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自流井:點亮新時代 築夢新家園

邁著鏗鏘的步伐, 自流井區2017年圓滿收官——

這一年, 自流井區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 緊扣“推動振興發展,

決勝全面小康”主題主線, 不忘初心, 敢為善成, “三大片區”建設有序推進, 統籌城鄉示範區綠色發展典範區建設破題起步、顯山露水;

這一年, 自流井區以加快發展、科學發展、開放發展為基調,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354 億元, 增長7.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億, 增長 23.2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4 元, 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6億元, 增長13.0%;

這一年, 自流井區委、區政府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牢固樹立為民價值取向, 大手筆實施棚改工程, 脫貧攻堅連戰連勝, 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 廣大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

探路新使命

啟動新動能

“要率先成為全市統籌城鄉示範區、綠色發展典範區”,

市委書記李剛對自流井區發展寄予的厚望, 為中心城區發展指明方向。 40萬自流井黨員幹部群眾敢闖善為, 只爭朝夕, 以超常的努力和付出, 將美麗願景化為強大動力。

探路“兩區”建設, 自流井人只爭朝夕, 不辱使命。 2017年開年伊始, “三大片區”發展架構啟幕運行。 承載著希望和夢想的老城片區、舒坪片區、南部生態片區如奮飛的羽翼, 展翅翱翔。

為高效推動三大片區建設, 該區實行指揮部推動模式, 三大片區建設指揮部分別負責各自片區項目的策劃包裝、招商引進、融資對接、落地推動工作。 由黨政主要領導牽頭, 統籌其他分管領導和相應部門, 組建專案規劃、組織支撐、文化創新、目標考核、資金調度和用地保障6個服務部,

扁平化服務三大指揮部。 同時, 建立“指揮部+公司”運行模式, 以基金方式給予每個平臺公司5億元啟動資金, 實現決策前移和要素配置市場化。

與此同時, 自流井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改變過去圈一片地、招一些企業建園區的傳統招商引資方式, 通過平臺搭建, 突出對人和資本的吸引力, 傾情引來金鳳凰。 聯合泛華集團共同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 全面增強招商主動性、精准性和可控性。 組織建立以10只專業小分隊招商為先鋒、蹲點招商為基礎、領導招商為攻堅的立體聯動招商模式, 先後舉辦北京、杭州、南寧系列招商推介會, 成功對接遠成物流、中國鹽業、北京吉奧等行業龍頭企業。 “一帶一路”對外開放中心、傳化公路港、遠成物流智慧城、農業嘉年華等一批具有引領性和帶動性的項目簽約落地。

全年到位市外項目資金160億元, 到位省外專案資金116億元。 新簽約重大招商引資專案22個, 其中特別重大專案11個。 各項考核指標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同比實現翻番。 其中, 省市重大專案個數、總投資、年度投資均居全市各區縣第一。 全年10個省級重大專案完成投資33億元, 超年計畫88.57%;16個市級重大專案完成投資85億元, 超年計畫47.44%。

老城大變樣

靚麗新容顏

1月10日, 記者來到自流井區交通路旁的原五十梯鹽運碼頭, 新建的休閒廣場草木蔥郁, 鳥語花香, 格外引人矚目。 運動棧道順著山體蜿蜒而上, 人行其上樂在其中。 這裡與釜溪河西岸東興寺文創公園遙相呼應, 形成濱河東岸景觀帶。

“過去這裡是隨意擺放的茶水攤, 環境髒亂、人聲嘈雜。 ”自流井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該項目萃取原址鹽商文化和碼頭文化的精髓, 重建的水涯曉渡碼頭, 以船型噴泉雕塑和1560平方米親水準台重塑碼頭標誌及碼頭文化。 噴泉水幕開啟之時,船型雕塑和船帆通過水柱成型,搭配波浪狀開孔燈光,示意沉寂已久的水涯曉渡碼頭再次揚帆起航,欣欣向榮。

釜溪河濱河東岸景觀帶,只是自流井老城復興的剪影。2017年,自流井區對檀木林街、自由路、光大街等進行了深度改造。1月11日晚,記者來到檀木林大街,在夜幕的映襯下,整條街絢麗奪目,來來往往的行人,欣賞著改造後的大街美麗夜景。

在舊城改造中,變化最大的無疑是毛家壩至東興寺路段,這段路由過去彎曲的雙車道,變為了平坦較直的六車道。“不堵車了,很少看到過去堵車的場景了。”在原川西南礦區辦公樓附近開餐館的市民李曉輝,如此讚揚這一變化。

