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初期最優秀的兩個青年曹操和袁紹為何事鬧翻,被曹操稱為恥辱

以下內容以《三國演義》來講解, 切莫用正史來向小編開火!

在前面的文章中福寧客說了曹操的大智大勇, 他敢去刺殺董卓, 失敗後竟然還能全身而退, 這不是一般刺客可以做到的, 曹操的智慧和勇敢在刺殺董卓之後也馬上再次表現出來。

刺董失敗, 逃離京城, 對於曹操來說就意味著他從此與國賊董卓勢不兩立了, 此時的曹操雖然一無所有, 但滅董卓的志氣並沒有因一次失敗被熄滅, 而是燃燒得更旺了。

接下來他一面召集義兵, 一面矯詔天下討伐董卓。 由於在刺董的故事裡表現得非常出色, 很快就有十七鎮諸侯起兵回應。 然後大夥公推出身於 “四世三公”的袁紹為盟主。 這個也是曹操最能接受的盟主, 因為大夥都知道, 當時那些人中袁紹跟曹操的關係最好, 兩個人是一起在京城中偷雞摸狗長大的哥們, 同時兩人也都是董卓進京後最勇敢的反抗者,

曹操想刺董卓, 而袁紹則當眾給董卓臉色看。 所以說都是優秀青年的代表。

可是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這會盟以後, 袁紹登壇宣讀盟書, 誓赴國難, 討伐董卓, 辭氣慷慨, 眾皆涕泅橫流, 但在實際行動上卻各懷鬼胎。 先是長沙太守孫堅奮勇打先鋒,

連續打下好幾座城池, 當他向衷紹報捷, 並向其弟袁術催糧時, 卻有人對術說:孫堅很厲害, 他如果攻破洛陽, 殺了董卓, 那將來不得了, 比董卓更難對付。

所以袁術聽信了, 就耍個手段, 不給孫堅發糧草。 那孫堅缺食, 軍中自亂, 很快就被董卓打敗了。 後又經過諸侯軍奮戰, 特別是劉備三兄弟的努力, 打敗了呂布, 董卓被迫遷都長安。 董卓走後, 孫堅率先攻人洛陽, 得了傳國玉璽。

這下又輪到孫堅耍心機了, 他覺得有了傳國玉璽他就可以當老大了, 於是借病自己偷偷把那傳國玉璽拿回了家中。 這事後來被袁紹知道了, 兩人便為傳國玉璽爭了起來, 一個讓對方交出玉璽, 一個死活不承認自己拿了。 最終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

就在孫堅和袁紹爭玉璽的時候, 曹操看到呂布新敗, 董卓西遷, 便覺得這是滅掉董卓的好時機, 就去請示袁紹, 派兵追擊, 可這時大夥都心懷鬼胎, 袁紹自己也不同意出兵, 逼得曹操沒有辦法又幹了一回傻事, 他竟然自己孤軍奮戰, 去追擊董卓, 結果是大敗而回,

若不是本家兄弟出手相求, 他還差點丟了性命。

於是曹操就非常生氣了, 他回來責問袁紹:“吾始興大義, 為國除賊。 諸公既仗義而來, 操之初意, 欲煩本初引河內之眾, 臨孟津、酸棗;諸將固守成皋, 據敖倉, 塞轘轅、太谷, 制其險要;公路率南陽之軍, 駐丹、析, 入武關, 以震三輔。 皆深溝高壘, 勿與戰, 益為疑兵, 示天下形勢。 以順誅逆, 可立定也。 今遲疑不進, 大失天下之望。 操竊恥之!”

這雖然沒有後來諸葛亮罵王朗那麼精彩,但也夠袁紹受的。意思就是當時戰場環境非常好,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活捉董卓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袁紹無言可對,曹操也看穿了他的心思,覺得這樣的朋友再也不能交了,就自己帶兵走了。

從此以後曹操和袁紹就開始從朋友走向對立面,直到官渡之戰曹操吃掉了袁紹,兩人的恩怨才算結束!

這雖然沒有後來諸葛亮罵王朗那麼精彩,但也夠袁紹受的。意思就是當時戰場環境非常好,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活捉董卓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袁紹無言可對,曹操也看穿了他的心思,覺得這樣的朋友再也不能交了,就自己帶兵走了。

從此以後曹操和袁紹就開始從朋友走向對立面,直到官渡之戰曹操吃掉了袁紹,兩人的恩怨才算結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