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梁山好漢也過節:水滸中驚恐萬分的三次元宵節

《水滸傳》裡一共寫了三次發生在元宵節驚恐萬狀的打殺之戲, 把看燈的美麗和打殺之戲的情節緊張地結合在一起, 每一次都是那樣驚心動魄。 第一次東京汴梁的元宵節, 被鬧得天翻地覆。 書中七十二回有一篇《絳都春》的詞, 描寫的是北宋時期東京街頭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景致;“融和初報, 乍瑞靄霽色, 皇都春早。 翠幰競飛, 玉勒爭馳都門道, 鼇山彩結蓬萊島, 向晚色雙龍銜照。 絳霄樓上, 彤芝蓋底, 仰瞻天表。 縹緲。 風傳帝樂, 慶玉殿共賞, 群仙同到。 迤邐禦香, 飄滿人間開嬉笑, 一點星球小。 漸隱隱鳴梢聲杳,

遊人月下歸來, 洞天未曉。 ”

宋江於正月十一到了汴梁, 到了元宵這天, “是夜雖無夜禁, 各門頭目軍士, 全付披掛, 都是戎裝慣帶, 弓弩上弦, 刀劍出鞘, 擺佈得甚是嚴整。 高太尉自引鐵騎馬軍五千, 在城上巡禁”。 宋徽宗雖然標榜“與民同樂”, 卻也只敢從地道中溜出皇宮私會李師師。

即使如此, 當李逵在李師師家大鬧放火時, “驚得趙官家一道煙走了”。 “城中喊起殺聲, 震天動地。 高太尉在北門上巡警, 聽得了這話, 帶領軍馬便來追趕……把門軍士急待要關門, 外面魯智深輪著鐵禪杖, 武行者使起雙戒刀, 朱仝、劉唐手拈著樸刀, 早殺入城來, 救出裡面四人(宋江等)。 方才出得城門, 高太尉軍馬恰好趕到城外來。 ”而吳用派來接應的梁山五虎將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 “突到城邊, 立馬於濠塹上, 大叫道:‘梁山泊好漢全夥在此!早早獻城, 免汝一死!’高太尉聽得, 那裡敢出城來。 ”東京汴梁的元宵節, 被鬧得天翻地覆, 皇帝和高俅都狼狽不堪。

第二次清風鎮的元宵夜, 宋江被抓花榮大鬧清風寨。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中, 清風鎮只有“三五千人家”, “花榮到巳牌前後, 上馬去公廨內, 點起數百個軍士, 教晚間去市鎮上彈壓。 又點差許多軍漢, 分頭去四下裡守把柵門”。 花榮本人, 由於是鎮上的軍事首領, 更是擔負著保衛的重任。 他已經是將各路軍士的任務安排停當,

在宋江準備去看花燈時, 他說:“小弟本欲陪侍兄長去看燈, 正當其理。 只是奈緣我職役在身, 不能勾自在閒步同往。 今夜兄長自與家間二三人去看燈, 早早的便回。 弟在家專待, 家宴三盅, 以慶佳節。 ”清風鎮的元宵之夜, 似乎除了宋江被抓, 並未釀成大的災難。 可是, 正是因宋江被抓, 引出了花榮大鬧清風寨, 又引出了秦明夜走瓦礫場。

第三次大名府元宵夜, 頃刻間變成火海。 《水滸傳》六十六回中, 大名府元宵放燈, “聞達親領一彪軍馬, 出城去飛虎峪駐紮, 以防賊人奸計;再著李都監親引鐵騎馬軍, 繞城巡邏, 勿令居民驚憂”。 吳用就是因為元宵放燈而制定了裡應外合的計畫, 鼓上蚤時遷就建議, “眼見得元宵之夜, 必然喧哄”, 他自己“乘空潛地入城。 正月十五日夜, 盤去翠雲樓上, 放起火來為號。 軍師可自調人馬劫牢”。 而那些被派作內應的人馬, 也就是化裝成各色人物, 順利地潛入了大名府。 到了元宵之夜, 時遷趁翠雲樓上的“閣子內吹笙簫, 動鼓板, 掀雲鬧社, 子弟們鬧鬧嚷嚷, 都在樓上打哄賞燈”的時機, 在“翠雲樓上點著硫黃焰硝,放一把火來。那火烈焰沖天,火光奪月,十分浩大”,進城的梁山頭領們在各處大鬧,梁山軍馬兵臨城下,直把“燭龍街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時安”的大名府,頃刻間變成了一片火海。還是蔡福請求柴進“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殘害”,等到“柴進尋著吳用,急傳下號令去,教休殺害良民時,城中將及傷損一半”。

在“翠雲樓上點著硫黃焰硝,放一把火來。那火烈焰沖天,火光奪月,十分浩大”,進城的梁山頭領們在各處大鬧,梁山軍馬兵臨城下,直把“燭龍街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時安”的大名府,頃刻間變成了一片火海。還是蔡福請求柴進“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殘害”,等到“柴進尋著吳用,急傳下號令去,教休殺害良民時,城中將及傷損一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