老城片區是千年鹽都的根和魂。自流井區計畫在5年內,以“尊重歷史、植入希望、彰顯活力、回歸價值”為取向,圍繞“一河一圈八街兩名片”建設實施重大專案68個,總投資656億元。重點引入現代城市文商旅綜合體、特色旅遊街區、文化創意產業,積極發展現代金融、總部經濟、資訊產業和科技研發等高端服務業,推動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復興老城,規劃是龍頭。自流井區邀請英國著名建築規劃設計師莫森·阿布圖拉比編制老城復興的總體規劃,建設一個可以行走、呼吸、閱讀、體驗的城市。

2017年,自流井區已投入上百億元推進“棚改”攻堅、城市修復、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環境建設等5類共37個重大專案,以“年代自貢”建設為主題,以棚戶區改造為主抓手,保護、傳承、復興老城歷史文化。

對老城改造復興帶來的變化,感受至深的,是從棚戶區搬進或即將搬進新建社區的市民。

談起棚戶區改造的好處,86歲高齡的張天德非常興奮:“我和鄰居們終於要住進成套房了,大清早不用倒尿壺了。”和陳淑君、張天德一樣,土地坡社區的800多戶居民的安居夢將逐漸變為現實。

2017年,自流井區共啟動棚改項目21個,棚改簽約14000餘戶,完成安置房建設7萬平方米,爭取國開行等政策資金23.7億元,簽約戶數、拆除面積、推進速度、資金使用量均居全市第一。

物流大通道

崛起新園區

“短短5年時間,這裡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1月8日,自流井區舒坪鎮金魚村村民党建川,陪著親戚來到自貢成都外國語學校,感慨于自流井區綜合物流中心的日新月異。党建川的家,原來就在學校所在地。他在這裡生活了46年,5年多前因園區建設遷往安置社區。

現如今,以丹陽大道為線,串起了自流井區綜合物流中心、北部灣無水港、大西洋焊接產業園、普潤電商博覽城……展示出現代城市的氣勢、都市生命脈搏跳動的旋律、自流井人永不止步的拼博精神。

錯位發展,打造一流現代產業園區。以公路港、鐵路港、無水港“三港合一”為導向,在5年內引進現代物流、現代商貿、節能環保、智慧製造、生命工程健康產業和資料中心產業,實施重大專案47個,總投資768億元,打造一座集現代產業、現代都市、現代生活為一體的產業新城。

舒坪片區以舒坪園區為核心,搭建起物流平臺、科技平臺和資本平臺,為企業提供與過去完全不一樣的“保姆”式服務。搭建以公路港、鐵路港、無水港“三港”為核心、輻射周邊區域、具有通江達海功能的物流平臺。鐵路港與成都鐵路局合作,打造輸送量1000萬噸的鐵路貨運集散地。公路港與傳化集團合作,建成後將整合自貢乃至川南的公路運輸,讓舒坪片區企業的物流成本直接降低16%以上。無水港將建設自渝桂新出海大通道,加強整個大區域的互聯互通,把舒坪片區打造成為川南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

該片區投資30億元,打造以科技創新為平臺的“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服務中心,説明企業實現科技創新,形成產業基金平臺。目前,自流井區已與自貢本地商業銀行合作發行了20億元的產業基金,正在積極爭取科技部的10億元科技創新基金與亞金聯就智慧製造發行產業基金。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北部灣無水港、大西洋焊接產業園、普潤電商博覽城、中農聯川南國際農貿城、中小企業園、自貢成都外國語學校等重大專案紛紛建成或即將投產,成功創建省級生產性服務業功能示範區和省級電子商務集聚區,擁有多個龍頭專案支撐的園區產業構架基本形成。

生態大夢想

發展新名片

數九寒冬,記者驅車途經自流井區榮邊鎮尖山村,看見多處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1500平方米的“1+6”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有序推進;1.1公里長的景觀道路建設、綠化美化建設竣工在即,景區內遊客服務綜合專案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5500平方米的新村聚居點建設正酣,預計今年6月可投入使用。

生態福祉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尖山村聚焦尖山景區的轉型升級,堅持以文旅融合為產業核心,通過推動村民居住向聚居點集中,土地流轉向規模經營集中。通過大膽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創建錦繡集體資產管理公司,2017年底實現村民首次分紅每人80元。引資的豐收農業公司,打造的400畝健康田園已於去年底建成,大力發展獼猴桃,柑橘,李子等新優特品種水果,預計今年春季開門納客。

