, 聽到蔣介石和宋美齡互稱“達令”, 就問別人這是什麼意思。 那人故意揶揄他, 說“達令”就是“最大的司令”的簡稱, 孫殿英就信以為真了。

有一次孫殿英去見蔣介石, 見面後行了一個軍禮, 大喊一聲“達令好”!蔣介石被孫殿英這稱呼搞得一時摸不著頭腦, 以為他是在和自己開玩笑呢, 只能點點頭以示禮貌。

過一會兒宋美齡也來了, 孫殿英起身敬禮,喊了一聲“達令好”!宋美齡的脾氣可沒蔣介石好,當即就氣白了臉,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是什麼東西,竟敢喊我達令,這樣侮辱我。”嚇得孫殿英只好馬上抱歉,說自己不懂英語,理解錯了“達令”的意思。

這個故事半真半假,多半是時人編造出來諷刺孫殿英文化水準低、愛拍馬屁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孫殿英是特意在蔣介石、宋美齡面前賣“蠢”賣“直”,以體現自己的忠誠可用。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人稱呼之複雜及重要性,連孫殿英這樣的土匪頭子都知道要在稱呼上下工夫來巴結人。

到臺灣以後,蔣介石又了個有趣的稱謂,叫“空一格”。在臺灣,凡是寫到“總統”“總裁”“蔣總統”或“蔣中正”時,都必須要空一格表示尊敬,比如說“先總統 蔣公”,總統與蔣公之間的空格是專門空出來的。

這是傳統中文文書裡的一種書寫習慣,叫做挪抬,為了表示尊敬,需要在人名或稱謂面前專門留出一個字的空白,蔣介石“空一格”的稱謂由此而來。

孫殿英起身敬禮,喊了一聲“達令好”!宋美齡的脾氣可沒蔣介石好,當即就氣白了臉,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是什麼東西,竟敢喊我達令,這樣侮辱我。”嚇得孫殿英只好馬上抱歉,說自己不懂英語,理解錯了“達令”的意思。

這個故事半真半假,多半是時人編造出來諷刺孫殿英文化水準低、愛拍馬屁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孫殿英是特意在蔣介石、宋美齡面前賣“蠢”賣“直”,以體現自己的忠誠可用。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人稱呼之複雜及重要性,連孫殿英這樣的土匪頭子都知道要在稱呼上下工夫來巴結人。

到臺灣以後,蔣介石又了個有趣的稱謂,叫“空一格”。在臺灣,凡是寫到“總統”“總裁”“蔣總統”或“蔣中正”時,都必須要空一格表示尊敬,比如說“先總統 蔣公”,總統與蔣公之間的空格是專門空出來的。

這是傳統中文文書裡的一種書寫習慣,叫做挪抬,為了表示尊敬,需要在人名或稱謂面前專門留出一個字的空白,蔣介石“空一格”的稱謂由此而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