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兄弟以地換地換出十餘載糾紛 調解員巧妙調解

海西晨報訊(記者陳佩珊通訊員蔡加苗)為建房騰路, 弟弟跟哥哥借地, 之後卻將借來的地換給鄰居, 幾番折騰, 翔安馬巷這對親兄弟因為這一糾紛吵了十幾年。

哥哥向馬巷司法所求助, 弟弟卻以這是家務事為由婉拒調解, 這場糾紛如何才能化解?

以地換地兄弟產生矛盾

“這是我們的家務事, 外人插足會被笑話的, 我們兄弟自己商量解決。 ”在馬巷司法所調解員登門拜訪時, 當事人阿翔婉拒了調解員的一番好意。

這是一起因土地問題引起的親兄弟之間的糾紛。 阿翔是阿金的弟弟。 去年11月初, 阿金來到馬巷司法所求助, 希望調解員幫忙解決他和弟弟之間十幾年的土地糾紛, 避免子孫再起爭端。

糾紛得回溯至2005年。 兩兄弟家住工業區附近某社區。 當時, 阿翔十分看好社區的房屋租賃市場, 欲在自家的土地上建出租房。 辦好建房手續, 請了施工隊伍後,

阿翔發現哥哥阿金的廚房、柴火間擋住了施工器械進場的路。 經協商, 阿金同意將廚房、柴火間拆除, 為弟弟建房騰路。

建房期間, 阿翔又佔用了鄰居阿土的附屬用地, 阿土提出以地換地的方案。 阿翔口頭答應了, 將哥哥拆除廚房、柴火間騰出的地換了出去。 直到阿土要建房時, 阿金才發現此事。 他及時攔下阿土, 說:“這塊地是借給阿翔的, 房子建好要還回來, 現在憑什麼不經過我同意就在上面建房?”

為消除阿金的不滿, 阿翔承諾, 等他在建的四間店面建成後, 拿出一間給阿金作為補償。 不過, 這一承諾遲遲未兌現。

調解伊始矛盾險複雜化

第一次登門調解遭拒, 調解員沒有放棄。 因該糾紛關係人多、持續時間長、內部關係複雜,

調解員將其列入重點關注案件, 定時向社區調委會瞭解糾紛進展。 半個月後, 調解員接到社區調委會的電話, 稱阿金兄弟幾人已同意司法所介入調解。

去年11月中旬, 調解員將阿金、阿翔及他們的兄弟阿真、阿石都召集至社區調委會。 此事與阿真、阿石無關, 但調解員希望他們做見證, 必要時或許能發揮作用。

調解伊始, 阿金稱, 他的地已被用了十幾年, 如今更是要不回來了, “希望他(阿翔)按照之前的約定給我一間店面作為補償”。 對此, 阿翔未正面回應, 而是稱地是祖上傳下來的, 只不過阿金先建了廚房和柴火間。 “當時兄弟四人並沒有劃清各自使用的片區, 如果他要按‘先建先得’的原則來, 那所有地是不是也應該重新劃分?”阿翔說。

“既然如此, 今天大家都在, 一起把地分清楚。 ”阿金不甘示弱。

調解員清楚, 一碼事歸一碼事, 若重新分地, 這起糾紛不但解決不了, 還將引發更多、更大、更複雜的兄弟矛盾。 阿真、阿石的想法與調解員一致, 反對重新分地。 另闢蹊徑補償金化糾紛

阿翔已無地可補償給阿金, 也不願意讓出一間店面。 經梳理, 調解員將爭議焦點歸結于“錢”, 提出現金補償的提議, 這一“金點子”為糾紛解決開闢了新路子。

阿翔首先表示, 願意拿出10萬元作為補償。 但阿金並不接受。 他認為, 這塊地阿翔已經用了10多年, 獲利不少, 按如今房價補償30萬元也不算多。

補償金額上雙方存在較大分歧, 成為糾紛化解的新挑戰。 調解員們分頭給阿翔和阿金做工作。

一番勸說後, 阿翔表示, 最多再加2萬元。 阿金則將“要價”從30萬元一路降到18萬元。

據調解員瞭解, 阿翔是個急性子, 也好面子。 調解員抓住這一點, 對作為見證者的阿真說:“你看, 你們都是兄弟, 你也不想看到他們為了這事沒完沒了吧?”話音一落, 阿真表示可以借幾萬元給阿翔。 於是, 阿翔表示可以再多出3萬元, 湊齊15萬元。

阿翔讓出這一步, 也讓阿金松了一口氣。 十幾年難解的土地糾紛, 終於用15萬元補償款畫上了句號。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