尖山村的美麗嬗變,是自流井區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的縮影。加快建設統籌城鄉示範區綠色發展典範區,南部生態片區是重要載體。南部生態片區將被打造為一個面向未來、經久恒新的生態烏托邦。經過不懈努力,尖山風景區在得天獨厚的“山青、水澈、林幽”自然旅遊資源基礎上,增添了“桃紅、村美”特色,並有了“自貢後花園”“城市綠肺”的昵稱。每年桃花節期間,惹得成渝甚至更遠地區的人們慕名魚貫而來。尖山風景區進而有了“避暑不讓承德,納涼不讓廬山”的美譽。

以尖山風景區1.9平方公里為核心區域的南部生態片區,輻射榮邊鎮的幹塘村、農團鄉的東風村和紅岩村、仲權鎮的竹園村,輻射面積7.1平方公里。為保障尖山湖水長期清澈,有利於尖山風景區整體開發,建設4A級景區,自流井區以壯士斷腕的氣概,將景區內的26家農家樂全部遷出。同時在市區通往景區路邊的幹塘村大手筆修建遊客服務中心,包括大型停車場和美食一條街等,供遷出的住戶等人租賃開辦農家樂等。

目前,自流井區森林覆蓋率達32.23%,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9.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27平方米。多重山體、多元水系、多層空間的綠化景觀,山、水、城有機交融的城市特色逐漸顯現。

南部生態片區以生態保護為根本,5年內計畫圍繞打造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實施重大專案49個,總投資586億元。全面招引品牌旅遊、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綠色有機農業、文化創意和康養產業,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形成山水相連、林水一體、綠廊相接的生態格局。

民生大改善

為民新情懷

2017年11月30日一大早,自流井區郭家坳街大灣井社區的居民們,將一面寫有“三級書記抓民生 情系百姓真情為民”的錦旗送到街道辦事處,代表全社區居民真誠感謝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各級書記結合“三創聯動”,俯下身子切實解決群眾身邊急難險等民生問題。

大灣井社區屬棚戶區,第10居民小組有條100多米長的排汙溝長期堵塞,嚴重影響周邊群眾正常的生活和附近菜市場的買賣。社區雖然數次整治,但無濟於事。2017年10月,在深化“三級書記抓民生”工作中,街道党工委負責人深入現場查看情況後,與區住建局取得聯繫,並在其支持下,新鋪設了一條400多米長的管道,還加蓋了蓋板,徹底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排汙溝堵塞、發臭問題。

民生至上,才能讓發展更有溫度。自流井區委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狠抓党的建設,創新開展四級聯動“訪民情解民憂”活動,探索建立“三級書記抓民生”長效機制,集中精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多做關係老百姓痛點的事情,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去年,該區各級共收集民生訴求9723件,已解決7984件,正在辦理1739件,回訪7213人次,滿意、基本滿意為7180人次,滿意率達99.54%。

與此同時,自流井區自加壓力啟動實施“五十百千萬”民生工程,即5年內完成5個農貿市場改造、堅持實施十大民生工程、辦好百件民生實事、新增千張以上養老床位、每年新增千個以上停車位、完成1.5萬戶棚戶區改造。

脫貧攻堅捷報頻傳。2017年,自流井區提前4個月完成年度862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脫貧率100%。該區還建立龍頭企業、專合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1005戶貧困戶獲得產業扶貧項目或在龍頭企業、專合社務工就業,405戶貧困戶通過扶貧小額貸款入股龍頭企業,平均增收2840元/戶。在全市率先開發農村過渡性公益性崗位和就業扶貧專員,率先在非貧困村全面實施小微基礎設施項目,率先完成市下小額信貸工作目標任務。全區貧困人口醫保政策按每人350元進行兜底,保障標準全市最高。縣級專項扶貧資金增幅達40%,鄉鎮、村戶均扶貧工作經費全市第一,人均投入率全市第一。

新時代描繪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新畫卷。邁步新征程,自流井區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三大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市委“六大行動”,不忘初心,敢為善成,奮力開創統籌城鄉示範區、綠色發展典範區建設新局面。自貢網訊

噴泉水幕開啟之時,船型雕塑和船帆通過水柱成型,搭配波浪狀開孔燈光,示意沉寂已久的水涯曉渡碼頭再次揚帆起航,欣欣向榮。

釜溪河濱河東岸景觀帶,只是自流井老城復興的剪影。2017年,自流井區對檀木林街、自由路、光大街等進行了深度改造。1月11日晚,記者來到檀木林大街,在夜幕的映襯下,整條街絢麗奪目,來來往往的行人,欣賞著改造後的大街美麗夜景。

