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份特殊“新年禮物”怎樣送出

用一次上崗, 來為申城的困難就業群體送上一份最好的“新年禮物”。 昨日, 上海市就業援助月主題日活動在申城各區全面啟動, 一個個就業“大禮包”實現精准投放, 積極幫扶這些人員成功就業。 記者採訪瞭解到, 想要“採購”並“包裝”這些“禮物”並不輕鬆, 依靠大資料的分析、創新實踐, 才得以使這些崗位成功誕生。

一份調研解答“兩問”

什麼樣的崗位是就業困難人員需要的?什麼樣的服務是就業困難人員願意接受的?

別小看這“兩問”, 不知道答案, 政府部門往往就是“一廂情願”, 儘管拿出數量眾多的崗位, 可往往卻得不到就業困難人員的青睞。

最典型的, 就是上海的就業困難人員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臉龐。 針對這些年輕人, 如果還是拿傳統的保安、保潔、客服等崗位, 說不定“顆粒無收”。

“先要知道青年人的所思所想。 ”楊浦區就促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去年, 該區針對楊浦戶籍應屆高校畢業生開展了入戶調查, 經過深入調查分析, 當年498名尚未實現就業的青年存在著就業綜合能力薄弱、擇業心理偏差等主觀因素, 同時客觀就業環境方面的不利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順利實現就業。

為這些失無業青年“掃除”障礙, 切實幫助他們提高就業綜合競爭能力, 成為了上海各區今年就業援助的重中之重。

在閔行區,

昨日的招聘會上就出現了不少別具一格的崗位, “資料分析員”吸引了不少愛上網的年輕人眼光、“西點製作師”則讓更多年輕女性願意投出簡歷、甚至“ATM加鈔員”也收到了不少人詢問。 有求職者明確表示, 雖然這些崗位薪資不是很高, 但“有興趣去嘗試”。

“預就業”化解尷尬

以往, 不少就業困難人員苦惱的是, 自己從來沒有相關行業的從業經歷, 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上崗。

能不能“預就業”?閔行區今年就在莘莊鎮進行試點, 通過資源整合方式, 利用各政府部門的社會影響力和企業資源, 與校園相攜手打造“實習+就業”的大學生崗位實踐新模式, 通過建立資源對接平臺, 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在平臺中發佈一線工作實踐崗位,

高校在讀大學生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參與社會實踐, 近距離接觸社會, 更有針對性地規劃大學生今後的就業生涯。

無獨有偶, 楊浦區今年也推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助力項目, 通過就業導師的“一對一”服務, 精准瞭解每一位就業困難人員的“長處”, 並讓其參加“就業訓練營”, 讓其在模擬實踐中獲得崗位經驗, 從而幫助其快速成長。

跟蹤回訪保證穩定

走出家門、走出社區, 就更不能掉隊。 如何讓就業困難人員上崗之後保持穩定, 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同樣成為上海關心的內容。

寶山區人社局就明確提出, 今年對已實現就業的困難人員實現動態跟蹤幫扶, 至少要開展一次回訪調查, 瞭解其就業現狀和相關訴求意願,

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努力提升就業品質和穩定性。

而加大職業培訓力度, 也是重中之重。 閔行區今年送出的“就業福袋”中, 就針對每個培訓需求者的個人特點、職業規劃, 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專家指導服務, 制定個性化培訓方案, 並推薦優質培訓專案和培訓機構, 開展培訓對接。 同時, 邀請求職者參觀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優質培訓機構, 提升其對技能的興趣。

■閔行區人社局供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