在舊城改造中,變化最大的無疑是毛家壩至東興寺路段,這段路由過去彎曲的雙車道,變為了平坦較直的六車道。“不堵車了,很少看到過去堵車的場景了。”在原川西南礦區辦公樓附近開餐館的市民李曉輝,如此讚揚這一變化。

老城片區是千年鹽都的根和魂。自流井區計畫在5年內,以“尊重歷史、植入希望、彰顯活力、回歸價值”為取向,圍繞“一河一圈八街兩名片”建設實施重大專案68個,總投資656億元。重點引入現代城市文商旅綜合體、特色旅遊街區、文化創意產業,積極發展現代金融、總部經濟、資訊產業和科技研發等高端服務業,推動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復興老城,規劃是龍頭。自流井區邀請英國著名建築規劃設計師莫森·阿布圖拉比編制老城復興的總體規劃,建設一個可以行走、呼吸、閱讀、體驗的城市。

2017年,自流井區已投入上百億元推進“棚改”攻堅、城市修復、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環境建設等5類共37個重大專案,以“年代自貢”建設為主題,以棚戶區改造為主抓手,保護、傳承、復興老城歷史文化。

對老城改造復興帶來的變化,感受至深的,是從棚戶區搬進或即將搬進新建社區的市民。

談起棚戶區改造的好處,86歲高齡的張天德非常興奮:“我和鄰居們終於要住進成套房了,大清早不用倒尿壺了。”和陳淑君、張天德一樣,土地坡社區的800多戶居民的安居夢將逐漸變為現實。

2017年,自流井區共啟動棚改項目21個,棚改簽約14000餘戶,完成安置房建設7萬平方米,爭取國開行等政策資金23.7億元,簽約戶數、拆除面積、推進速度、資金使用量均居全市第一。

物流大通道

崛起新園區

“短短5年時間,這裡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1月8日,自流井區舒坪鎮金魚村村民党建川,陪著親戚來到自貢成都外國語學校,感慨于自流井區綜合物流中心的日新月異。党建川的家,原來就在學校所在地。他在這裡生活了46年,5年多前因園區建設遷往安置社區。

現如今,以丹陽大道為線,串起了自流井區綜合物流中心、北部灣無水港、大西洋焊接產業園、普潤電商博覽城……展示出現代城市的氣勢、都市生命脈搏跳動的旋律、自流井人永不止步的拼博精神。

錯位發展,打造一流現代產業園區。以公路港、鐵路港、無水港“三港合一”為導向,在5年內引進現代物流、現代商貿、節能環保、智慧製造、生命工程健康產業和資料中心產業,實施重大專案47個,總投資768億元,打造一座集現代產業、現代都市、現代生活為一體的產業新城。

舒坪片區以舒坪園區為核心,搭建起物流平臺、科技平臺和資本平臺,為企業提供與過去完全不一樣的“保姆”式服務。搭建以公路港、鐵路港、無水港“三港”為核心、輻射周邊區域、具有通江達海功能的物流平臺。鐵路港與成都鐵路局合作,打造輸送量1000萬噸的鐵路貨運集散地。公路港與傳化集團合作,建成後將整合自貢乃至川南的公路運輸,讓舒坪片區企業的物流成本直接降低16%以上。無水港將建設自渝桂新出海大通道,加強整個大區域的互聯互通,把舒坪片區打造成為川南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

該片區投資30億元,打造以科技創新為平臺的“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服務中心,説明企業實現科技創新,形成產業基金平臺。目前,自流井區已與自貢本地商業銀行合作發行了20億元的產業基金,正在積極爭取科技部的10億元科技創新基金與亞金聯就智慧製造發行產業基金。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北部灣無水港、大西洋焊接產業園、普潤電商博覽城、中農聯川南國際農貿城、中小企業園、自貢成都外國語學校等重大專案紛紛建成或即將投產,成功創建省級生產性服務業功能示範區和省級電子商務集聚區,擁有多個龍頭專案支撐的園區產業構架基本形成。

生態大夢想

發展新名片

數九寒冬,記者驅車途經自流井區榮邊鎮尖山村,看見多處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1500平方米的“1+6”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有序推進;1.1公里長的景觀道路建設、綠化美化建設竣工在即,景區內遊客服務綜合專案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5500平方米的新村聚居點建設正酣,預計今年6月可投入使用。

生態福祉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尖山村聚焦尖山景區的轉型升級,堅持以文旅融合為產業核心,通過推動村民居住向聚居點集中,土地流轉向規模經營集中。通過大膽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創建錦繡集體資產管理公司,2017年底實現村民首次分紅每人80元。引資的豐收農業公司,打造的400畝健康田園已於去年底建成,大力發展獼猴桃,柑橘,李子等新優特品種水果,預計今年春季開門納客。

尖山村的美麗嬗變,是自流井區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的縮影。加快建設統籌城鄉示範區綠色發展典範區,南部生態片區是重要載體。南部生態片區將被打造為一個面向未來、經久恒新的生態烏托邦。經過不懈努力,尖山風景區在得天獨厚的“山青、水澈、林幽”自然旅遊資源基礎上,增添了“桃紅、村美”特色,並有了“自貢後花園”“城市綠肺”的昵稱。每年桃花節期間,惹得成渝甚至更遠地區的人們慕名魚貫而來。尖山風景區進而有了“避暑不讓承德,納涼不讓廬山”的美譽。

以尖山風景區1.9平方公里為核心區域的南部生態片區,輻射榮邊鎮的幹塘村、農團鄉的東風村和紅岩村、仲權鎮的竹園村,輻射面積7.1平方公里。為保障尖山湖水長期清澈,有利於尖山風景區整體開發,建設4A級景區,自流井區以壯士斷腕的氣概,將景區內的26家農家樂全部遷出。同時在市區通往景區路邊的幹塘村大手筆修建遊客服務中心,包括大型停車場和美食一條街等,供遷出的住戶等人租賃開辦農家樂等。

目前,自流井區森林覆蓋率達32.23%,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9.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27平方米。多重山體、多元水系、多層空間的綠化景觀,山、水、城有機交融的城市特色逐漸顯現。

南部生態片區以生態保護為根本,5年內計畫圍繞打造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實施重大專案49個,總投資586億元。全面招引品牌旅遊、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綠色有機農業、文化創意和康養產業,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形成山水相連、林水一體、綠廊相接的生態格局。

民生大改善

為民新情懷

2017年11月30日一大早,自流井區郭家坳街大灣井社區的居民們,將一面寫有“三級書記抓民生 情系百姓真情為民”的錦旗送到街道辦事處,代表全社區居民真誠感謝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各級書記結合“三創聯動”,俯下身子切實解決群眾身邊急難險等民生問題。

大灣井社區屬棚戶區,第10居民小組有條100多米長的排汙溝長期堵塞,嚴重影響周邊群眾正常的生活和附近菜市場的買賣。社區雖然數次整治,但無濟於事。2017年10月,在深化“三級書記抓民生”工作中,街道党工委負責人深入現場查看情況後,與區住建局取得聯繫,並在其支持下,新鋪設了一條400多米長的管道,還加蓋了蓋板,徹底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排汙溝堵塞、發臭問題。

民生至上,才能讓發展更有溫度。自流井區委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狠抓党的建設,創新開展四級聯動“訪民情解民憂”活動,探索建立“三級書記抓民生”長效機制,集中精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多做關係老百姓痛點的事情,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去年,該區各級共收集民生訴求9723件,已解決7984件,正在辦理1739件,回訪7213人次,滿意、基本滿意為7180人次,滿意率達99.54%。

與此同時,自流井區自加壓力啟動實施“五十百千萬”民生工程,即5年內完成5個農貿市場改造、堅持實施十大民生工程、辦好百件民生實事、新增千張以上養老床位、每年新增千個以上停車位、完成1.5萬戶棚戶區改造。

脫貧攻堅捷報頻傳。2017年,自流井區提前4個月完成年度862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脫貧率100%。該區還建立龍頭企業、專合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1005戶貧困戶獲得產業扶貧項目或在龍頭企業、專合社務工就業,405戶貧困戶通過扶貧小額貸款入股龍頭企業,平均增收2840元/戶。在全市率先開發農村過渡性公益性崗位和就業扶貧專員,率先在非貧困村全面實施小微基礎設施項目,率先完成市下小額信貸工作目標任務。全區貧困人口醫保政策按每人350元進行兜底,保障標準全市最高。縣級專項扶貧資金增幅達40%,鄉鎮、村戶均扶貧工作經費全市第一,人均投入率全市第一。

新時代描繪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新畫卷。邁步新征程,自流井區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三大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市委“六大行動”,不忘初心,敢為善成,奮力開創統籌城鄉示範區、綠色發展典範區建設新局面。自貢網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